「看效果」發揮政治核心作用 統領學校改革發展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渝中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在文化教育上

有著豐富的資源和深厚的底蘊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求精、復旦、巴蜀、精一、大同……

這些名字的背後

蘊含著強大的教育文化力量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一起走進重慶市人民小學

看看這所歷史悠久的學校

通過卓有成效的黨建工作

助推學校發展取得成果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重慶市人民小學校

創建於1945年

由劉伯承元帥為學校命名並題寫校訓

賀龍元帥任學校首任董事長

鄧小平同志夫人卓琳女士任首任校長

是一所有著光榮革命歷史傳統的優質名校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黨的十九大以來

學校黨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確保了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

築牢學校黨委這個核心

人民小學黨委成立於2009年,現有黨員146人,佔教職工總數的40.5%,黨委下設9個黨支部。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加強黨的領導是學校發展最重要的保證。”人民小學黨委書記、校長楊浪浪說。為此,人民小學圍繞黨組織機構建設做了三件事: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一是實行書記校長一肩挑的組織結構,黨委、行政班子“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黨委委員橫向管理各個園區,縱向聯繫學科組、年級組,把黨支部建在園區和學科組,實現黨對學校領導全覆蓋,確保黨組織在學校治理結構中的領導地位。

二是完善黨委議事規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集體討論“三重一大”等事項,構建黨委(校長)辦公會、支部書記與中層幹部黨政聯席會、黨員骨幹教師與年級組長工作會“三級聯動機制”,逐級傳達上級精神,及時貫徹落實,確保工作聚焦到黨的要求上。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三是落實新時期好乾部標準,始終把政治合格放在幹部培養、任用、考核的首位,對政治思想不合格的一票否決。嚴格幹部選拔任用程序,黨委集體研究決定中層幹部任免、調整和推薦後備幹部。常態化開展談心談話,扎牢意識形態工作的安全線。

抓好黨員教師這個關鍵

目前,人民小學有146名黨員,其中中高級職稱黨員佔到59人。如何發揮這些黨員骨幹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成為人民小學黨建工作的關鍵點。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教師”總要求,人民小學開展了“黨的十九大進校園、進課堂”宣講活動50餘場,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學伯承校訓、卓琳寄語”系列活動,增強教書育人的榮譽感、使命感、責任感,形成了人民小學教師隊伍特有的精神氣質。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學校黨委也在引進培育使用人才上下功夫。例如,搭建“名師工作室”“班輔工坊”“教師發展中心”等平臺載體,通過職前培訓、師徒結對、跟崗培訓、支教交流、定製研修和“大師開講”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近年來,人民小學還在黨員教師隊伍中開展了“黨員示範崗”“黨員公開課”“黨員支教”活動,帶動全體教師爭做優秀、爭當先進。近5年來,人民小學的黨員教師在教育教學比賽活動中,榮獲國家級榮譽22次,市級榮譽115次;十餘位教師分別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輔導員等榮譽。

堅持立德樹人這個根本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民小學長期堅持開辦周恩來班、紅巖班、設立桂園新一代中隊,讓“兩班一隊”的紅色傳統成為學校德育品牌;結合學校歷史,開展“馬背上的搖籃”理想信念教育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不僅如此,人民小學還組織教師參與精準扶貧、幫扶支教工作,足跡遍佈重慶38個區縣,累計達572人次,幫扶學校119所,受益師生達到6000多人次。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人民小學要擔當歷史責任,要把習近平總書記說的努力讓每一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落實到行動中,讓得到幫扶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楊浪浪說。

下一步

人民小學黨委將貫徹落實

全國、全市、全區組織工作會議

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

加強黨的組織體系建設

深入支部抓支部

提高學校黨建質量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同時

積極探索教育集團化發展背景下的

黨支部建設新途徑

以“互聯網+黨建”“學科+黨建”為抓手

創新黨支部組織生活與主題黨日活動方式

形成可借鑑、可推廣的學校黨建工作新經驗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責 編:田一柯

編 輯:呂松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