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渝中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文化教育上

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底蕴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求精、复旦、巴蜀、精一、大同……

这些名字的背后

蕴含着强大的教育文化力量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一起走进重庆市人民小学

看看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

通过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

助推学校发展取得成果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重庆市人民小学校

创建于1945年

由刘伯承元帅为学校命名并题写校训

贺龙元帅任学校首任董事长

邓小平同志夫人卓琳女士任首任校长

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优质名校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

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确保了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筑牢学校党委这个核心

人民小学党委成立于2009年,现有党员146人,占教职工总数的40.5%,党委下设9个党支部。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加强党的领导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保证。”人民小学党委书记、校长杨浪浪说。为此,人民小学围绕党组织机构建设做了三件事: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一是实行书记校长一肩挑的组织结构,党委、行政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委员横向管理各个园区,纵向联系学科组、年级组,把党支部建在园区和学科组,实现党对学校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组织在学校治理结构中的领导地位。

二是完善党委议事规则,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讨论“三重一大”等事项,构建党委(校长)办公会、支部书记与中层干部党政联席会、党员骨干教师与年级组长工作会“三级联动机制”,逐级传达上级精神,及时贯彻落实,确保工作聚焦到党的要求上。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三是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始终把政治合格放在干部培养、任用、考核的首位,对政治思想不合格的一票否决。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中层干部任免、调整和推荐后备干部。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扎牢意识形态工作的安全线。

抓好党员教师这个关键

目前,人民小学有146名党员,其中中高级职称党员占到59人。如何发挥这些党员骨干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人民小学党建工作的关键点。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总要求,人民小学开展了“党的十九大进校园、进课堂”宣讲活动50余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学伯承校训、卓琳寄语”系列活动,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形成了人民小学教师队伍特有的精神气质。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学校党委也在引进培育使用人才上下功夫。例如,搭建“名师工作室”“班辅工坊”“教师发展中心”等平台载体,通过职前培训、师徒结对、跟岗培训、支教交流、定制研修和“大师开讲”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近年来,人民小学还在党员教师队伍中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党员公开课”“党员支教”活动,带动全体教师争做优秀、争当先进。近5年来,人民小学的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比赛活动中,荣获国家级荣誉22次,市级荣誉115次;十余位教师分别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等荣誉。

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民小学长期坚持开办周恩来班、红岩班、设立桂园新一代中队,让“两班一队”的红色传统成为学校德育品牌;结合学校历史,开展“马背上的摇篮”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不仅如此,人民小学还组织教师参与精准扶贫、帮扶支教工作,足迹遍布重庆38个区县,累计达572人次,帮扶学校119所,受益师生达到6000多人次。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人民小学要担当历史责任,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落实到行动中,让得到帮扶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杨浪浪说。

下一步

人民小学党委将贯彻落实

全国、全市、全区组织工作会议

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深入支部抓支部

提高学校党建质量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同时

积极探索教育集团化发展背景下的

党支部建设新途径

以“互联网+党建”“学科+党建”为抓手

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与主题党日活动方式

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学校党建工作新经验

「看效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统领学校改革发展

责 编:田一柯

编 辑:吕松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