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怎麼就田不耕還富了呢?

俗語說: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怎麼就田不耕還富了呢?

俗語雖然無法登上大雅之堂,但是俗語卻比詩詞歌賦更加重要。俗語是典型的“大智若愚”,雖然俗語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但是俗語朗朗上口十分便於記憶,尤其是俗語中還蘊含著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在數千的文化進程中,咱們中國的古人習慣把經驗和教訓,簡化為一個個俗語,從農業生產、衣食住行到風土人情,可以說涵蓋範圍極廣。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句,小編認為比較有趣的俗語。

俗語說: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怎麼就田不耕還富了呢?

這句俗語是“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既然寡婦不種地為何還富了呢?這句話並不是說,窮人就會單身,富有的女人就是寡婦,這其實是一句倒裝句。意思是:男人單身的時候很窮,但寡婦失去丈夫後卻變得富有,同時寡婦家裡的地會因為無人耕種而荒廢。

俗語說: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怎麼就田不耕還富了呢?

按照正常的邏輯思維,一個人養活自己是非常容易的,一個人應該也會相對富有,但是現實卻恰恰相反。因為大家忽視了男性的性格特點,男人們大都是不拘小節的,尤其是單身男性更是豪氣干雲,畢竟單身的男人只要照顧自己就可以了。

俗語說: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怎麼就田不耕還富了呢?

但是結婚後,此時的男性不僅有妻兒要照顧嗎,父母的年齡也在不斷的增大。男人要扛起養活全家的重任,自然不會如從前一樣輕佻。因此婚前的男人對金錢是沒有太多概念的,完全可以用大手大腳來形容,因此單身的男人是很難攢下錢財的。

俗語說: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怎麼就田不耕還富了呢?

但是寡婦就不一樣了,寡婦深深知道什麼是生活不易。再者女性一般都能夠做到精打細算,更何況是結過婚的寡婦。經歷過生活的苦難,才明白為何要講究細水長流,寡婦門一般都能夠把丈夫留下的財產節省下來,因此也就有了“富寡婦”的說法。

俗語說: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怎麼就田不耕還富了呢?

那麼為何“寡婦有田無人耕”呢?在古代男人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丈夫去世了田地也就無人耕種了,或許有讀者會選擇請其他男人幫忙,但是古人要求寡婦為丈夫守節,因此寡婦們對名聲是十分看重的。俗話說得好“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了維護自己的聲譽,大部分寡婦寧願把田地荒廢掉,也不願惹出閒言碎語。

俗語說: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怎麼就田不耕還富了呢?

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的地位也在不斷上升,如今更是男女平等。女性在社會上的貢獻,也越來越大了。這句俗語雖然已經不符合當前社會的現狀,但是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還是需要傳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