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遠親不如近鄰”,還有下一句,很少人知道,只因說透人性

中華幾千年的璀璨文明,由於是父權社會,除了注重傳承外,對於血緣關係更是異常的嚴苛,大到一個國家的繼承,小到家族財產的分割,而在血緣的關係上,經過幾代人的繁衍,就會形成一個圈子,一個大家族,有了遍佈各地的親戚。過去,在農村,家家戶戶住平房,一旦哪家有困難,只要支應一聲,立馬會有很多的鄰居趕來幫忙,不管是喜事,喪事,或者建房子,都非常的方便,漸漸的老祖先便衍生出了一句俗語“遠親不如近鄰”,其實,它還有下半句,很少人聽過,可能相較與上半句,它更說透了人性吧?

俗語:“遠親不如近鄰”,還有下一句,很少人知道,只因說透人性

遠親不如近鄰

在過去的農村,人們淳樸好客,左鄰右舍但凡有點事,只要說一聲,同村的鄉親便非常主動的上門幫忙,像娶親之類的,這就是近鄰的好處,而遠親則是遠在天邊的親戚,一旦家中發生急事,打電話給遠方的親人,哪怕他們能立馬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及時趕過來,有時候卻來不及。

俗語:“遠親不如近鄰”,還有下一句,很少人知道,只因說透人性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前些日子,筆者的大舅母過世的前夜,由於表姐外嫁內蒙,不管是坐飛機是坐火車,都需要很多個小時,因此在當時連大舅母最後一面也沒見著,這便成了人生最大的遺憾。第二天,同村的鄰居們,都紛紛上門幫忙,有條有理的,這就是近鄰的好處,不敢啥事,只要說一聲,便立馬到位。

俗語:“遠親不如近鄰”,還有下一句,很少人知道,只因說透人性

近鄰不抵對門

這句話更彰顯人性,這鄰居又分遠近鄰,而這“對門”的鄰居往往能做到親如兄弟姐妹一般,有事的時候,遠鄰就要知會一聲,而近鄰往往會比較敏感,一旦對門有事,便會立馬知曉,給予及時幫助,像一些年邁的老人家自己住,子女們都不在家中,一旦老人家稍微不注意摔倒,那麼,對門的鄰居就成為了最先知曉的人,畢竟對門每天都會見面,這時候,對門的鄰居就會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下半句還是很現實,更透露出了許多的人性!

俗語:“遠親不如近鄰”,還有下一句,很少人知道,只因說透人性

相較於過去的農村,人們淳樸好客,熱情有愛,不管什麼事情都會互相幫忙的心態,如今在城市高樓大廈中的住戶,反而少了那份鄰居的情感,幾乎人人一回到家中,便將大門一關,有些住同一層的住戶住了十幾年,或許和對門的鄰居仍然還不認識,著實令人感嘆時代的變遷所帶來的無奈。不過,筆者還是希望,左鄰右舍之間,可以多些感情聯絡,也多些互相幫助,如此,甚好!

郭德綱曾說過一句話“存在即是合理”,老祖先的這些俗語歷經幾千年,雖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但潛藏其中的道理沒變,現代化的今天,我們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即可,融入自己的心得,多多少少給我們的處世增長一些經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