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掠影·雨巷情

對於熱愛旅行的人來說,雨總能勾起特殊的感情,它像一位不期而遇的友人,在你毫無預料的時候,來到你的身邊,像是要與你共同賞玩旅途中的風景。雖說不同風格的雨會有著不同的趣味,但最好是濛濛細雨,隨風飄忽,粘在人的髮絲上,一顆顆似珍珠般晶瑩;打在臉上,彷彿愛人輕輕的低撫。倘若在郊外,還能嗅到雨中獨有的清馨,一種來自天地自然的味道。

惠州掠影·雨巷情

從古至今,濛濛煙雨便是詩人競相爭誦的主題;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寫盡了早春細雨的朦朧之美,而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述說了途中遇雨的纏綿情感。而到現代,戴望舒的那首《雨巷》,隨著江南煙雨的風情,幾乎滲入到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

惠州掠影·雨巷情

然而,不僅江南有這樣別緻的小巷,在嶺南以降的惠州,也有著諸多這樣的古蹟。它們同樣穿越了歷史的阻隔,期待著一個又一個好奇的心靈,去探訪它的隱秘。

惠州是一座有著深厚文化歷史底蘊的城市,自唐代以來,無數文人墨客在這裡留下痕跡。在歷史的遺留中,除了數不盡的詩詞文章,還有那些至今仍發揮著功用的古街古巷,它們是靜默的老者,凝固的詩詞,輕輕一瞥,歷史的莊重仍會讓你震顫不已。

惠州掠影·雨巷情

從小巷中穿行而過,可以見到,房屋與蔥鬱的樹木糾纏在一起,牆面已很斑駁,因為雨水豐沛的緣故,綴上了青綠色的苔蘚,而在不起眼的牆角處,小草正奮力地伸展著自己的身軀。

惠州掠影·雨巷情

你可以騎著車緩緩地穿過,感受在碎石小路上的顛簸,而曲折幽深的地方,又常常給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惠州掠影·雨巷情

等到了寬闊處,古街的繁盛便映入眼簾,歷經千年的古街道,仍保持著充沛的活力與熱情。各式各樣的標誌懸掛在街道兩旁,摩托車、自行車慵懶地停靠在牆邊,而婚禮店懸掛的燈籠,紅得逼人的眼。街道上,不乏神色飛揚的遊客,飛快地輾轉於各式各樣的小店。

惠州掠影·雨巷情

倘若你減緩速度,細心觀察,總會有老人勾著腰,緩緩而行,而他們,正是與古街心靈相伴的人。不必壯年人的忙碌,不似青年人的匆匆,不像小孩子的吵鬧。老人靜靜地挪著步子,丈量著這片街區——在他已經無數次走過的街道。和偶然到訪的旅客相比,老人的感情是深沉的、樸實的,他並不炫目於古街的熱鬧,而是默默地注視著它——彷彿相知多年的摯友。

惠州掠影·雨巷情

對於青年人而言,古街只是一個暫時的停靠,他們躁動的心,並不安於這片古老之地。孩子們雖然天真活潑,在街角巷尾,蜻蜓似地追逐,但古街之於他們,恐怕也不過是一個貼心的玩伴。至於壯年人,忙於生活的瑣碎,更多的時候,無暇顧及於古街,他們專注於將其商業化。老人與遊客,彷彿時空中奇妙的組合,一個深深地融入到古街中,另一個不過似飛燕般掠過,相顧無言,成為各自眼中的風景。

惠州掠影·雨巷情

在惠州所有的古巷中,最特別的要屬這條叮咚巷了,它是惠城唯一以聲音命名的巷子。關於它還有著一個動人的傳說故事:在很久以前,這條巷子地下埋藏著一個金鼓,每當人們走過,地下的金鼓就會震動,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清代時,從海外過來的洋人不知從哪裡打探到金鼓的位置,於是在一個夜晚偷偷把金鼓挖出來,然後帶著它逃走了。人們為了紀念被盜走的金鼓,給巷子取名“叮咚巷”。

惠州掠影·雨巷情

巷子十分窄小,寬不過一米,只夠一個人通行,如果是身形健碩的人,恐怕還要側身而過哩。南方的天是多雨的,雨後行走在溼潤的麻石板上,身後傳來叮叮咚咚的聲音,彷彿有個頑皮的小孩緊跟在你的腳步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