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白水压制长林王府到底是对是错?来看看我国历史给出的答案

近日热播的《琅琊榜2》中,荀白水遇刺身亡。在一众观众的惋惜声中,也夹杂着一些欣慰的声音。毕竟荀白水之前刻意打压长林王府,直接导致萧平旌有功却被贬出京。而且为了压制长林王府,不惜延误战机。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站在主角的角度上的主观视角,不管怎样观众总会下意识的偏向主角。虽然网友评论也不乏为荀白水说情的,但是今天我们不妨举两个中国历史上的例子来证明。

荀白水压制长林王府到底是对是错?来看看我国历史给出的答案

荀白水之所以明明清楚长林王府的忠心,却依然打压长林王府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谁也不能保证,在全无制衡和约束的情况下,萧平旌会一直不忘初心。更无法保证萧平旌的继任者也会保持忠心。

在历史上还真就有一位“萧平旌式”的人物——霍光。霍光是大名鼎鼎的霍去病的异母弟弟,霍去病则是卫青的侄子。卫青和霍去病的战功想必无人不知。霍光入朝后也颇受汉武帝器重。

汉武帝临终之时明确指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时年八岁的汉昭帝。并赐予《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期许他像周公辅佐周成王一样辅佐汉帝。

荀白水压制长林王府到底是对是错?来看看我国历史给出的答案

汉代砖画《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

此后金日磾病逝,上官桀发动叛乱被杀,桑弘羊虽然未参与叛变,却已经和上官桀结盟,所以也被株连。

一时间四大辅臣只剩霍光,霍光之权势堪比晚年的司马懿,然而在昭帝成年后他果断还政于皇帝,也因此的到了皇帝的信任。霍光辅佐汉昭帝让国力从汉武帝晚年的穷兵黩武中恢复过来。

可惜昭帝虽然天纵英才,却自幼身体不好,二十一岁便逝世。随后霍光拥立昌邑王为帝,昌邑王荒诞又被霍光废掉。(昌邑王就是近年最重大的考古发现——海昏侯墓葬的主人)

随后霍光拥立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霍光主政期间汉朝国力强盛,君臣相惜,施政得当,被称为昭宣中兴。后人常把他与商朝开过宰相伊尹并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也难以控制他的妻子毒杀皇后,更甚至在他去世后三年发动叛乱。

可见,在家族影响巨大的古代,压制权臣不全是对权臣本身的不信任。毕竟直到今天,还在讲“把权力关在笼子里”,“绝对的权利滋生绝对的腐败”。

然而虽然荀白水压制权臣的出发点没错,但是他的做法却并不可取,可以说和自毁长城没什么区别。那么正确的做法呢?唐太宗的做法更加明智。

都说大唐天下是唐太宗李世民打下来的,其实并不准确。李世民最大的战果是干掉了北方的两大割据势力——窦建德和王世充。而南方,则是由另一位超级战神——李靖打下来的。论战功,两人只能五五开。

这位牛人在历代都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兵家的前五名之一,位列“武庙十哲”之一。这位牛人不但灭掉了萧铣、辅公祏两大南方割据势力。而且在初唐国力尚未恢复鼎盛的时候,以诡谲的战法一击干掉了正强盛的东突厥,把单于都抓了回来。

要知道就在几年前东突厥铁骑直逼长安城下,逼得唐太宗签订了便桥之盟这样的城下之盟。

荀白水压制长林王府到底是对是错?来看看我国历史给出的答案

隋末格局

更重要的是李靖不但自己战功、威望显赫,而且人家还有徒弟,侯君集、苏定方、李绩(徐茂功)这三人都是李靖的徒子徒孙。这三位的战功可都不是以“城”为计算单位,而是以“国家”为计算单位。

以苏定方为例——“先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这战功绝对算得上是牛叉闪闪。看着萧元启夺七城就不可一世的样子,苏定方表示笑而不语。

就是李靖这样一位牛人,还在李世民储君争夺中保持中立,这着实很难让李世民对他放心。而李世民的方式则更加高明——出将入相。命其为宰相,给足了面子和权力,同时将其和军队剥离开。一旦需要启用,随时都可以重新进入军队。

比起荀白水一棒子打死的策略,就实在高明多了。

那么正确的做法呢?在下的一点浅见:以老王爷年事已高为由(反正也没几年寿命了),将一应职务和权力转交给萧平旌,给老王爷以极高待遇恩养在家。同时授予萧平旌京城的一个十分忙碌的职务,将其困在京城,降低其对军队的实际掌握力度。在边境另起一军府,逐步将长林军一部分转交给新军府,平衡边境军力。

这样一来,估计就没萧元启什么事了。

天眼观世界——从上帝视角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如果您喜欢天眼的文章,请悄悄点击右上角关注,不胜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