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岭背镇民间传说六则

于都县岭背镇民间传说六则

一、岳飞石壁题字

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绍兴年间受命来于都镇压兴国县留龙地区陈氏叛乱,驻军大窝村。有一员部将骑马巡逻,行至下禾坑水口,因山路崎岖陡险,不慎跌落悬崖绝壁之下,人马俱亡。岳飞为纪念该部将,在悬崖石壁上题字(石刻):“尽忠报国”,旁边还署了名字。后来人们把这个地方叫“跌死马”,一直传颂至今。现人马分葬的坟穴尚存,但悬崖石刻于1977年修公路时毁。



二、文天祥古庙脱险

南宋末年,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率领爱国志士张世杰、陆秀夫等将领,在于都英勇抗击元军,并在于都打了三个大胜仗。接着文天祥移师兴国,设立督府,并派赵时赏将军攻打吉赣诸县,杀掉了汀洲伪天子黄丛,一时军威大振。临川洪袁瑞等地豪杰群起响应,号今通于江淮一带。

后来,攻打吉赣的宋军为元军重兵所败。一天,文天祥被元军追击,退至金溪村时,只见后面烟尘滚滚,人喊马叫。文天祥率领随从沿金溪河往兴国方向转移。路经雩山古庙,只见翠竹掩映、树林环抱。这时,追兵将至,文天祥见无路可走,忙潜入庙内躲藏。一进庙门,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山崖古庙,顿时沉浸在一片弥漫的云海雨雾之中,追兵置身于暴风骤雨之下,个个成了落汤鸡,晕头转向,抬头环顾,只见云雾蒙蒙、雨海茫茫未见一人,不禁胆颤心惊,惧怕埋伏中计,气急败坏,草草收兵。

元军撤走之后,云消雨散,彩霞横空。文天祥回避了追兵锋芒,喜从心来,连声喊道:“神明显灵,天助我也。”连忙拜谢神明,并向庙主取来文房四宝,当即撰就一幅对联:“威灵耿耿,风云雷雨齐鸣;法令赫赫,日月星辰同明。”下署“宋进士贞臣晚学文天祥题”。然后,他谢过庙主,带着随从,经珏田、下拔,星夜往兴国方向去了。

这幅对联,在雩山古庙悬挂了六百余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毁庙时,有人将对联收藏,现县博物馆收藏了下半联(线刻,经鉴定为后人仿制)。


于都县岭背镇民间传说六则

三、金溪古庙话“大雩”

大雩,原籍兴国县,有兄弟3人,均以司巫为业。其母舅金溪人。大雩见母舅家有一隅宜建房,便提出租用要求,并立字为据,租期定为一年。期满后,母舅欲将租地收回,大雩便将一年改为十年,母舅宽宏大量,不与计较。十年后,母舅再次提出要将租地收回,大雩又将十年改为千年。母舅再次受戏辱,他忍无可忍,使出绝招,将后山的一块巨石推倒砸屋,以此息愤。未料巨石滚至半山,被一巨藤拦住,屋免于难。巨藤拦石的景观犹在,据说巨藤为大雩腰带所变。并有传说,雩山古庙系大雩住屋改造而建。

四、黄金井的传说

之一:黄金井出酒 古时候,水头里黄金村(今滩下村金井小组)有一口远近闻名的水井,水清见底,味甘色美,人们称它为黄金井。村里有个妇女在井边开了一家客栈,平时煮饭炒菜、烧茶酿酒等生活用水,都到这口井里取。

一天晚上,一位住店老人喝了她的酒,连连称赞说:“好酒,好酒!”

老板娘摇摇头说:“酒虽好,就是冇几多。”

老人安慰她说:“大嫂,这个你不要愁。”说着,便从口袋里掏出7粒糯米,送给她说:“等我走后,你把它放到黄金井里,挑回来的水就是上等好酒。”

老人走后,老板娘依照着他的昐咐去做,果然灵验。每天要多少酒都可以到井里挑,赚了不少钱。

过了很长时间,住店老人又来了。他问老板娘说:“大嫂,黄金井的水酒好吗?”

老板娘未曾认出老人是先前住过店的人,脱口说出:“好是好,就是冇酒糟喂猪。”

老人听了非常吃惊,并自言自语的说:“九天再高,没有人心高,井水给你当酒卖,你还嫌啀冇酒糟!”

第二天,老人走后,黄金井里连续出了3天3夜的酒糟,就再也不出酒了。



之二:罗山出猪、印子石出鱼 黄金井出酒后,住店老人又在罗山和印子石施了手段,使得空手可以在罗山赶出大肥猪来和在印子石捞到打了印子的大鱼子。村里人不管贫富,只要家里有喜事要请客,均可到黄金井里去挑酒、到罗山去赶猪、到印子石去捞鱼子。全村人十分忠诚老实、安份守己,请客需要多少酒、肉、鱼就去要多少,谁也不会多要一点。村民们称心如意地过了些日子。

黄金井出酒被识破以后,罗山也不出猪了,印子石也不出鱼了。大家都怨那贪财的老板娘。


于都县岭背镇民间传说六则


五、陈屋的传说

之ー:从前,上营村陈屋有个陈十万。一次办酒席时,整个陈屋设下了不少筵席,热闹非凡。有两位老人前来乞讨,陈十万指示管家叫人把两位老人赶出门外。两位老人无奈,就坐在陈家厅堂外弄疮疤,管家又叫人把他们赶走。两位老人十分生气,其中一位老人脱口说出:“陈屋陈又陈,打绝锣鼓死绝人”。另一老人听了,心里虽说气愤,但也感觉此惩罚太过分,连忙改为:“陈屋陈又陈,年年起来十八家人。”陈家不在意,两位老人就此离开了陈屋。他们走后,弄在地上的烂疮疤,变成了红瓜子,此事也没有引起陈家的注意。

两位老人被赶到陈屋后山(今石壁脑),坐了片刻,后来就不知去向了。不久,陈十万开始衰落,人死、屋倒,最后只剩下一块宅基地了。有人说他小气刻薄,并留下了:“陈屋陈十万,木雕鲤鱼来下饭,死也这样死,烂也这样烂”。陈屋后来只剩下18户人家。过后,小孩在后山放牛时发现遗迹,有2个坐迹、4个足迹、2个拐杖遗迹。至此才发现当年两位乞讨老人是两位不平凡的人。

之二:陈屋有一口水井,水清味美,井水冬暖夏凉,用来做饭冲茶,三天三晚不馊。水井每年过年时水量甚少,人们到附近挑水洗井,年初一水井满井是水,年年如此。有一年夏天,水井忽然断水,人们不知其故。本村陈道师说,水井被秽物污染了,要用清水洗净,并到源头清水。人们信以为真,捐了部分资金,由陈道师办了这事。说来也怪,经陈道师弄了弄,第二天水井就有水了。


于都县岭背镇民间传说六则


六、紫云山的传说

宋天禧年间(公元1017~1021年),紫云山和尚丁发子,法术高妙。水头村某大户请其做“一七”佛事,摆桌于河边榕树下,临登台时忽闻“哗啦”一声,抬头望去,却是道士施剪刀法,将水桶粗大树枝剪断,禅师手持红巾,默默念咒,叫声“上”,不偏不倚将断枝安上。午息时,又闻“嘎”的一声,却是近旁一竹,基部被剪断,其竹扶摇直上云天,和尚丁发子取白雄鸡一只,念咒作法,雄鸡展翅飞上云天,逼断竹悠然直落断基之上,稳固如旧,不见断痕。

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紫云山寺主持如念与云游和尚斗法。云游和尚视古寺为胜地,欲夺之。晓鸡初鸣,如念起做晨课,却见一毒蛇盘旋于拜垫之上。如念知和尚所为,当即念咒,画符作法,瞬间一大蜈蚣直扑毒蛇,蜈蛇搏斗,蛇死于殿外。片刻,忽见数只毒蜂从木鱼内飞出,冲向如念眉宇之间,如念念咒,右手往空中一抓,早持神网在手,向毒蜂一捞,全收于内,丢入池中,毒蜂立毙。两人你来我往,斗法数次。云游和尚自知难以取胜,便急急遁逃。如念为防其潜伏近处作祟,便紧追不放,追至梅江,和尚慌忙跃舟过江,如念至河边,和尚已上彼岸,并冷笑曰:“后会有期”。如念口念咒语,双脚踏江而过,脚底未见水痕,将和尚直追百里之外。


于都县岭背镇民间传说六则


(选自《岭背镇志》1997年版;供稿:于都县志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