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萬噸垃圾焚灰擬運四川處理,環保局:本地處理能力已飽和

日前,一則浙江嘉興市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申請跨省轉移1萬噸垃圾焚燒飛灰固化物,至四川省敘永縣處理的消息引發關注。

“因為我們省內和周邊找不到處理的地方,處理能力飽和了。”10月26日,浙江嘉興環保局相關人士就此事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解釋說,企業的申請是無奈之舉。

前述嘉興環保局人士表示,目前四川省環保廳尚未給予回覆,相關申請仍在審核中。嘉興市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申請轉運的1萬噸垃圾焚燒飛灰固化物,尚未轉運。

當地垃圾焚燒飛灰處理空間已飽和

嘉興市環保局網站於10月23日發佈了一則《關於嘉興市綠色能源有限公司固體廢物跨省移出情況的公示》,稱嘉興市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申請跨省轉移垃圾焚燒飛灰固化物(772-002-18)10000噸,至敘永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安全處置處理。

上述公示信息附有嘉興市環保局向四川省環保廳徵詢意見的函件。該份函件稱,根據《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的有關規定,跨省轉移固體廢物的,需商經廢物接受地省級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方可核准轉移。

函件中寫道,受浙江省環保廳委託,嘉興市環保局特此函致徵詢四川省環保廳意見,是否同意上述固體廢物跨省轉移事宜。

對此,前述嘉興市環保局相關人士對澎湃新聞說,目前四川省環保廳尚未給予回覆,相關申請仍在審核中。

對於為何要將萬噸垃圾焚燒飛灰固化物費時費力送往兩千多公里外的四川敘永處理,上述人士表示,位於嘉興海寧的填埋場已經飽和並暫時關閉,只能去外地處理。

“實際上我們也不想,成本會高得多。我們也是提倡省內優先,省內找不到了就只能去外省了,這樣還需要去和外省省級環保廳去協調。”嘉興市環保局相關人士對澎湃新聞說,具體成本增加多少其並不清楚,但固體廢物處理能力飽和已是多地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10月26日,澎湃新聞多次致電嘉興市綠色能源有限公司,電話未能接通。

擬接受這批垃圾焚燒飛灰固化物的四川敘永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表示,目前當地尚有一定的處理能力空餘,但同時這種固體廢物跨省轉入的行為需要省環保廳審批,當前公司開展的此類跨省固體廢物處理業務並不多。

“省環保廳審批,可以就可以,不可以就不可以,需要依法依規辦理。我們還是以敘永周邊的垃圾處理為主。”該工作人員表示。

據工商資料顯示,嘉興市綠色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4月,經營範圍為垃圾焚燒處理發電。

嘉興市環保局網站信息,今年8月23日,嘉興市綠色能源有限公司還曾申請跨省轉移垃圾焚燒飛灰(772-002-18)5000噸,至廣西南寧市武鳴區紅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安全處置處理。

垃圾焚燒飛灰屬危廢,專家建議優先考慮綜合利用

公開資料顯示,焚燒垃圾飛灰是生活垃圾經焚燒後,由垃圾焚燒廠煙氣淨化系統收集得到的殘餘物,含有二噁英、重金屬、苯系物等劇毒汙染物,《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將生活垃圾焚燒後產生的飛灰列為危險廢棄物。

事實上,伴隨近年來我國各地上馬垃圾焚燒項目,焚燒垃圾飛灰處理問題亦日益受到關注。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方燕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了關於制定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監管政策強化飛灰監管的建議。

建議稱,“垃圾圍城”目前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環境問題,清華大學環境學教授劉建國曾表示“控制生活垃圾焚燒‘最後一公里’汙染的重點應該轉向飛灰處理,否則將為我國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這份建議案寫道,據統計,2015年全國垃圾焚燒量為6811萬噸,飛灰產生量已高達395萬噸,佔到全國危廢產生量的1/10,建議環保部門在全國範圍內瞭解飛灰處置現狀及問題,對現有飛灰處置相關的政策法規進行優化及完善並儘快出臺基於環境健康安全的飛灰處理政策、標準。

原環保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正高級工程師彭政此前也表示,目前,我國生活垃圾焚燒飛灰主要通過穩定化、固化+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的方式處理,在焚燒飛灰綜合利用方面,有關企業開發了“飛灰水洗+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和“飛灰燒結生產輕質骨料處置技術”,均可實現萬噸飛灰年處理能力,我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可優先考慮飛灰綜合利用技術,以安全填埋為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