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重要知識點匯總

考點1:著名的兒童教育思想 學前教育原理這一模塊中的高頻考點——著名的教育家的兒童教育思想,在歷年國考資格證客觀題考察中都有涉及,其中應格外注意福祿貝爾、蒙臺梭利、陳鶴琴、陶行知幾位的幼兒思想及著名代表作。

福祿貝爾:

代表作:《人的教育》;

教育思想:第一位闡明遊戲價值理論的人;創設的教具稱為恩物;提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1840年,命名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

  蒙臺梭利:

代表作:《童年的秘密》

教育思想:提出吸收性心智;提出“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是關鍵”;重視感覺教育。

陳鶴琴:

主要貢獻:提出“活教育”;“五指活動”課程;重視家園合作;被稱為我國“幼兒教育之父”。

陶行知:

主要貢獻:提出“生活教育、大眾教育、鄉村教育”;提出“六大解放”;“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考點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以下簡稱《綱要》《指南》,這兩部幼教法規在近兩年國考中均有涉及,題型涵蓋單選題、簡答題、論述題。如2015年下半年單選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教育目標較多使用“體驗”“感受”“喜歡”“樂意”等等詞彙,這表明幼兒園教育強調;簡答題為什麼不能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作為一把“尺子”來衡量所有的幼兒?請說明理由;2016年上半年論述題:教師尊重幼兒個體差異的意義與舉措等,在此提醒廣大考生,今年下半年國考考試中此考點依舊重要,備考時應格外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綱要》

1.教師應如何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2.對幼兒發展狀況的評估應考慮的方面?

  《指南》

1.《指南》實施應考慮的幾個方面?其中每一個方面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2.各領域的學習與發展目標?

以上是為各位考生羅列的必看知識點,詳情可參考《綱要》和《指南》的具體內容。

  考點3:遊戲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種類可以將遊戲分成很多類型,在歷年考試中常以單選題的形式出現,結合題幹中的案例選擇正確的遊戲種類,其中最常考的有:

  1.按照教育的作用和目的:創造性遊戲(表演遊戲、角色遊戲、結構遊戲)和規則性遊戲(體育遊戲、音樂遊戲、智力遊戲)

  2.按照社會性發展的水平:偶然的遊戲、旁觀的遊戲、單獨遊戲、平行遊戲、聯合遊戲、合作遊戲(其中應重點關注後三種遊戲的年齡階段和遊戲特點)

3.按照認知發展水平:感覺運動遊戲、象徵性遊戲、結構遊戲、規則遊戲。

考點4:角色遊戲

之所以將角色遊戲單列出來,是因為它幾乎是資格證考試主觀題中的必考知識點。2015年上半年:簡述角色遊戲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要點及其目的;2016年上半年材料分析題:請結合你對角色遊戲的理解,分析教師提供價目表這一做法是否適宜,並提出建議。

我們可以歸結為兩點:角色遊戲的特點是什麼?角色遊戲的指導要點是什麼?

  1.角色遊戲的特點:

創造性——對社會現實生活的一種創造性再現;

過程性——從開始到結束有完整過程,所佔時間較長,條件較複雜;

變化性——內容隨社會生活變化而變化

  2.角色遊戲的指導要點

1、小班

特點

獨自遊戲、平行遊戲為主;角色意識差,內容為重複操作,主題單一;兒童之間交往少。

指導

提供種類少、數量多且形狀相似的成型玩具;平行指導或參與指導;注意規則意識培養。

2、中班

特點

內容、情節較豐富;處於聯合遊戲階段,主題不穩定;不善於合作和交往;有角色意識。

指導

提供豐富材料,鼓勵玩多種主題或相同主題遊戲;以平行遊戲或合作遊戲等方式解決糾紛;用遊戲講評引導兒童分享經驗;指導兒童學會並掌握交往技能與規範。

3、大班

特點

主題新穎,內容豐富;處於合作遊戲階段;遊戲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增強。

指導

引導兒童一起準備遊戲材料和場地,多用語言指導遊戲;觀察兒童遊戲的種種意圖,給兒童提供開展遊戲的練習機會和必要幫助;允許並鼓勵兒童在遊戲中的點滴創造,通過講評讓兒童相互學習。

  考點5:研究方法

這裡的研究方法指的是研究學前兒童發展的方法,主要包括觀察、談話、作品分析、實驗等方法,考生需要掌握其基本含義和優缺點即可應對此知識點的考查。

研究方法

優點

缺點

觀察法

幼兒的表現自然,真實,有利於獲得真實可靠的資料

無法控制刺激變量,觀察者處於被動位置,可能得不到所需要的資料

談話法

比較靈活,能夠深入瞭解

比較費時,容易產生偏差

實驗室實驗法

嚴格控制實驗條件,可以通過特定的儀器探測一些不易觀察到的情況,取得有價值的科學資料。

容易使幼兒產生不自然的心理狀態,而且也難以研究較複雜的心理現象。

自然實驗法

研究者可以對某些條件進行控制,避免處於被動地位,實驗結果也比較真實

對條件的控制沒有實驗室實驗法那麼嚴格,容易出現各種不易控制的因素。

考點6:學前兒童思維的發展

思維的發展這一知識點在真題中頻頻出現,同樣也是廣大考生基礎較薄弱的一項。在此,為大家梳理出思維的相關考點:

(1)學前兒童思維方式的變化:直觀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

(2)學前兒童思維工具的變化:感知、動作——表象——語言

(3)皮亞傑認知發展四階段論: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提醒廣大考生注意,識記每一種思維方式的工具及對應的年齡階段,此知識點常以例子的形式進行考查,所以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考點7:學前兒童言語的發生發展

1.言語的發生

發生階段

年齡階段

備 注

前言語階段

(0-1)歲

簡單發音——連續音節——學話萌芽

言語的發生階段

(1-3)歲

理解語言階段——積極說話階段

基本掌握口語階段

(2、3—6、7)歲

  2.言語的發展

言語的發展包括語音、詞彙、語法、口語表達以及內部言語,其中多次考查了不完整句的發展:單詞句(1-1.5歲)、電報句(1.5-2歲),考生需掌握單詞句及電報句的含義。

考點8:學前兒童想象的發展

真題中對於學前兒童想象的發展的考查難度不深,常出現於客觀題中,在此為各位考生彙總了想象中的識記點:

  1.想象的特點

小班

中班

大班

目的

無目的

有但不明確

有明顯目的

內容

零散無系統

較以前豐富、誇張

豐富、新穎、形象

2.想象的誇張性

(1)誇大事物某個部分或某種特徵

(2)混淆假想與現實

  考點9:學前兒童發展的基本概念

此知識點考生需要掌握的是: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關鍵期與敏感期的區別、轉折期與危機期的含義,如2016年上半年考查的單選題:教師擬定教育活動目標時,以幼兒現有發展水平與可以達到水平之間的距離為依據,這種做法體現的是什麼理論,若掌握這一知識點便可知道答案是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

1. 指主體現有的心理水平與其將要達到的心理水平之間的差距, 在幼兒心理發展的每一時刻都存在.

2.關鍵期與敏感期的區別在於後果上。二者都是指幼兒在某個時期最容易學習某種知識技能或形成某種心理特徵。但錯過了關鍵期的後果是難以彌補,錯過了敏感期的後果是還可以產生只是比較緩慢。

3.轉折期與危機期:轉折期必然出現,但危機不是必然出現。

  考點10:情緒情感

學前兒童情緒情感的發展這一知識點應在備考時謹防主觀題,如案例分析題。考生需掌握以下兩點內容應對這一高頻考點:

1.幼兒情緒情感的特點

2.培養良好的情緒的策略

不穩定性

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

充分利用各種活動培養幼兒的情感;

成人的情緒自控;

正確疏導幼兒的不良情緒;

好衝動

外露性

如:2016年上半年的材料分析第一題:針對上述現象,請結合材料進行分析:陽陽的行為反映了幼兒情緒的哪些特點? 陽陽奶奶的擔心是否有必要?教師該如何引導?(實際上考查的正是幼兒情緒情感的特點和培養策略)。

考點11:幼兒園常見的安全事故

在歷年真題的客觀題中,幼兒園常見的安全問題及意外事故保持每年一道的趨勢。其中應經考查過的有:氣管異物、蜇傷、扭傷、鼻出血等。在此為各位考生彙總各種意外事故的原因及處理辦法:

1.青枝骨折:兒童的骨骼彈性大、硬度小,容易因不正確的姿勢導致骨骼變形,首要原則為限制傷肢再活動,即固定。

  2.脫臼:關節的牢固性差,用力過猛容易脫臼,切勿貿然復位。

  3.扭傷:先冷敷止血止痛消腫,後熱敷促進血液循環。

4.鼻腔異物:用力擤未被異物堵塞的那隻鼻腔。

  5.氣管異物:倒立拍背法、推壓腹部法。

  6.鼻出血:應首先頭略向前傾,按壓鼻翼和前額壓迫止血,冷敷額頭。

  7.煤氣中毒:首要原則應開窗通氣,讓患者吸收新鮮空氣。

  8.凍傷:應首先保暖復溫。

  考點12:幼兒營養知識

  1.肥胖症:肥胖指身體中脂肪堆集過多。如果體重超過同年齡、同身荷兒童體重平均值2個標準差。

  2. 佝僂病:俗稱缺鈣,是3歲以下小兒常見的營養缺乏症。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引起,可補充維生素D,多曬太陽。

3.缺鐵性貧血:幼兒常見的貧血為食物中鐵的攝入量不足。

4.維生素A:與視覺有著重要關係,卻維A會導致夜盲症。

  5.維生素C:在新鮮蔬果中,缺乏可導致壞血病。

  6.鈣:99%的鈣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其中1%存在於血液裡。

7.碘:海產品中有大量的碘,缺碘可得“大脖子病”或者“克汀病”,而碘補充過多則容易導致甲亢。

  8.鋅:具有保持味覺、促進傷口癒合、增強免疫的功效,缺鋅會導致異食癖等。

考點13:家園合作

家園合作是近年來幼兒園教育中的一個重要任務,也越來越受到資格證考試的重視,在此,各位考生需牢記家園合作的方式方法:

家園合作方式

含 義

備 注

家長開放日

定期讓家長來園參觀或和幼兒一起活動

我國最常用的家園聯繫方式。

家長委員會

由家長民主推選產生,參與和協助幼兒園工作,反映家長的意見和要求。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規定

家長學校

向家長宣傳教育知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念,學習教育方法

家長接待日

由園所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

考點14: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兩個階段相互銜接,在《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規定:幼兒園應做好與小學兩個階段的銜接,考生備考時應謹防出現策略類題,如幼兒園應怎麼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一)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熱愛和嚮往

(二)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適應性

培養幼兒的主動性;培養獨立性;發展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

  (三)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學習準備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品質;發展思維能力和基礎能力。

考點15:原則

在《保教知識與能力》七大模塊的考察中,多次出現過“原則”題,需注意以下幾塊:

  1.學前教育的特殊性原則:

保教結合的原則、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教育的活動性和活動的多樣性原則、整體綜合教育的原則。

  2.環境創設的原則:

目標導向原則、發展適宜性原則、幼兒參與性原則、開放性原則、經濟性原則。

  3.教學活動的原則:

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操作性原則、直觀性原則、發展性原則、保教結合原則、活動性原則及運用、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原則。

  考點16:氣質類型

關於學前兒童的氣質類型這一考點,最著名也是最常考的是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這四大內容,2014年考到了一道20分的案例分析題,各位考生備考時注意:

膽汁質

多血質

粘液質

抑鬱質

精力旺盛、表裡如一、剛強、易感情用事

反應迅速、有朝氣、活潑好動、動作敏捷、情緒不穩定、粗枝大葉

穩重有餘而又靈活性不足、踏實但有些死板、沉著冷靜但缺乏生氣

敏銳、穩重 、多愁善感、怯懦、孤獨、行動緩慢

代表人物:王熙鳳

代表人物:晴雯

代表人物:薛寶釵

代表人物:林黛玉

考點17:個體差異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應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徵。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所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在此,還應掌握個體差異的類型:

  (一)幼兒的氣質差異

(二)幼兒的性別差異

(三)幼兒的智力差異

(四)幼兒學習類型差異

(五)幼兒的性格差異

  考點18:教育活動方案

《保教知識與能力》這一科目每年必考一道30分的活動設計題,近年來常以看圖的方式進行考查,而活動設計應從哪些方面進行來設計,在此給廣大考生提供瞭如下乾貨:

框架

內容

備註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2-3條即可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經驗準備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領域滲透、區角延伸、環境創設等

選擇一種即可

  考點19:教育評價

對於幼兒園教育評價這一知識點的考查,常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各位考生需要了解並掌握幼兒園教育評價的參與人員、方法等,詳情如下:

1.參與人員: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及其家長;

2.幼兒園教育工作評價實行以教師自評為主;

3.評價方法:觀察、談話、作品分析、問卷調查等;

4.評價對象和主體:教師和幼兒;

5.評價的目的:瞭解幼兒的發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適宜的幫助和指導。

考點20:教育活動組織與實施

《保教知識與能力》這一科目對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的考查非常靈活,常用實際生活中的案例考查各位考生的教育理念和做法,要求考生能根據活動中幼兒的需要,選擇相應的互動方式,如2016年上半年的真題:在“秋天的樹”美術活動中,教師不適宜的做法是;為了讓幼兒在戶外運動中一物多玩,最適合的做法是;這種題目的問法更加靈活也更加考查考生的教育理念,在此彙總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中考生需要注意的正確教育做法:

1.《指南》中明確提出不提倡範畫,範畫會抑制幼兒的創造力,不利於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2.臨摹會使幼兒失去“自我”感,不推薦讓直接讓幼兒臨摹。

3.幼兒的經驗為直接經驗,教師應多讓幼兒親自操作體驗。

4.遊戲時發生各種衝突,教師應根據小班、中班、大班的不同情況,在觀察的指導下進行介入,而非直接調節。

5.技能、高效、強制等詞不應出現在幼兒園階段幼兒的解釋上,這一教育理念需要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