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大學的二代「女掌門」

民辦大學的二代“女掌門”

中國民辦大學面臨著“新老交替”,在二代接班人中,“女掌門”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年輕

“民二代”是對中國民辦教育二代的稱謂,不同於“官二代”和“富二代”,因為和教育沾邊,“民二代”的身份更容易被社會接納和認可,也恰恰因為和教育關聯,“民二代”群體顯得格外低調、沉穩、內斂。

“29歲上市公司女總裁”“20多歲的大學副校長”讓李花聲名鵲起。去年河南“兩會”期間,作為新晉政協委員李花受到媒體高度關注,“她自打進了會場大門,身邊就沒有離開過‘長槍短炮’。”

李花是河南規模最大的教育集團,也是香港上市公司宇華教育集團董事長李光宇之女。在中國民辦教育界,“女承父業”的不在少數,西安翻譯學院創辦人丁祖詒、黃河科技學院創辦人胡大白、西京學院創辦人任萬鈞……這些中國民辦大學的開山鼻祖都選擇了讓女兒接班。

近年來,中國民辦大學面臨著“新老交替”,在二代接班人中,“女掌門”越來越多且越來越年輕。

“女接班人”正在年輕化

85後的李花第一次被公眾熟知,是2016年2月28日宇華教育集團在香港上市,她以宇華教育集團董事會副主席兼CEO的身份與父親李光宇在香港聯交所敲鐘。一時間,這位少壯派,且當時市值近百億元的教育集團的女總裁籠罩在耀眼的光環中。

民辦大學的二代“女掌門”

(左至右)宇華教育副總裁徐斌,董事會主席李光宇,行政總裁李花 圖片來源:《大公報》記者陳詠賢攝

李光宇選擇了提前培養接班人。早在2010年,剛滿23歲的李花被父親提名擔任副董事長。而從學生到集團旗下大學的副院長,再到集團的總裁、副董事長,李花的進階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同在河南的黃河科技學院,現任院長楊雪梅是70後,年長李花許多。但她從母親黃河科技學院創辦人胡大白手中接過帥印的那一年也只有30歲。胡大白是中國民辦教育界的傳奇人物,她身殘志堅,把一個30元家底的輔導班創辦成數以億計資產的民辦大學。

這在當年是特例,胡大白夫婦因為身體原因提前讓女兒接班。同時期的西安翻譯學院創辦人丁祖詒直至去世前不久才把學校交給女兒丁晶。

陝西是中國民辦教育大省,陝西民辦高等教育在全國的影響力得益於規模,更重要是一批知名度極高的創辦者,西安翻譯學院創辦人丁祖詒就是其中一位。他可以說是中國民辦大學的標誌性人物,是一個符號。

到西安翻譯學院工作前,丁晶一直在美國留學。2011年10月,病重中的丁祖詒辭去院長,任命丁晶為副董事長;2012年3月12日,丁祖詒去世後,丁晶接任董事長。

民辦大學的二代“女掌門”

西安翻譯學院名譽董事長丁晶

與其他接班人不同,西京學院院長任芳既是接班人,也是聯合創始人。任芳是西京學院創辦人任萬鈞之女。1994年,她和父親創辦了西京學院。當時,任芳並沒有立即進入西京工作,而是在他們創辦的另外一所民辦學校做老師。1998年,任芳開始到西京工作,擔任人事處的科員。直到2013年6月9日,任芳才擔任西京學院院長。

西安外事學院董事長黃藤之女黃詹媛也在“接班人”的行列。2007年至2014年,黃詹媛先後擔任西安外事學院國際交流中心主任助理、外國語學院院長助理、教務處副處長、西安外事學院執行董事長。現擔任陝西省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

民辦大學的二代“女掌門”

西安外事學院董事長黃藤之女、陝西省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黃詹媛 圖片來源:網絡

“民二代”準接班人正呈現年輕化趨勢。筆者所熟悉的就有,泉州理工職業學院創辦人吳金營之女、泉州理工職業學院副董事長吳濱如,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創始人李罡之女、中國北音國際教育集團執行董事、北音影視化妝學院創始人兼院長李一嘉。

民辦大學的二代“女掌門”

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創始人李罡之女、北音影視化妝學院創始人兼院長李一嘉 圖片來源:北音新聞

4年前,25歲的李一嘉從美國留學回國,加入北京現代音樂學院,在北音特效化妝學院成立時,李罡在微信上發了一條信息,信息後面附了一句話“我女兒從美國學成歸來,循著父親的足跡,蹣跚起步,竭盡全力。請大家支持。”李罡為李一嘉的接班埋下“懸念”。

創一代們身上有共同的特質,凡事喜歡親力親為,所以很多創辦人即便年事已高,哪怕臥倒在病榻上仍堅持處理學校事務。丁晶在丁祖詒過世後,曾在《人民政協報》刊文緬懷父親,“25年,事無鉅細,事必躬親,通宵達旦,他常常穿行在校園的角落,一片紙屑、一個菸頭,他都要撿起來。”

相較於中國民辦大學的第一代創辦人,民辦教育的後來者在接班人問題上更開明,有意識的培養子女,安排子女提前進入學校熟悉業務和管理,為子女接班提前鋪路。

名校高學歷 低調夠拼

翻翻“民二代”接班人的教育背景,普遍是名校畢業、高學歷,他們就是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因為從事教育,讓“民一代”更重視子女的學習,先天優勢加上後天培養讓“民二代”們更有機會躋身名校。

在“女掌門”中,丁晶和黃詹媛是為數不多有海外教育背景的“民二代”。她畢業於美國西雅圖大學,並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雖然沒有出國留學的經歷,但其他“女掌門”在學歷上也毫不遜色。楊雪梅畢業於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一所是“985”高校,一所是“211”高校。工作後,她從碩士、博士讀到北大博士後。任芳也是經濟學博士。

民辦大學的二代“女掌門”

黃河科技學院院長楊雪梅是“民二代”也是“拼二代” 圖片來源:網絡

黃詹媛先後就讀於西安外國語大學、英國布魯奈爾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曾擔任英國米德賽科斯中學國際漢語教師。

少壯派的李花、李一嘉也是一路名校。李花從北大附中唸到了北大;李一嘉去英國讀高中前,上的是北京十一學校實驗班。2006年考入英國名校帝國理工大學數學系,攻讀數學、金融學,後到洛杉磯攻讀傳媒管理專業,考入傳媒學科全美排名第四的南加州大學,獲得傳媒管理碩士學位。

高學歷的背後,有著更深的含義。早年在民辦大學接班人問題上曾出現過博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對院長、董事長、理事長的任職條件有明確規定,即便是創辦人的子女,要想接班也要符合條件,而高學歷是標配。

在行事風格上,“民二代”與父輩們截然不同。一代們是拓荒者,他們頗具傳奇色彩,雷厲風行,有膽識、有個人魄力。像丁祖詒,他愛“放炮”,敢向哈佛看齊,也敢和媒體打官司。當然,這代人也善用媒體,願意和媒體打交道、交朋友,推心置腹。

“民二代”或許還處於學習期,羽翼尚未豐滿;或許二代”女掌門“們性格使然,普遍低調、內斂。

沉穩、謙恭是李花給外界的印象。2010年7月,李花被父親調到集團總部,正式進入董事會。她很清楚自己和父親面對的質疑,“我這個人比較樂觀,我當時覺得就踏踏實實地幹,總有一天會幹出來。”

在“二代”成長軌跡中,一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民辦大學的二代“女掌門”

河南省政協委員、宇華教育集團董事會副主席兼CEO李花 圖片來源:網絡

李花是河南省政協委員,她還曾當選過新鄭市人大代表、鄭州市人大代表,以及河南省青聯副主席。李花說,父親不僅是其工作上的導師,對其參與政治生活,也給出了許多指導。

李一嘉也視父親為人生導師,“在面臨選擇的時候,我都會徵求他的意見。”與其他“民二代”相比,李一嘉有些高調。她參加過湖北衛視的《我的中國星》選秀節目,獲得全國季軍。本可以星途坦蕩,但最終還是選擇退居幕後辦學。

民辦大學的二代“女掌門”

李一嘉參加過湖北衛視的《我的中國星》選秀節目,獲得全國季軍 圖片來源:網絡

有句話是“出身比你好,比你聰明,還比你努力”。“女掌門”們也是“拼二代”,她們身上都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李罡說李一嘉參加英語口語大賽拿到銀獎,“我都很驚訝,後來聽她說,上高中的時候英語老師是外教,為了練口語,她每天主動找老師練習。到現在引入美國院校合作,她也沒覺得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楊雪梅和任芳也是“拼二代”的典型。楊雪梅曾對媒體坦言,14年學校管理生涯,她沒有休息過一個星期天。

筆者在多個場合見過任芳,這位“女掌門”不開口的時候有些冷,講起話來語言犀利。“建新校區、學校升本、申碩……”,進入西京學院,任芳參與並主持了學校的每一件大事。2001年,新校區動工,剛生完孩子的任芳只休息了一個月就開始工作。

“人生的成功莫過於創下了一份事業並且後繼有人,培養了讓自己引以為豪的子女。”任萬鈞是以任芳為傲的,在他眼裡,女兒是一個抗挫敗能力強、敢於創新、懂管理的新一代教育人。

繼承者的情懷和格局

接班人這個詞往往都帶著沉重的使命感,無論是中國民營企業的二代,還是中國民辦教育的二代都會面臨著一個問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何超越?對中國民辦教育而言,“開路難,行路更難”,迥異的時代背景,差異化的政策環境,不同的教育背景,父輩們是野蠻拓荒,“民二代”面對的環境更復雜,壓力更大。

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辦學體制改革研究中心副主闕明坤告訴筆者,“民辦學校如何實現基業常青?舉辦者如何像民營企業一樣交接好接力棒,讓民辦學校的事業得到持續健康發展?“民一代”交給“民二代”,“民二代”是否在保持艱苦創業教育理想的同時,更進一步?

一代身上有一股“狠勁”,為了工作真的可以不要命。丁晶就曾追憶父親,2011年5月,聽說全國政協要到學院視察調研,他說有好多建言要對政協的同志說,他插著氧氣,輸著液,由護士、大夫陪著,帶病出席調研現場,並做了一個小時的發言。“見過為事業拼命的額,沒見過他這種終身為了事業不要命的。”

在“民一代”中,拼的人很多。無錫太湖學院董事長金秋萍就對筆者坦言,“學校就像我的孩子,一天不到學校都不行”。在這些人眼裡“事業遠比生命重要”,非常人所能理解和企及。

丁祖詒走後,中國民辦大學的“東方哈佛夢”已鮮少有人提及了,越來越健全和規範的制度建設,讓民辦大學少了當初血脈賁張的激情和理想主義。

丁祖詒知道,“‘東方哈佛’的夢是美好的,但那畢竟需要經過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拼搏才有可能實現。”他寄希望於繼任者。

民辦大學的二代“女掌門”

西安翻譯學學院創辦人丁祖詒與女兒丁晶合影 圖片來源:網絡

在接班背後,並非所有子女都願“子承父業”“女承母志”,民營企業就曾傳出過子女拒絕接班的新聞。

接班前,很多“民二代”在其他領域已展露鋒芒,後因各種原因臨危受命“被接班”。楊雪梅熱愛新聞,做了近10年的記者,有自己的事業,福利待遇很好,在單位又是骨幹。胡大白說,“雪梅自己開始也不願意到學校來,有時甚至有些反感,因為學校的事讓家裡一刻不得安靜。“

為什麼還是選擇讓女兒接班?胡大白給出的回答是,“我要選一個能夠很好地傳承學校宗旨和精神的接班人”,“選擇雪梅並不是因為她是我的女兒,我也不願辦成家族式學校。讓雪梅擔任執行院長,最主要的是她具有為學校事業犧牲一切的精神,能夠傳承學校的精神、宗旨,同時具備相應能力。“

在接班的問題上,民辦學校與其他民營企業有所不同,“做教育要有情懷”。兩代人之間除了接管事業,還有精神傳承,這恰恰是最難的。

泉州理工職業學院董事長吳金營之女、泉州理工職業學院副董事長吳濱如身上流露出年輕人的直率和坦誠。她告訴筆者,“要像企業界重視二代接班人一樣,民辦教育更要高度重視。教育情懷是最難傳承的。”

民辦大學的二代“女掌門”

泉州理工職業學院董事長吳金營之女、泉州理工職業學院副董事長吳濱如

有情懷,還要落地,接班後如何發展,這是一個沉重的命題。

兩代人面臨著截然不同的生態環境。第一代創辦者是拓荒者,考慮更多的生存問題,但改革開放初期,民辦教育在人口、市場和成本三大紅利的基礎上得以迅猛發展。今天,二代接班人面臨的局面更為複雜、多變:創辦初期的三大紅利正在消失,生源銳減、教育市場多元化、辦學投入增加而收費相對減少。她們需要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

隨著學校的發展、國家政策的完善,憑藉個人能力管理學校的現象已弱化或淡化,需要確立管理制度,實現管理方式從靠個人能力管理向制度能力管理轉變,從高度集權向現代大學管理體制轉變。

相較於父輩,她們更看重和強調構建現代化的管理制度。

胡大白認為楊雪梅的責任就是要建立現代大學制度,使這個基業能夠鞏固,長盛不衰。“未來我不希望我傳給她,她轉給她兒子,在我們家族間代代傳承。她要建立現代大學能夠科學發展的制度。“

在民辦大學法人治理結構方面、在去家族化方面、在構建現代大學管理體制方面,西安翻譯學院做出表率。

2016年,丁晶交出“實權”,請辭西安翻譯學院董事長,擔任西安翻譯學院名譽董事長,聘請他人擔任西安翻譯學院董事長。

在丁晶看來,學校要想有更遠大的發展,還必須要有科學規範的管理,要在構建現代大學的管理體制、法人治理結構方面做出一些新的探索和改革。法人治理的核心就是要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截然分開,相互制衡,相互之間要邊界明晰、授權得當、監督到位。

接班後,“女掌門”們也在擬定新的辦學增長點,升本、申請碩士專業學位、建設高水平民辦大學……

民辦大學的二代“女掌門”

任芳一直在尋求超越,她提出“二次創業,建設高水平西京大學”。“我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做一番事業的潛質,只是我比較幸運,有機會擁有這樣一個幹事業的平臺,現在我要做的,就是如何讓學校每一位員工身上的正能量得到發揮,讓西京學院第二個20年發展得更好。”2011年,任芳掛帥的“申碩”成功,西京學院成為首批獲得研究生教育資格的5所民辦高校之一。

胡大白坦言,未來短期內我們民辦大學很難建成中國的哈佛、麻省,但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第一。“雪梅這代人,知識結構以及現代管理意識都比我們那時強得多,今天站在我們的肩膀上,又趕上好的政策環境,希望能夠比我們做得更好,帶領中國民辦教育儘早達到這一境界。“

(《走進民辦教育探索者的精神世界》一書對此文亦有貢獻)

更多民辦教育資訊,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