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這四點,您說的話,孩子一定愛聽

孩子不聽話,是很多家長很頭疼的問題。

家長能不能換個角度想一下,有沒有可能是,我們不會說話?所以,孩子才不愛聽。


做到這四點,您說的話,孩子一定愛聽


一、聊天,不要質問。

溝通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內容層面,也就是你說的實質性東西,另一個是關係層面,就是我倆關係如何,是不是站在一起的。要想讓孩子聽你內容層面的話,就先得理順關係層面,這就像孩子心有兩扇門,第一扇門打開,他願意聽你說話,你才能進到第二扇門,說實質性的內容。

不然,讓孩子聽起來排斥的話,在關係層面上,溝通就失敗了,說多少都白搭。

而質問式的談話,你就把自己放到了孩子的對立面,孩子聽到的是:否定我,命令我,指責我。

我不想聽!


做到這四點,您說的話,孩子一定愛聽


那內容層面的東西,根本就不能送達到孩子的耳朵裡,更不能進入他的心裡。

所以,此類溝通失敗了。

下面的話,大家一定都不陌生:

  • 你能不能不要那麼調皮?總是在學校和同學打架。
  • 你太磨蹭了!兩個小時才寫了這麼點作業!
  • 你能不能膽子大一點,現在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以後怎麼和別人交流啊。
  • 老師說你成績又下滑了,再這樣下去,重點高中是考不上了。
  • 你看看XXX,一個班的同學,人家怎麼就能每次考滿分呢?

這些話有用嗎?沒用。孩子不聽,還很討厭聽。

我們要的是和孩子聊天。為什麼和同學打架啊?他做了什麼讓你覺得討厭呢?寫作業遇到問題了嗎?

讓他有話可以回答,並且能繼續深入地聊下去。


做到這四點,您說的話,孩子一定愛聽


二、如何對孩子表達同理心。

既然說,不要質問孩子,要聊天。可是,家長和孩子是兩代人,必然有代溝的,怎樣能愉快地聊天呢?

表達同理心。

同理心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簡單來說,就是換位思考,為對方著想。

針對你想解決的問題,不要首先想自己要糾正孩子什麼,而是想一下,在這個問題上,孩子最關心的是什麼。

因為在孩子面前,家長認知方面明顯佔優勢,所以,很多家長不自覺地愛評判孩子做的對錯,或者看到問題,立馬強勢糾正。


做到這四點,您說的話,孩子一定愛聽


比如,孩子挑食。有的家長會說,這個有營養,你必須吃啊。但是,你自己也知道,道理我都懂,可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有營養和好吃、愛吃,是兩回事情啊。你不如,把他不愛吃的,剁成泥,包進餃子,或者做進湯裡。

有的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每天早上就哭啊鬧啊,父母因為趕著上班,不耐煩,哭什麼哭啊,強行送去幼兒園。其實,針對這樣的情況,你可以在晚上,孩子回來之後,和他聊聊,寶寶為什麼不愛上幼兒園啊?老師兇嗎?有小朋友打你嗎?不要著急,媽媽知道寶寶不開心,那媽媽怎樣做,才能讓寶寶開心一點呢?

讓孩子感受到,你是接納他的情緒的。他才願意和你聊天。那些在學校受到霸凌的孩子,多半是和家長溝通不暢的,也就是孩子很少告訴家長,他在學校發生了什麼。所以,和孩子聊天,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孩子學習習慣不好,回家先玩,不寫作業。有的家長,就開始說了,習慣不好,以後成績就不會好,成績不好,會如何如何。但是嘮叨的效果不好。那我們表達同理心的做法是什麼呢?這個玩具的確很好玩,如果你一回家就玩,那隻能玩2分鐘。但是,我們寫20分鐘作業之後,可以玩10分鐘,你看是現在玩呢,還是寫會作業再來玩?

這一方面,是樹立規則,幫助他養成好習慣,另一方面,也是表達你的同理心:玩具的確好玩,媽媽理解你非常喜歡玩,也允許你玩,甚至可以陪著你玩。

做父母的,要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重視你的想法,你的感受和情緒都是很重要的,爸爸媽媽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


做到這四點,您說的話,孩子一定愛聽


三、肢體語言很重要。

傾聽的第一要訣是“專注”,看著他的眼睛說話。孩子小,家長蹲下來,讓孩子的眼睛和你在一個水平線上,他能感受到尊重。

有的孩子和父母講話,父母嗯嗯是啊,寶寶真棒啊,這樣敷衍他,孩子是能感受到的,甚至,有的父母,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眼睛不離手機,久而久之,就不願意和你聊天了。


做到這四點,您說的話,孩子一定愛聽


不要打斷孩子的話,有時候,孩子說話結巴,或者說半天也沒說清楚一件事情,這時候家長急了,打斷他,說哦我知道了,你說的就是什麼什麼事,對吧?可能你說的對,孩子說的的確是那件事。但是,讓他自己說,和你說,是兩回事情。要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平等,是需要從細節入手的。請耐著性子(還有控制自己),允許他自由地把話說完,並且,真正地用心去傾聽。

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肢體語言也很重要。比如,彎下腰來、蹲下來、坐下來,抱著他、看著他的眼睛、拉著他的小手、摟著他的肩、摸摸他的頭、順順他的頭髮,這些很自然的行為,都能促進和孩子之間的親密。


做到這四點,您說的話,孩子一定愛聽


四、不要講大道理,多用賣牛排的技巧。

美國營銷大師愛瑪·赫伊拉說:“不要賣牛排,要賣滋滋聲。”

意思是,廣告吆喝牛排好吃,不如讓人聽到牛排滋滋的聲音,刺激人的味蕾,吸引顧客主動來吃。

這話同樣適用於對孩子說話。

妞妞媽是“賣牛排”的高手。

妞妞學了一段時間鋼琴,覺得練琴很枯燥,怎麼勸都不愛練。

妞妞媽帶她去聽鋼琴音樂會,妞妞被震撼到了,倒不是大師們彈得有多好,而是,她們的禮服都太漂亮了!

妞妞媽趁機說,琴彈得好不好關係不大,但能穿上這樣的禮服上臺表演,成為一次公主也不錯呢。

妞妞學琴的藝術中心就有個小舞臺,每個季度讓優秀學員上臺表演。

妞妞三個月後,成功登上了這個小舞臺,表演了鋼琴獨奏。

妞妞媽有一天拿回來一張海報,是介紹新加坡旅遊的,妞妞一下子就被夜間動物園吸引了,特別想去看晚上的貓頭鷹。

媽媽說,正好這個暑假新加坡有鋼琴比賽,要不我們報個名,順便去看貓頭鷹?

妞妞現在已經被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錄取。說起自己學琴的經歷,她說,並不是自己多愛學琴,而是媽媽太瞭解她的喜好。而每次能滿足她願望的東西,“恰恰”就和練琴有關。

到後來,吸引小妞妞的漂亮禮服、夜間貓頭鷹都無關緊要了,因為練琴,已經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妞妞媽從來沒有和妞妞講過大道理,從來沒說過學琴有多麼重要,有什麼意義之類的話。

她讓孩子自覺練琴的方法,就像是“賣牛排”。

她只是在妞妞眼前放一盤發出誘人香味的,滋滋響的牛排,讓妞妞忍不住要流口水。她只需要輕輕說一聲,寶寶要用刀叉哦,再親自示範一下刀叉的用法,妞妞馬上就學會了使用刀叉。

“賣牛排”的方法,厲害的地方,還在於:媽媽從來沒有強行推銷過。

真正的愛,是不應該附加任何條件的。

心理學家羅傑斯的名言:“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孩子無條件地接受了我們,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接受孩子呢?為什麼一定要苛求他們十全十美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