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考多少分重要!期中考試前後,怎麼幫孩子有效複習與總結?

期中考試快到了,

你的孩子有沒有以下問題呢?


誤區一:時間緊迫,為了考好要熬夜複習


Q:我是一名初三的學生。馬上就要考試了,我內心非常的緊張,怕考不好會打擊我的自信心,所以我現在每天晚上覆習到一點多才睡覺,結果第二天很頭暈,一天都沒有好好學習,我該怎麼辦呢?

A:期中考試只是對學生前段時間學習成果的小檢測,用來檢驗近期的方法是否適合自己,以便調整自己未來的學習狀態。因此不必熬夜學習,影響到白天學習的效率,那樣就因小失大了。

那麼如何應對考前焦慮呢?老師給出以下建議:

正確認識考試,明確學習目標;

舒緩考試壓力,確定合適的目標;

保持良好心態,做好自我評價。

比考多少分重要!期中考試前後,怎麼幫孩子有效複習與總結?

比考多少分重要!期中考試前後,怎麼幫孩子有效複習與總結?

比考多少分重要!期中考試前後,怎麼幫孩子有效複習與總結?


誤區二:馬上就要考試了,看教材不如刷題


Q:我覺得我應該針對期中考試做一些訓練,所以最近的複習我就不看課本了,做了一些教輔和套卷,但為什麼我的正確率完全沒有上去呢?在某些比較煩躁的時候甚至越做錯的越多,這是怎麼回事?

A:許多同學覺得時間不夠用,作業和複習都是拿到題目就做,遇到不懂的再看教科書和筆記。其結果必然是速度慢、效率低。另外,由於基本概念不清或者是理解錯誤,“題海戰術”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先看透課本內容再動手才是最正確的方法。

首先回顧基本概念,明確學習的目的,把握解題的規範化要求,瞭解有關注意事項,做到心中有數後再動手做題目,才能達到鞏固、強化知識、掌握技巧、提高能力的目的。對於複習卷、模擬題,也是一樣的道理。

誤區三:文科類學科,死記硬背就能考好


Q:我今年上高一了,非常喜歡歷史學科,想在期中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所以我早讀的時候一直在背歷史,從頭背到尾,背完再倒著背一遍。結果把題拿出來,我還是不會做,大題也總答不到點子上。

A:

這個問題困擾了大部分需要考文科科目的同學,死記硬背是絕對行不通的。首先,在背誦之前,我們應該把教材的整體架構摸清楚,對具體內容形成自己的理解。在接下來的環節,多背誦沒錯,但不能按照課本從頭到尾去背。因為文科課本的行文順序並不是分點列析進行的,完全按照課本順序去背不僅容易分不清要點,也不便於記憶。

正確的背誦方法是:將課文拆分,根據自己的理解順序去背。舉個例子,對於歷史事件的背誦,學生可以按照事件的時間、產生的原因、造成的影響、導致的後果以及牽涉到的重要歷史人物等不同內容進行拆分,然後再逐個"攻破"背誦難關。而政治可以按照答題的三點來背: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這樣,背誦才可以起到應有的效果。

比考多少分重要!期中考試前後,怎麼幫孩子有效複習與總結?


誤區四:這道題只是“粗心”做錯了,不必放在心上


Q:我平時很刻苦,也算是比較聰明吧,就是經常馬虎,不然我的成績在班裡肯定是數一數二的。

A:這是複習中一種非常常見的誤區,而且非常容易被忽略。不重視“馬虎”,也不正視自己因“馬虎”而失去的分數,後果可能很嚴重,並且事後往往追悔莫及。

在做模擬題和平常小測試時,常常有學生抱怨因為馬虎丟分。如果丟了2~3分,可能是由於一時馬虎;但是超過5分,那就不再是馬虎問題,而是掌握得不夠好,所以要正視“馬虎”!從平時的小測驗以及模擬試題中發現問題,針對問題,加大訓練,不馬虎是一種習慣,需要努力去培養。

誤區五:題目做對就可以了,字體不好不要緊


Q:我上次寫了和同桌几乎一模一樣的答案,居然給了他滿分,只給了我一半的分。我平時也愛好自己寫東西,文采也不錯,但作文成績一直上不去,這僅僅是因為我的字寫的不好嗎?

A:這個問題的答案几乎可以說是肯定的。大家想一下,一位老師需要在不多的時間內批改上百份卷子,如果遇到了非常難以辨認的字,老師會花上半個小時去研究你寫的是什麼嗎?不會的。因此,練字對同學們的考試來說,非常重要。

一張乾淨、整潔的試卷可以讓批卷老師賞心悅目,自然也會給高分。如果短時間內字體提升不上去,可以先把試卷寫的整齊,可以在平時的練習中採取用尺子畫橫線的形式,使自己慢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可以買幾本字帖來練習。

比考多少分重要!期中考試前後,怎麼幫孩子有效複習與總結?

掌握這四個“寶典”,

輕輕鬆鬆應對期中複習


在看完期中複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誤區之後,老師再來給大家介紹一些高效的學習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了好的方法,等於成功了一大半。

比考多少分重要!期中考試前後,怎麼幫孩子有效複習與總結?


用好一個“本”


幾乎所有學生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錯題本”,建立錯題本的目的就是為了歸集錯題問題,找到自己在日常考試當中的出錯原因,從中挖掘和分析出自身在知識點掌握、答題習慣甚至是應考心態等方面的問題,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減少考試中的失分。要達到以上效果,需要做到三點:

善於比照成績好的同學的課堂筆記,解決聽課中的聽課缺失、記憶缺失和記錄缺失,把缺失部分補充到自己的筆記中。

善於針對錯題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尤其注意“這題在課堂上講過”、“這類題目以前做過”的錯題,深究出錯原因。

如果改過的錯題仍然出錯的話,就需要將錯題升級,期中考試之前這些題屬於必看必做題目,學生必須把注意力放到相關的基礎知識、公式使用上,真正找到知識漏洞。


調整好兩個“心態”


1、平常心:期中考試可以算是學生生涯中相對大型的考試了,許多同學都會為此感到焦慮,也會因為考試成績而導致情緒大起大落。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我們人生中要經歷大大小小無數次的考試,放在這個跨度中,期中考試便很微不足道了。它決定不了什麼,它最大的價值就在於能讓我們查漏補缺,找準自己的努力方向。所以,同學們在面對期中考試時,不要過於在意得失,要抱著平常心去面對。

2、細心:雖然我們說了期中考試只是一次階段性檢測,對待它要有平常心,但是同學們依然要認真對待,因為每一次考試都有可能暴露出你在學習方法或知識點掌握方面的致命弱點,要認真考試,認真做題,時候偶認真改錯,認真分析,使得每一次考試都能發揮出其查漏補缺的功效。

抓住“三個點”


1、知識點:知識點是學習過程中最需要掌握的基礎性知識,它雖然簡單,但是佔比最多,也最容易疏忽,需要同學們認真、謹慎地複習,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辨析清楚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係,把知識點梳理成一張大網,掃清課本里的邊邊角角,不放過每一個;

2、重點:重點相比於知識點數量要少,但考察頻率極大地增加,難度也會更高,是考試重點考察的地方所在,需要同學們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擴展,進行深層複習。在知識點已經掌握紮實的情況下,對照課本形成自己的角度和思路就顯得尤為重要;

3、難點:難點是具有特殊性的,顧名思義,難點就是自己不會的地方,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難點,對於別人來說易如反掌的題目,在你可能就是一座難以翻越的大山,而別人的難題,你有可能清松就能應對。這個時候,錯題本就發揮了它的廣大神通,同學們可以利用錯題本對自己的難點進行集中複習。

掌握“四種方法”


1、聯想法:知識點並不是孤立無援的,點與點之間都有著內在的聯繫。在複習一個較新知識點的時候,聯繫之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對於開拓解題思路會有所幫助。比如在語文學習中,一些文言現象和多義詞就值得我們打通單元結構,反覆梳理。

2、間隔法: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似曾相識的知識點,但仔細辨別一下,會發現它們不盡相同。而對相似的知識點採取間隔記憶的方式,有利於避免混淆。比如英語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相似的英語單詞,成為同學們閱讀理解的攔路虎。那麼,認真做好彙總與辨析就是十分必要的。

3、迴歸法: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定理、公理等等最基本的知識才是應考的首要環節,必須透徹理解。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一些簡單的定理,卻往往能成為解開復雜幾何題目的關鍵法則。所以一定要把公式定理爛熟於心。

4、交叉法:多角度、分類別多種方法交叉記憶,從多個角度進入知識點便於深化同學們的認識與理解。熟知重要知識點。舉例來說,在歷史學科當中,我們就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方面對一些歷史事件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斷和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