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啓示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建設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戰略,內容涵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是鄉村發展創新與鄉村治理創新的有機統一。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近年來,仙居縣立足地方實際,充分發揮縣域綠色化發展改革試點的實踐經驗的優勢,將綠色化發展理念伸延、拓展到鄉村發展和治理的各個領域,探索形成了以綠色公約、綠色貨幣、綠色調解為主要載體的“三綠”鄉村治理模式。“三綠”鄉村治理模式實現了“楓橋經驗”的綠色化,成功打造出了綠色化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有效載體,培育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走出了一條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治理創新共生的內生化道路。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內生邏輯

“三綠”鄉村治理模式,植根於仙居區域文化傳統與經濟社會發展良性互動的實踐進程,是仙居縣堅持“八八戰略”一張藍圖繪到底,全面貫徹落實“兩山”理論和五大發展理念的產物,是仙居持續深入地探索山區縣實現全面綠色化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之路,並以綠色化發展理念和思路探索鄉村治理之道取得的重要創新成果。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作為中國國家公園建設的試點縣和台州母親河的源頭,仙居“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川秀美,人傑地靈,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在農業經濟時代,仙居是浙江26個欠發達縣之一,但人和自然和諧相處,也給今天的仙居留下了秀美的自然環境,為綠色化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仙居日益深刻地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積極探索傳統產業轉型新路子,著力做大做強綠色品牌,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守住“綠水青山”的同時,找到了通往“金山銀山”的快速發展之道。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2012年仙居縣委縣政府正式提出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2015年仙居縣成為浙江省縣域綠色化發展改革試點縣,綠色化發展由此成為指導全縣發展總體戰略,成為全縣各項工作的總載體、總抓手。

2016年起,仙居縣委縣政府相繼實施開展了綠色化發展改革全面推進年、攻堅年、深化年活動,三年多時間裡,綠色化發展融入了全縣改革發展的方方面面。

一是全縣緊扣綠色發展主基調,以綠色化發展改革統籌“十三五”規劃綱要和縣域城鄉發展規劃編制,推進“多規合一”,建立互相銜接協調規劃體系,制定出臺綠色化發展改革實施方案和分年度計劃,既明確“施工圖”,也明確“路線圖”,形成了從宏觀到微觀的綠色化發展規劃體系。全縣以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宗旨,以生產循環化、生活低碳化、全域生態化、治理現代化、福祉共享化為目標,全力打造縣域綠色經濟發展示範區、綠色生活方式踐行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綠色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區。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二是率先制定發佈全國首個縣級《綠色化發展指標和評價體系》,按照“可量化、可評估、可操作”原則,組織開展制定農業、工業、旅遊業等各大產業的綠色標準,著力構建以“低投入、少汙染、高產出”為核心的綠色產業標準體系,倒逼產業發展的綠色化。

三是創新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發展路徑和體制機制,著力將國家新發展理念融入地方發展實踐,以生態農業、清潔生產、生態旅遊、美麗經濟“四大業態”推動全縣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逐步走出了經濟綠色化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共生共贏之路。綠色化發展的成功實踐使仙居先後獲得中國長壽之鄉、中國綠色發展優秀城市、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等多項國家級稱號,成為浙江踐行“兩山”理論的排頭兵、生態文明的先行區、綠色發展的樣板區。2018年浙江省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全省發文推廣《仙居縣域綠色化發展改革試點做法與經驗》(浙改辦〔2018〕6號)。

顯然,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探索,不僅有得天獨厚的區域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基礎,更有著綠色化發展試點豐富的實踐經驗的支撐。在一定意義上,“三綠”鄉村治理模式正是綠色化發展實踐從推進經濟發展模式綠色化轉型,向城鄉生活方式、公共政策體系以及鄉村治理模式綠色化轉型拓展的自然產物,有著深刻的內生邏輯。

持續深化的綠色化發展探索,打通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轉化之道,其產生的實實在在的共建共享效應,極大地增強了城鄉居民對綠色化發展的認同感,為“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廣泛的民意基礎。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截至目前,在全面推進綠色化發展的進程中,仙居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三年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進入了全民綠色致富的快車道,形成了發展方式轉型與思想觀念轉型的良性循環。

在深化綠色化發展實踐的探索過程中仙居在全國率先開展學校、家庭、企業、醫院、鄉村、鄉鎮、景區、賓館飯店等十大層面綠色創建,形成了廣泛的綠色生活推廣機制,使綠色發展、綠色生活在全縣日益深入人心,為“三綠”鄉村治理模式探索奠定了廣泛的社會基礎。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綠色創建,有效地推動了各個領域、各個部門做足綠色化這篇大文章,探索綠色化改革發展的運行機制、服務規範、運作載體等在仙居蔚然成風。仙居堅持用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邊三化”等政策組合拳,全面開展“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山”五大專項整治行動,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空氣質量(PM2.5)監測系統全覆蓋。在大力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的過程中,交通部門開通定點、定線、定時綠色公交專線,新增公共自行車站點30多個,建成200公里的永安溪綠道為主軸的城市慢行系統,初步形成了全縣域的綠色交通體系。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仙居以“人畜分離”、“垃圾分類”為突破口,實現農村環境的大轉變。目前仙居基本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全縣各村按照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等要求,進行垃圾分類處理,形成“垃圾不落地,鄉村更美麗”的畫面。綠色創建活動極大地促進了黨委政府各個部門、各個鄉鎮(街道)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的轉變,為綠色化發展向綠色化治理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綠色化發展試點中不斷健全和完善的綠色化發展政策體系,為“三綠”鄉村治理模式探索提供了廣泛的政策支持。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制定出臺了《綠色項目引導目錄》、《綠色項目審批和要素保障政策》、《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綠色招商制度》、《仙居縣生態文明旅遊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等20 餘項推動綠色化發展改革的“政策清單”。這些創新舉措,都使仙居改革發展的各項事業形成了高度鮮明的綠色化政策導向,激勵引導著鄉村的發展和治理朝著綠色化的方向演進。

仙居在綠色協同治理機制方面的系列探索,為“三綠”鄉村治理模式探索提供了直接的經驗和思路啟示。

為增強綠色化發展的合力,近些年仙居大力強化共治思維,積極構建以政府主導綠色行政,企業主體綠色生產,媒體主流綠色宣傳,社會組織綠色參與,公眾踐行綠色消費,專家學者發揮綠色智慧的協同合作治理模式。發動企業、學校、機關、社團等各級組織參與綠色創建,動員全縣200個義工組織和1.5萬名志願者,全程參與綠色活動和綠色宣傳,將綠色行政、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參與、綠色宣傳和綠色智慧有效結合,形成完整的綠色協同治理體系。與此同時,為提高公共服務的供給效率,改革鄉鎮各自為政、發展無序、機構重疊、資源浪費的局面,仙居建立了“六大協作區”,對鄉鎮規劃、重大項目、人口集聚、公共服務進行統籌,重點加強教育和醫療服務的分片區協作、抱團式發展,通過整合資源,加強上下級之間、城鄉之間交流合作,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實現基本公共均衡發展。這些綠色化的公共治理機制的有效嘗試,都為“三綠”鄉村治理模式探索提供了先導的示範作用。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綠色化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對廣大人民群眾而言,在物質豐富和滿足以後,必然有更高的品質生活要求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超越一般生存需要的更高層次的發展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意味著“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這就意味著新時代需要在人民群眾更高層次需求層面統籌規劃綠色化發展問題,真正將綠色化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實現綠色化發展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深度融合。更進一步講,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還必須深入推進社會治理方式的創新,讓城鄉群眾廣泛參與到基層治理過程中來。仙居在全面深化綠色化發展基礎上形成的“三綠”鄉村治理模式,正是自覺地順應新時代中國改革發展基本潮流取得的基層治理創新重要成果。“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形成,預示著仙居實現了從綠色化發展到綠色化治理的全面拓展、延伸,以綠色化發展和綠色化治理的有機統一,共同推動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

從守護綠水青山的“生態立縣”戰略,到努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通道的“綠色化發展”,再到“三綠”鄉村治理模式,仙居綠色守護、綠色發展、綠色治理的持續探索,呈現出了一脈相承、依次遞進的內生邏輯。這種既順應改革發展潮流,又始終立足地方實際的演進邏輯,正是中國道路、中國方案不斷完善在縣域層面的一個重要縮影,為山區縣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治理之路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樣本。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運行機制

通過各鄉鎮(街道)因地制宜的探索,以及相互借鑑、取長補短,仙居在鄉村治理創新上也已形成綠色公約、綠色貨幣和綠色調解三大運行機制,形成了可操作、可推廣的“三綠”鄉村治理的制度規範。

綠色公約

根據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將綠色化發展與綠色化治理有機融合,以村規民約的形式,制定十大綠色公約,用以約束規範村級組織和村民的生產生活,在培育良風美俗的過程中,調動村民參與村務治事的積極性、主動性,使村民自治制度有效地運轉起來。

公約內容包括:①生態環境要保護;②垃圾處置要分類;③田頭屋邊要整潔;④廁所廚房要乾淨;⑤交通出行要有序;⑥淳樸鄉風要保持;⑦矛盾糾紛要調解;⑧鄰里相處要和諧;⑨綠色資產要維護;⑩鄉村產業要發展。這其中,一至四條體現“生態宜居”的要求;五至六條體現“鄉風文明”的要求;七至八條體現“治理有效”的要求,九至十條體現“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要求。

十大公約既有村民行為規範,要求黨員戶帶頭執行,並實行黨員責任網格制度,通過黨員聯戶包乾,推進《綠色公約》落地生根。同時也有對村級組織履行村務治理職責的要求,其中“綠色資產要維護”,對於強化綠色化治理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維護綠色資產,仙居制定出臺了《永久綠色資產管理清單和永世維護享用辦法》,成立由班子成員、文物專家、林農專家等人員組成的綠色資產評估小組,對各村古樹名木、古村名居、古道古堰、摩崖石刻、名畫古書、牌匾聖旨等進行排摸建檔,提交村民代表大會通過,成為該村綠色資產清單。凡是納入清單的綠色資產,不得隨意退出,一律永世維護。如果遭到破壞,將直接對鄉村兩級幹部“一票否決”。這項制度對於保護綠色資產,守住一方鄉愁具有重要的意義。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實施綠色公約,調動村民參與村務治理積極性的關鍵,是建立互學互比機制,在村、鄉、縣三級設立“五項擂臺賽”,即門前屋後比整潔、廚房廁所比干淨、立面改造比進度、交通秩序比文明、黨員幹部比威信,對“綠十條”落實情況進行評比,形成比學趕超濃厚氛圍。同時各村開展“綠色村莊”創建“五星”評比活動,以及“慈孝之星”、“創業之星”、“和睦之星”、“貢獻之星”和“垃圾分類標兵”評選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群眾積極性,助推“綠色村莊”創建。

綠色公約的最大創新亮點,是將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綠色治理的要求,落實為村民易於知曉的村規民約,進而將村規民約同村民自治制度有機地融合,使之成為村民自治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綠色理念融入村務治理的各個領域,融入村民生活細節的同時,有效地激活村民自治制度,使綠色治理真正成為基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自主治理過程。

綠色貨幣

綠色貨幣是一項市民和外來遊客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獎勵制度,市民和遊客參與綠色生活方式營造的相關活動記錄經認定後,給予相應的可用於綠色消費、生活繳費、公益捐贈等支出的綠幣,從而引導人們綠色出行、綠色消費。該項制度設計的重要的目的,是努力營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綠色鄉村治理格局。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綠色貨幣目前主要有三種實施方式:一是針對外來遊客的綠色貨幣,遊客的綠色行為按照規定的程序獲取憑證,可兌換為一定的綠幣,用以支付在仙居的相關支出。二是針對擁有市民卡選擇步行、公交車、公共自行車出行的市民群體進行綠幣獎勵;三是科普綠幣,對市民通過“科普中國·戶戶通”平臺閱讀科普信息,根據其閱讀、轉發科普文章數據給予綠幣獎勵。為了保障綠色貨幣制度常態化運作,設立綠幣基金,遊客在商家所使用的綠幣,由綠幣基金以現金形式統一回購。綠幣基金和綠幣面值分別由各村(社區)自行籌集和確定。

綠色貨幣的最大創新亮點,是建立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的激勵機制,以實實在在的參與共建的受益,引導市民和遊客將綠色出行、綠色消費內化為生活準則,外化為生活習慣,同時將廣大市民和遊客納入地方治理過程,以開放性的鄉村治理結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改變“你違規、我管理,你浪費(汙染)、我治理”的被動局面。

綠色調解

借鑑楓橋經驗,結合仙居自身綠色化發展試點實踐,以“五步五法”將解決矛盾糾紛的固有傳統、習慣做法與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在實現矛盾不出村,就地化解的同時,推動村民在綠色化發展和綠色化治理上形成更加廣泛的共識。

綠色調解按照五個步驟有序實施,即積極受理找苗頭、義務勞動做兩工、調查取證四詢問、過錯罰種三棵樹、協商和解握握手。五大步驟,既以積極主動、協商和解的方式及時化解民間糾紛,又將矛盾化解同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結合起來,是極具鄉土氣息和現實生命力的綠色調解方式。

綠色調解五種方法包括:褒揚激勵法、真情打動法、排憂解難法、公正評議法、鄉賢領辦法。五種方法廣泛調動了鄉村治理的各種資源,廣泛運用鄉土德治的各種方法,較好地實現了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機融合。

綠色調解的最大創新亮點,是將民間矛盾糾紛的調解,同綠色化發展和綠色化治理有機地融合起來。一方面,通過充分發掘民間治理資源,廣泛引入德治治理機制,實現矛盾不出村,就地化解,最大限度地節約矛盾糾紛治理的公共資源投入;另一方面,在矛盾糾紛調解過程中運用“義務勞動做兩工”、“過錯罰種三棵樹”等手段,使矛盾糾紛調解過程轉化為村民自我教育過程,轉化為矛盾雙方參與綠色化發展治理的過程。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借鑑意義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以綠色化發展和綠色化治理為引領,構建起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有效載體,是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創新富有生命力的重要成果。這一創新成果既符合鄉村治理創新的大趨勢,又契合現階段鄉村治理面臨的現實挑戰。既形成了可操作的制度規範,又為下一步體制機制豐富完善提供了開放性的空間,具有廣泛的借鑑、推廣價值。

“三綠”鄉村治理模式推進了楓橋經驗的綠色化,成功打造出了三治融合的有效載體。楓橋經驗是浙江基層治理具有範式性意義的品牌。2018年1月22日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提出,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精髓,也是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發展方向。“三綠”鄉村治理模式通過綠色公約、綠色貨幣和綠色調解等治理機制和載體建設,有效推動了鄉村自治、德治和法治的有機融合,是對楓橋經驗的重大創新。

首先,“三綠”模式實現了綠色化治理與村民自治的有機統一。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1982年我國憲法規定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1998年《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明確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踐證明,設計、建構一種制度,同這一制度切實運轉起來,並實現鄉村社會的有效治理完全是兩回事。新世紀以來浙江湧現出來的大量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的基層民主試驗,究其實質,都在於補救自上而下的以選舉為中心的村民自治制度在運行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缺陷,探索使基層自治制度運轉起來的有效路徑,以緩解村民自治制度難以有效承載鄉村治理的現實困境。仙居探索的“三綠”治理模式,通過村民的廣泛參與和長期的治理探索,逐漸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垃圾分類處置、田頭地角清潔、門前屋後整理、廁所廚房清潔、鄉村民宿發展等十條《綠色公約》,並將其寫入《村規民約》。公約要求黨員戶帶頭執行,實行黨員責任網格制度,使綠色公約和村規民約成為村民自覺遵守的行為習慣。因此,仙居的“三綠”治理模式,使鄉村在民主選舉和民主決策之後,強化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建立起符合國情域情、體現時代特徵、強化共建共治共享的村民自治秩序,實現了綠色化治理與村民自治的有機結合。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其次,“三綠”治理模式提供了德治引領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路徑。如果說自治是基於村民之間的剛性治理規範,那麼德治則是基於村民內心認同和自我約束的治理機制。在傳統的熟人社會里,道德具有強大的社會行為約束力,德治一直是傳統社會的重要治理機制。進入現代社會後,傳統道德面臨著熟人社會解體、傳統生活方式解構的多重挑戰,德治在鄉村的作用受到極大削弱。如何在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中重新激發德治的力量,需要重建機制和載體,並以此重塑鄉村的認同感和凝聚力。仙居的“三綠”治理模式,為新時代鄉村德治提供了新的路徑。在多年的探索中,仙居構建起了鄉村綠色調解五法,通過聘任一批有影響力、有專業素養的鄉賢參與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實現了最佳的調解效果。開展“綠色村莊”創建“五星”評比活動,廣泛弘揚傳統道德和家庭美德,助推“綠色村莊”創建。調解和評比活動中傳統道德的引入,激發了傳統道德在鄉村的治理作用,有效彌補了法治和自治的不足,德治也成為了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路徑。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再次,“三綠”治理模式搭建了鄉村法治觀念培育的新平臺。有效的自治和德治必須以法治為保障。“三綠”治理模式堅持以法治為基礎,通過法治推動村民自治,通過法治激發鄉村傳統道德的治理作用,實現了自治、德治和法治的有機統一。一方面,仙居通過引導各鄉村在法律法規範圍內製定《村規民約》和《綠色公約十條》,並要求必須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構建了鄉村治理的約束性制度。在日常調解中,通過引入相關人員參與調解,引導村民在法制框架下實現和解。這些治理機制推動了法治與自治的有機互動,使治理進程既符合法治要求,又實現村民自我管理和矛盾糾紛的解決。另一方面,仙居在《村規民約》和《綠色公約》中大力引入鄉風民俗等要素,在綠色調解中大力倡導鄉村熟人社會和傳統道德的教化作用,並通過慈孝之星、和睦之星等評選活動提升村民的榮譽感,實現了鄉村治理法治和德治的有機統一。

總之,“三綠”治理模式通過綠色化發展與鄉村治理的有機融合,實現了法治、德治和自治有機統一,為新時代創新發展楓橋經驗提供了可借鑑可複製的鄉村治理樣本。

“三綠”鄉村治理模式以構築綠色家園為核心,培育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新時代的鄉村治理需要構建一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三綠”鄉村治理模式以構築綠色家園為核心,充分激發多元主體的參與積極性,在共建中實現綠色發展成果共享,逐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首先,“三綠”鄉村治理模式構建了多元主體的治理框架。現代社會的多元化與複雜性需要構建一個多元主體的治理體系,讓不同主體都能有序參與到治理進程。“三綠”鄉村治理模式適應當今社會多元化發展要求,構建了一個多元主體共建的治理體系。通過綠色公約和村規民約,使廣大村民都成為了鄉村治理的參與主體;通過探索綠色貨幣制度,使外來遊客成為了環境保護的積極參與者;通過創新綠色調解體系,有效推動鄉賢和本地能人參與到鄉村治理中;通過建立黨員責任網格制度,制度上落實了黨員在鄉村治理中的責任。因此,“三綠”鄉村治理模式構建起了多元主體具有各自功能角色的治理體系。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其次,“三綠”鄉村治理模式實現了多元主體有效合作互動的治理格局。“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靈魂在於它是一個活的治理體系,而不只是靜止的制度安排。為了構築仙居共同的綠色家園,黨建始終發揮著引領作用,成為多元治理主體合作互動的根本推動力。而以綠色基金為基礎的綠色貨幣,通過鼓勵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等活動,不但有效激發企業參與綠色基金,而且有效激發廣大遊客和村民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同時,村規民約、綠色公約和綠色清單等機制,逐漸形成了鄉村熟人社會相互監督的綠色行為規範。在多元主體的多元互動中,逐漸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三綠”鄉村治理模式將綠色化治理理念轉化為鄉村公共事務治理機制,走出了一條新時代鄉村振興與鄉村治理創新共生的內生化道路。

綠色美麗的生態環境是大家共同的追求,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待。但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並不一定能轉化為集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裡可能存在集體行動的困境。只有每個人的行動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在特定的博弈和行動規則中,才能真正轉化為集體的美好行動,實現共同的目標。“三綠”鄉村治理模式正是一種將每個人的美好生活環境追求轉化為集體追求行動的機制。在“三綠”模式創建中,將人們對周邊環境的態度轉化為一條條的鄉規民約和綠色公約,並通過村民代表大會使這些規約成為村民的行為準則,通過基層黨建和基層黨員的帶頭作用保證這些規約得以有效遵循,從而將綠色化的理念轉化為鄉村公共事務治理機制,使抽象的環境目標轉化為公共事務治理的有效機制,成為人們日常的行為準則和行為習慣,“三綠”治理模式因此逐漸與仙居人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三綠”模式在環境公共事務有效治理基礎上,還將自然資源保護、鄉村民宿發展和鄉村生態農業發展等綠色產業融入鄉村公共事務治理中,從而構建起一個以鄉村公共事務治理機制為樞紐的、鄉村生活和鄉村生產有機結合的綠色化治理體系,走出了一條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治理創新共生的內生化道路,使鄉村公共事務治理成為連接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綠色通道。

仙居“三綠”鄉村治理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