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進得去也要看得好

2018-10-27 13:45 | 未來網

有的博物館在參觀者抵達時才告知,免費門票限量供應,想進還得花錢;有的博物館門票免費了,但進館後可參觀項目少之又少,很多展區仍需單獨付費。凡此種種,讓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效果打了折扣。

今年是我國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博物館免費開放第十年。統計資料顯示,在中央補助資金帶動下,全國實行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已有3300多家,佔博物館總數的80%以上。博物館免費開放,能更好發揮博物館陳列展覽、傳播知識的社會功能,對豐富大眾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然而,博物館免費開放後,服務水平卻參差不齊,一些所謂的“免費”暗藏玄機。比如,有的博物館在參觀者抵達時才告知,免費門票限量供應,想進還得花錢;有的博物館門票免費了,但進館後可參觀項目少之又少,很多展區仍需單獨付費;一些博物館參觀人數太多,進門就要排隊幾小時,進館後人滿為患、嘈雜擁擠,影響參觀體驗。博物館免費開放,本是一件讓人拍手稱讚的大好事,卻因為上述這些現象,效果打了折扣。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內容,博物館不僅是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文化遺產的機構,還是服務人的全面發展、面向未來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社會教育機構。博物館執行門票免費政策,就要端正經營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主動承擔起傳播歷史文化、豐富百姓生活的社會責任。此外,應當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創新、改進管理方式,滿足人們的參觀需求。

在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方面,博物館還有不小空間。比如,觀眾排隊時間長、進館難的問題,關鍵在於售票流程不夠透明、高效,人們事先無法獲知當天參觀人數情況,只能通過現場排隊進館。其實,互聯網的發展早已讓信息即時共享成為可能,博物館可通過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提供門票預約服務,限定每日參觀人數上限,避免人多超出博物館承載能力,保證參觀體驗和質量。

要想博物館免費開放後“門好進、更好看”,離不開支持機制的完善。在有些地方,一刀切的補助政策使一些博物館經費緊張,不得不採取其他措施維持經營,還有些博物館沒有正向激勵,無所作為。這些問題也需要對症下藥、及時化解。比如,完善博物館免費開放支持機制應當加強績效評價,在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的基礎上更加突出績效導向,提升博物館改善參觀體驗的積極性。

目前,健全博物館社會教育和公共服務機制、加強智慧博物館建設等工作正逐步推進,博物館免費開放所需的費用,已經明確由中央財政與地方政府共同分擔,補助標準按行政層級區分、加大力度。希望隨著政策引導效果逐漸顯現以及博物館主動擁抱“互聯網+”,逐步消除一些博物館免費開放後“進門難、參觀難”的窘境,讓博物館在豐富大眾生活、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