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王毛》:這部非主流片名的電影,給國產抗日神劇樹了標杆

在開篇之前,先給諸君看一下這部電影的海報:

《我不是王毛》:這部非主流片名的電影,給國產抗日神劇樹了標杆

光看這個海報你想起了什麼?是《中國驚奇先生》的類似國漫?還是中二少年的搞笑劇情片?再看名字:我不是王毛。說實話,這的確不是很能吸引人的電影名,你是王毛或者不是真的引不起我的好奇心,更何況王毛是誰?要不是坐火車的路上實在無聊,也許我就和這部和宣傳風格反差極大的佳片了。

影片一開始的切入點就非常不錯:在少林寺學藝十年的狗剩獨自返鄉歸來,趴在牆頭正偷看青梅竹馬的杏兒上廁所時,被領養家庭的弟弟王毛一把打下來,認出來他是狗剩哥以後才趕緊叫父母出來見學藝歸來的狗剩。為了證明王毛是學藝歸來,一起長大的發小兒楊三兒在酒席上發難讓他表演少林武功,結果狗剩在少林寺十年,也挑了十年的水,根本沒學會像樣的少林武功。

這次狗剩回來,也是為了娶自己日思夜想的杏兒,但是她的父親王大舉曾經要求他要有三間瓦房才能迎娶杏兒,這句雖是戲言,狗剩卻當了真,決心要掙回娶親的錢,甚至不惜頂替傻弟弟王毛去戰場上送死。然而三次上戰場,他卻都在一系列奇遇後死裡逃生回到家中,智鬥同樣想迎娶杏兒滿肚子壞水的楊三兒,直到最終成功抱得美人歸。

《我不是王毛》:這部非主流片名的電影,給國產抗日神劇樹了標杆

如果故事戛然而止,這將是非常完美的喜劇電影,甚至和《舉起手來》有一拼:人物特徵的刻畫和劇情的笑點既不突兀又效果十足,讓人發笑的同時期待下一步的進展。

可是正如一切黑色幽默一樣,這部劇也有一個悲劇的內核:最後十分鐘,當日軍將王大舉一家人全部殺死時,你才知道有些東西的確不是用娛樂和喜劇就能消解的,“娛樂至死”並不適用於那個曾經給無數人帶去苦難的抗戰年代。

《我不是王毛》:這部非主流片名的電影,給國產抗日神劇樹了標杆

這部劇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將一切誇張和荒誕不動聲色的表現給你看,然而後面大時代的沉重背景卻隱藏的很深,當最後他把真相給你看時,你會發現,原來之前的一切只是把悲劇換個形式展現給你,其實悲劇一直是悲劇,沒有變過,電影的導演是有野心的。

相比於那些故作嚴肅、卻故事離奇到讓人發笑的抗日神劇,也許《我不是王毛》這樣假裝是喜劇卻被沉重暗含其中讓人反思的作品,才是真正值得一看的行業標杆。即使這部電影沒有大場景和流量明星的加持,也沒有爆火,也不妨礙它在我心中佔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