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3D打印技术为文物修复创造新局面

今年暑假,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文物保护修复季”系列展览,从书画、金属、陶瓷、杂项等多个方面展示文物修复过程。

在修复展示室里,两位“90后”工作人员张璐和马婷,正在操作三维扫描仪,为一尊罗汉俑进行数据采集。一台3D打印机正在安静地工作,喷头下一个“迷你”版罗汉俑正渐渐成形。

三维扫描技术和3D打印技术是应用于文物数据采集和修复的新手段。

一件五围屏嵌玉紫檀包镶罗汉床的背屏嵌玉只残存了不足二分之一,文物修复师们通过扫描技术采集了残存玉雕的花纹后,运用逆向工程技术虚拟修复出了玉雕的完整图案。“接下来如果有需要,我们就以此为依据,运用3D雕刻技术补全缺失的玉雕。”文物修复师白璐说。

目前,陕西历史博物馆已经运用这些技术完成了金怪兽、鎏金铜蚕、皇后玉玺、宰兽簋、乳钉纹簋等多件文物的信息提取、数字建模工作,以及其中部分文物的虚拟修复和复仿制等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