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

李亞東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


最愛小時候看過的,老戲骨遊本昌老師主演的電視劇《濟公》。我想那瘋瘋癲癲、衣衫襤褸,卻又行俠仗義、無所不能的濟公形象,也一定深深地俘獲了觀眾們的心吧。


可能有小夥伴會好奇,歷史上真有濟公這個人物嗎?


有!我肯定地回答。因為,我就來自濟公的故鄉——浙江台州,小時候就聽過不少關於濟公的故事。



要說濟公,得先來提一下他的家族淵源。


濟公的高祖李遵勖,娶萬壽公主為妻,即宋太宗的駙馬爺,是不折不扣的皇親國戚。


其家族世代為官,清正廉潔,且歷世積善信佛。至濟公之父李茂春這一代,眼看著南宋朝廷日漸腐敗,他便萌生了退隱之意。


於是隱居於天台永寧村,經商、唸佛。作為當地的名門望族,他樂善好施,口碑極佳。

李茂春與妻子王氏夫唱婦隨,相敬如賓,這日子過得也是相當的恬淡安逸。


唯一遺憾的是,隨著年歲漸長,依然膝下無子。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便愈發虔誠的燒香拜佛。


也許是誠心感動了送子觀音,有一日,王氏夢見吞日光而懷孕。終於在年過四十後喜得貴子,那是1148年。


於是,篤信佛教的李茂春夫婦將兒子抱到天台國清寺請住持為其取名,便有了李修緣這個俗名。也從此與佛門結下了深緣。


話說小修緣雖然是父母晚年所生,且為家中獨子,卻也沒有被過分寵溺,父母對他要求甚嚴。


他成長在赭溪畔,讀書於赤城山,是天台山水的滋養,賦予了他水的靈氣,山的硬氣。從小便聰慧過人,書法詩詞,無不精通,有“神童”之稱謂。


並且由於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家族世代積善、信佛的文化薰陶,讓他更是看淡名利,活得灑脫自在。


18歲那年,原本要考取功名的李修緣,父母雙雙因病亡故。於是他索性將家中錢財悉數散給窮苦之人,入國清寺為僧,法號“道濟”。


不久後,道濟又至杭州靈隱寺,拜瞎堂慧遠禪師為師。更是深得師傅的真傳“參禪學道,只貴眼正”。



也就是說:參禪學佛,要明白最終目的是什麼。只有懷有慈悲之心,才能救苦救難,普度眾生。


在師父的點撥下,道濟對禪宗的要義瞭然於心。他不像一般的和尚參禪打坐,也不喜唸經。卻常常與頑童混在一起,鬥蟋蟀、作呼洞猿。他還是圍棋高手,棋藝精湛。


他甚至不受清規戒律的約束,嗜好酒肉,並且時常喝得酩酊大醉。為此時常受到僧人們的詬病,卻因為師父的庇護而沒有受到絲毫的責罰。


他精通醫術,常自告奮勇地為人採辦藥石,治病行醫。不少疑難雜症,經他一看,便能妙手回春,救死扶傷無數。


當時不少達官貴人因仰慕道濟和尚高超的醫術,願意出重金聘請其上門診治小疾時,卻總是遭到拒絕。


在道濟眼裡,人人生而平等,他診治只有輕重緩急之分,而沒有貧賤富貴之區別。


他衣衫襤褸,破衣、破鞋、破帽,外加一把破扇,是他的標配。他行走於江湖市井之中,出語詼諧有趣。他路見不平,便要拔刀相助,以懲惡揚善為己任。


他徜徉於山水之間,所到之處,揮毫題墨,文筆雋永而深具哲思。


他的一系列行為,有異於大眾眼中的出家人形象。看似瘋瘋癲癲,卻也因此更具有人情味,贏得了老百姓的喜愛。於是大家便親暱地稱呼他為“濟顛”和尚。


在慧遠禪師圓寂後,道濟又輾轉於淨慈寺等寺廟。當淨慈寺被一場大火所毀時,他帶著自己撰寫的化緣疏,四處化緣,為修復被毀損的寺廟嘔心瀝血。


他那貌似瘋癲的外表下,實則藏著一顆積德行善、救世濟人的大愛之心。


他的狂放不羈、率性而為,也為他的人生添上了一筆傳奇的色彩。他於1209年無疾而終,享年61歲。



濟公後來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主要著作有《鐫峰語錄》及諸多收錄在《淨慈寺志》、《台山梵響》中的詩作。


這就是真實的濟公,他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他讓我們認識到,真正的修行,不在於外形,而在內心。


因為濟公的種種美德,給人們留下了難忘的美好形象。於是後世的人們經過種種神化,便有了無所不能,如神仙般的“濟公活佛”。


24幀半


濟公是確實存在的。濟公,生年不詳,卒於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法名道濟,俗名李修元,1時人稱為湖隱、方圓叟,浙江天台人,因不守佛門戒律,飲酒食葷,舉止痴顛,時人和後人亦稱他“濟顛”。《增訂佛祖道影》尊他為禪宗第50世禪師,楊岐派第6世祖。

其生平最早的可靠記載,見於同時代其師侄輩的釋居簡(1164—1246)所撰《湖隱方圓叟舍利銘·濟顛》(簡稱《舍利銘》)。濟公信仰是中國民間信仰的組成部分,於南宋已初見端倪,並在千百年社會歷史變遷中聚散演變,逐步形成一種民俗信仰和具有凝聚力的宗教文化。這一現象乃是諸多複雜歷史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

濟公舍利,是人們對濟公信仰的起點。釋迦牟尼佛涅後,弟子阿難等遵照遺囑,將佛的遺體香湯洗浴,焚化後結成無數晶瑩明亮之舍利。“舍利”(Sarira)一詞便專指佛舍利。佛舍利被世人分別設塔供養,稱為“舍利塔”。佛教認為舍利即佛的化身,佛滅而法不滅。佛典雲:“供養舍利即是佛寶,見佛即見法身。”


李三萬的三萬裡


濟公是我們台州天台人,他是真實存在的,他的俗家名字叫做李修緣。他是南宋時期的高僧,一開始是在國清寺出家,後來是

在靈隱寺出家。他是禪宗第50祖,楊岐派第六祖。

後來他從靈隱寺離開,後來居住在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


濟公的法名叫做道濟,別稱月引流光。真正讓老百姓懷念他的,是因為他精通醫術,為人採辦藥石,治病行醫,解憂解難,常常靈驗,廣濟民間疾苦。所以老百姓稱頌他為濟公。

因為老百姓喜歡他,所以開始演繹他,濟公後來就變成了一個神話傳說,周星馳曾經也演過濟公的電影,那裡面的濟公就變成了降龍羅漢。濟公最有名的是這句話。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知常容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 一把扇兒破。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由遊本昌老師主演的1985年版電視劇《濟公》的主題曲,將濟公的形象形容地惟妙惟肖。兒時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一直把濟公當作一個神仙,跟《西遊記》一樣只是一個神話故事而已。後來,發現還真不是那回事,濟公不僅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而且更有才。世人皆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不知後面兩句。

據史料記載,濟公原名李修緣,法名道濟,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為他取俗名修緣,從此與佛門結下深緣。在父母雙亡後,濟公出家為僧,他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為師,在當過國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取名道濟,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最後投奔杭州靈隱寺。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公佛學造詣頗高,但其一生行徑與一般出家僧人也確有不盡相同的地方。濟公一生怡然飄逸,喜好雲遊,出行四方,足跡遍及浙、皖、蜀等地。濟公活佛破帽破扇破鞋,貌似瘋癲,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他在嬉笑怒罵中,道盡世間真理,他實則是一位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後人也叫他為濟癲和尚。



濟公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既“顛”且“濟”,為人採辦藥石,治病行醫,解憂解難,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廣濟民間疾苦,因此在人們心中留下了無比美好的印象,人們懷念他、神化他,從而湧現了一大批關於他的神話故事,以至於我們很多人長期認為他是個“神仙”,而非凡人。

濟公不僅是一位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而且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淨慈寺志》、《台山梵響》中。濟公,圓寂於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總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他是人不是仙。他雖然仙逝,但卻在世間留下了一段有一段的傳說。

世人皆知濟公活佛口頭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但很多人卻不會知道濟公活佛所說的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


密探零零發


關於活佛濟公,歷史上確有此人。

濟公是浙江台州人,他生於公元一一四八年,圓寂於公元一二零九年,一共活了整整六十一歲,在當時算得上長壽。他的原名叫李修緣,和普通的和尚不一樣,他平生才華橫溢,樂善好施,在民間享有很高的聲譽,深受百姓愛戴尊為濟公。

這和電視劇中所演的一樣,在南宋時期杭州靈隱寺有一個瘋癲和尚,是羅漢轉世,雖然是個和尚但他並沒有遵守清規戒律。不戒酒肉,更加不注重形象,衣服破破爛爛,看起來整個人瘋瘋癲癲,其實是一個得道高僧。道義自在人心,他邋遢的外表並不能掩蓋他內心的善良。濟公扶困濟貧,經常施法懲治地方惡霸,深受地方百姓的愛戴。正如歌詞中所唱“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這就是濟公在大多數人心中的形象。

藝術來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濟公剃度出家的地方確實是在杭州靈隱寺,並且生平事蹟並不能按照常理去揣摸。三人成虎,濟公的事蹟在人們口口相傳中變了味道,他這一生的事蹟被民間渲染的離奇古怪,頗有一絲神話色彩。事實上濟公是一個性格直率,而且頗有幾分才華的得道高僧。他從師於靈隱寺著名的瞎堂慧遠禪師。關於佛學造詣頗有自己的見解,關於佛教的清規戒律也不是十分看重。他喜歡遊山玩水,正如現在的世界那麼大,困足於靈隱寺怎麼甘心。他曾經踏遍了浙江,安徽和四川等地。雖然衣衫不整,出行神出鬼沒,沒有規律。但樂善好施,治病行醫,解憂解難,常常靈驗,廣濟民間疾苦。因此,其德行廣為人們所傳頌。


品讀武器裝備


濟公和尚,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一位南宋高僧,生於1148年,圓寂於1209年。俗名李修緣,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人。

濟公是北宋節度使李遵勖的後代。

李遵勖娶了宋真宗趙恆的妹妹萬壽公主,算是駙馬爺了。李遵勖曾經編纂過一部禪宗的語錄《天聖廣燈錄》,共30卷,記載了一直到宋仁宗天聖年間的歷代禪宗祖師。天聖七年(1029),李遵勖把《廣燈錄》獻宋仁宗,宋仁宗賜“天聖”二字並序。現收於卍續藏第一三五冊。這說明濟公的祖上就很有佛緣,很多人都是佛教居士,濟公有一點皇室的血統(雖然很稀薄)。

濟公的爺爺李涓

記載於《宋史列傳第二百六忠義二李涓傳》。靖康元年,這一年金軍入侵北宋,包圍開封。李涓是鄂州崇陽縣知縣,收到勤王的命令,立即募兵600人。鄂州下屬7縣,其他縣的兵還沒聚齊,李涓率崇陽兵先出發。李涓的士兵多是市井失業人員,沒有什麼戰鬥力。李涓散盡家財買牛肉和酒犒賞軍隊,激勵部下,“鈞之一死,死國留名,男兒不朽事也。”他的部下大為感動而流淚,願意與李涓一起與金兵死鬥。

李涓帶兵渡過淮河時,蒲圻、嘉魚二縣的兵才趕上來。到了蔡州,天降大雪,雪落近二尺。這場大雪也預兆了北宋的滅亡。

蔡州人民在呼噪逃奔,李涓說:敵人來了。以崇陽兵為中軍,蒲圻、嘉魚軍為左右二翼,嚴陣以待。不一會,金兵的偵查騎兵到來,李涓一馬當先,率軍攻擊,斬獲數騎。金國騎兵撤退,李涓乘勝追擊十多里,與金國大部隊遭遇,飛矢蝟集,蒲圻、嘉魚二縣兵恐怖而逃去。李涓受傷多處,依然血戰,最後戰死疆場,跟隨他的士卒崇陽兵戰死了十分之七。南宋朝廷得知李涓的忠烈,讓他的三個兒子都補官。

濟公的父親李茂春

因為李涓的功績蔭子,在天台縣作官,後來辭官歸隱田園。李茂春與夫人王氏樂善好施,卻沒有兒子,後來齋戒三日到國清寺禮佛求子,生下一子,取名李修緣。

濟公的經歷

李修緣在天台縣國清寺出家,法名道濟,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後住淨慈寺,嗜好酒肉,似痴若狂,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淨慈寺志》、《台山梵響》中。

寺院的僧人要驅逐濟公,靈隱寺方丈慧遠說:“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瞎堂慧遠圓寂後,濟公去淨慈寺投德輝長老,做了書記僧。有詩僧居簡的《北澗集》記載了濟公的一些事蹟。居簡是濟公的師侄,在濟公圓寂後,居簡寫了一篇《湖隱方圓叟舍利塔銘》紀念濟公。

我們看幾首濟公的詩。

自述

削髮披緇已有年,唯同詩酒是因緣。坐看彌勒空中戲,日向毗盧頂上眠。

撒手須能欺十聖,低頭端不讓三賢。茫茫宇宙無人識,只道顛僧繞市廛。

西湖絕句

出岸桃花紅錦英,夾堤楊柳綠絲輕,遙看白鷺窺魚處,衝破平湖一點青。

臨江仙

粥去飯來何日了?都緣皮袋難醫。這般軀殼好無知,入喉才到腹,轉眼又還飢。唯有衲僧渾不管,且須慢飲三杯。冬來猶掛夏天衣,雖然形醜陋,心孔未嘗迷。 酒懷朝也吃,暮也吃。吃得喉嚨滑似漆,吃得肚皮壁立直,吃得眼睛瞪做白,吃得鼻頭糟成赤。有時汝陽三鬥,有時淳于一石;有時鯨吞,有時龍吸;有時效籬下之陶,有時學甕旁之畢。吃得快,有如月趕流星;吃得久,有如川流不息;吃得幹,有如東海飛星;吃得滿,有如黃河水溢。

其色美,珍珠琥珀;其味醇,瓊漿玉液。問相如,曲糵最親;論朋友,糟邱莫逆。一上唇,五臟欣隨;未到口,涎流三尺。只思量他人請,解我之饞;並未曾我做主,還人之席。倒於街,臥於巷,似失僧規;醉了醒,醒了醉,全虧佛力。貴王侯,要我超度生靈,莫不篩出來,任我口腹貪饕;大和尚,要我開題緣簿,莫不沽將來,任我杯盤狼藉。醺醺然,酣酣然,果然醉了一生;昏昏然,沉沉然,何嘗醒了半日。藉此通笑罵之禪,賴斯混風顛之跡。

想一想,菩提心總是徒勞;算一算,觀音力於人何益?任世間,只管胡纏;倒不如,早須圓寂。雖說是死不如生,到底是動虛靜實。收拾起油嘴一張;放下了空拳兩隻。花落鳥啼,若不自知機;酒闌客散,必遭人面叱。謾說射洪春色,莫論其微;蘭陵清醞,休誇無匹。縱美於打辣酥,即甜如波羅蜜,再若嘗時,何異於曹溪一滴。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問:濟公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

濟公在歷史上卻有其人,原名為李修緣,浙江台州人。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圓寂於嘉定二年(公元1209)。剃度於靈隱寺,法名道濟。

濟公常衣衫不整,鞋破帽破扇兒破,貌似瘋顛,寢食不定,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


但他是怡然飄逸,經常雲遊出行四方。樂善好施,為百姓治病行醫,解難排憂,常常靈驗。

我小時候在二爺家看見過一本《濟公傳》,經常去翻看,裡面有些地方還有些記得,記得最牢的是裡面有一上下聯,因上聯十一字都是寶蓋,下聯十一字都走之,所以有趣記了下來。

上聯是:

寄宇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下聯是:

遠避迷途退還連跡返逍遙。


上聯說的是一小姐。下聯就是描述濟公活佛一生處世。


金蘋果老楊


中國的民間故事裡,有一位神通廣大的道濟和尚,被人尊稱為濟公。據說他是降龍羅漢轉世,瘋瘋癲癲,不戒酒肉,卻又扶危濟困,懲惡揚善,降妖救人,普度眾生。

那麼濟公是否真的存在呢?

濟公確實是個真實的歷史人物,然而關於他的那些神異故事,卻是不存在的。傳說中關於濟公的種種故事,只有“圓照井運木”本是濟公的傳說,其餘眾多事蹟,往往是民間藝人、小說作家取自其他高僧,如南北朝的志公禪師,唐朝的金地藏等等。

歷史上的濟公,乃是宋太祖趙光義的駙馬李遵勖的後人。他大約生於南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年),也有人說是紹興二十年(1150年),圓寂於宋寧宗嘉定二年(1209年)。

濟公原名李修元(或李修緣),據說十八歲時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拜瞎堂慧遠為師,法號道濟。

道濟喜食酒肉,行事瘋癲,有人告到慧遠處,慧遠看出道濟根器不凡,於是為他辯護道:“法門廣大,豈不容一癲僧耶?”於是道濟又被人稱為濟顛。

據說濟顛醫術精湛,常常治病救人。明清以後,民間說書人愛說濟公的故事,於是關於濟公的傳說越編越多。

民間故事中濟公常說:“酒肉穿腸過,佛在心頭坐。”其實並無證據證明道濟禪師曾說過這句話。這是流傳於民間的一句俗語,元雜劇中常常出現,後來被民間藝人安到了愛吃酒肉的濟公身上。在另一些故事中,明末張獻忠以屠城為威脅,逼迫破山和尚吃肉,破山和尚坦然食之,並引用了這兩句俗語為自己辯護。

這兩句話成為很多人喝酒吃肉的藉口,許多佛門中人對這種現象不滿,於是編出了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另外歷史上還有一位僧人,也是濟公的原型之一,那就是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寶誌禪師。寶誌也是瘋瘋癲癲,有很多神異的傳說,人稱“志公”,傳說他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擅長預言。在很多方言中,“志”與“濟”發音相似,民間藝人又分不清南朝宋和南宋,便將志公與濟公合而為一。



夢露居士


濟公在歷史上真實存在,《濟公傳》裡的故事,既有濟公本人之事,也有把其他高僧故事合成附會的成分。一直到民國時期,依然有濟公式神奇僧人存在。

第一,濟公的原型。

看過電視劇濟公的朋友都知道,濟公的法號叫道濟,道濟和尚是南宋時期的著名僧人,當時還是趙構在當皇帝。道濟是天台人,俗家姓李,後來進入淨慈寺出家為僧。據說為人行為癲狂,不守戒律,喝酒吃肉,百無禁忌。這些在電視劇和小說裡面都有充分表現。後來淨慈寺遭遇火災,在重修寺廟需要木料的時候,道濟和尚利用神通,把紹興山上的大木頭從寺廟香積井裡運輸出來,這個在遊本昌版本的濟公傳裡面也有體現。根據杭州淨慈寺志記載,道濟和尚73歲的時候坐化,臨終之前寫了一首偈子:

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倒西壁;
於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

詩裡面的禪機足夠人品味良久啊。這還不算完,後來有位和尚偶然在六和塔下面又遇見了活著的道濟和尚,道濟和尚又留下了一首詩:

憶昔面前當一箭,至今尤覺骨毛寒;
只因面目無人識,又往天台走一番。

第二,濟公傳裡的故事整合了其他高僧事蹟。

濟公傳裡面有很多濟公和尚大顯神通的故事,其中整合了不少其他高僧的事蹟。最典型的一個就是南北朝時期寶誌和尚的故事。寶誌和尚民間俗稱志公,所以有人說濟公就是志公的諧音,這個就有點武斷了。寶誌和尚的奇聞異事特別的多,他在齊武帝時期因為示現神通,被皇帝關押在大牢裡,可是人們卻在鬧市中看見他招搖過市,等到獄卒趕回牢房查看,和尚又端坐在監獄裡面,分身多處,進出自由,皇帝也拿他無可奈何。梁武帝尊重佛教,對待寶誌禪師禮遇有加。後來寶誌禪師留下了很多和修行有關的詩歌,收留在景德傳燈錄中。

第三,一直到民國時期,依舊有濟公式的神奇僧人存在。

歷代高僧有成就者不乏其人,民國時期有一位金山活佛,就是一個濟公式的神奇和尚。他俗家姓董,是陝西人,法號妙善。妙善和尚深具神通,他用完的洗澡水有治療疾病的功效,經常被善男信女瓜分帶走,疑難雜症一掃而光。後來逐漸有了活佛美名,人們都稱之為金山活佛,妙善和尚的本名反倒沒人記起。後來金山活佛雲遊四方,在緬甸仰光圓寂。和尚圓寂的方式極其傳奇,一位居士邀請他在家居住,晚上請他沖涼,和尚說要好好衝一衝,以後就不用衝了。結果後來打開浴室發現,金山活佛竟然以站立的姿態坐化!鎮江人對於金山活佛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據說金山活佛經常在夜晚一個人來到山頂,高聲唸佛,他念佛的方式特別獨特,別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他念的是:誰念南無阿彌陀佛!在鐵錘看來,這句唸佛融合了淨宗和禪宗兩種意味,禪宗有唸佛是誰的話頭,淨宗則是一句南無阿彌陀唸到底。誰念南無阿彌陀佛?誰在看這篇文章?

我是鐵錘,對脾氣就關注轉發吧。


鐵錘歷史



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濟公在歷史上是存在的。濟公,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後人尊稱為“活佛濟公”,又稱月引流光。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癲,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

因其在世之際,常樂善好施,劫富濟貧,為下層社會的勞動人民討公道,為他們打抱不平,並且其有過去封建社會大多數人們沒有的美好品德,比如他息人之諍,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給當時的老百姓留下了極為深刻和美好的印象。


當時他被稱為濟公活佛,可見其對人們的貢獻就不一般了,據說,活佛會醫術,常常懸壺濟世,診療那些沒有金錢醫治的窮苦百姓,以至於後來被大家稱為聖僧,大家應該也知曉了他的專利―伸腿瞪眼丸。不管你是什麼疑難雜症一服一個準好。


那麼為什麼李修緣會和寺廟和尚扯上關係呢?據史料記載:李家世代信佛,他的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台北門外永寧村。但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得此子,寺廟方丈為其取得俗名修緣。意味其與佛門結下緣分,以此明示。

但其在當時個性比較鮮明,於現在來說也是看破紅塵,在大婚當晚撇下結髮夫妻不管自己雲遊四方。在現在來講可謂是不厚道不靠譜。自己也說過: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學我便成魔。

可見李修緣是追隨著自己的內心,一輩子也是無憂無慮地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情並一直堅持了下去。總的來說,李修緣的人生是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