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读史读到痛处,恨不能身临其处,与君共进退!

改革家

这是我年轻时的一篇文章,当年好风景。

人说,八九点钟的太阳孕育着生命,在那个时刻,每个人都是朝气蓬勃的,人人向往着美好。

若读史,在那个风华正茂的年纪,谁不有一腔热血?读史读到痛处,恨不能身临其处,与君共进退;若更痛,则把书合上,凭栏思其痛。

王安石变法:读史读到痛处,恨不能身临其处,与君共进退!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决绝

痛罢,写几行字,凭的是感情,用的是真心,以此不枉读书人。

那日读“王安石变法”章节,有感而发;恰好昨天刚写完“王安石简史”,故附之。

但凡在历史上,值得敬仰的真正英雄都是凤毛麟角的。

但凡是英雄,都有非常人之特点。

你聪明,但不用在该用之时,那你还是聪明,不是智慧;李斯聪明吧,结局如何呢,而且名声也是挂不住的。

王安石变法:读史读到痛处,恨不能身临其处,与君共进退!

张居正一心为大明

你勇敢,但在需要证明你勇敢的时候,你又沉默了,不出声了,你说,还能说你勇敢吗。汪精卫勇敢不,为了挽救革命之声誉,只身来到北平,欲以炸弹袭杀载沣,不料事败被捕,他曾经说:“此行无论事之成败,皆无生还之望。即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也。” 这是何等的勇敢,何等的亘古男儿;可是呢,日本人欲图我中华时,他却选择了一条耻辱的道路,这该作何解释呢。

王安石变法:读史读到痛处,恨不能身临其处,与君共进退!

“女神”秋瑾

你位高权重,但不做位高权重的事,你说,人民能记住你吗。中国古代的皇帝,你能记住几个,我想,除了个别有作为的,别的,你想记,但都不知道该怎么记,因为他们没有作为,没有尽一个皇帝的责任和义务。相反,有的人,我们却记住了,司马迁、李清照、辛弃疾,哪一个我们不熟悉。人的功绩与人的位置身份没有绝对的关系,有关系的仅仅是一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心。

王安石变法:读史读到痛处,恨不能身临其处,与君共进退!

既得利益者的丑恶嘴脸

如果,把聪明变成智慧,把勇敢变成行动,把权位变成动力,那这就是一个合格改革家的应有之貌。当历史处在十字路口的风口浪尖,各种政治力量跃跃欲试,或联合,或独霸,或改良,都企图左右权柄,结果是什么呢,通常都是先流血后和平,赢家坐庄。

中国的历史,讲改革,不是对历史负责,而是对王朝负责的,改革就是为了延续一家王朝的寿命。

王安石变法:读史读到痛处,恨不能身临其处,与君共进退!

“民国缔造者”孙文

在改革过程中,一切措施都是以政权长久为目的的,但不能否认一些具体的措施确实起到了进步的作用,一些改革家也是心存百姓的。说到改革,不得不说一个人——王安石。

王安石是神宗时期主持变法的,他的目的主要是加强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变北宋长久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什么会在神宗的时候开始变法呢?难道非要变法吗?

王安石变法:读史读到痛处,恨不能身临其处,与君共进退!

“冗官”

答案是必须的。因为北宋是局部统一的一个中原政权,外患严重;但是呢,政权内部是稳定的,他优待知识分子,重文轻武,文化高度发达,工商业更是达到鼎盛。

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难道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少吗?真的少吗?其实一点也不少,多得很,那为什么会“积贫积弱”呢?

王安石变法:读史读到痛处,恨不能身临其处,与君共进退!

“冗费”

因为有“三冗”存在,加上连年的“岁币”,政府支出也大得惊人。所以到了神宗时期这个问题必须解决,王安石更是把这个问题看得清楚。变法内容以理财为主,兼顾民政,可在实施过程中,“百姓颇怨”的现象还是挺普遍的。对于此次变法的评价历来都有争议,我主要想指出的是——王的精神 。

王安石变法:读史读到痛处,恨不能身临其处,与君共进退!

孝文帝迁都

变法是有风险的,而且是高度的不确定风险。

历代为变法殒身者不可胜数,而主持变法的人事后也得不到较高评价。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心求稳,即人人都对熟悉的已知的存在的支持,即使遇到困难和危机,任何改变原有制度的措施都有偏差或存在执行层面的缺陷,在改变已存秩序的同时,稍有意外或出现更大范围的危机时,人们就会抱怨思旧,这样改革就遇到了大麻烦。

王安石变法:读史读到痛处,恨不能身临其处,与君共进退!

“戊戌变法”

就像一个人得了病,小疾是看不出来的,能看出来就证明已经病入膏肓了,但是,这个时候给人诊断,开的药方有轻有重,有缓有急,若轻了,就会有生命危险,若重了,就会当即毙命,所以,这个差事很难做。

王安石变法:读史读到痛处,恨不能身临其处,与君共进退!

陈胜吴广

不巧,改革者就是充当此类角色的,

治病救人,人们感恩戴德,但革除弊政,实行新政就没有多少人喜欢了。改革者身前所承受的压力是异常沉重的,身后所遭受的诋毁亦是异常恶毒的。可是,就因为这样放弃改革吗?放弃历史所赋予一个有担当的改革家的重任吗?不,我们坚决拒绝苟且保身,什么“命重要,其余次之 ”、“有别人做,自己看就行”、“沉默”等等,皆不可取。是为男儿,面对国难,义不容辞,不可推脱。

王安石变法:读史读到痛处,恨不能身临其处,与君共进退!

商鞅

改革就是自救,不改革就是自杀;自救是获得名声,自杀是获得谴责

任何国家面临风险危机时,改革的成本最低,拒绝改革成本最高。

王安石变法:读史读到痛处,恨不能身临其处,与君共进退!

反清复明

有的人就有疑问了,说“清末不是改革了吗,为何覆灭得这般快?”其实原因很简单,清末的统治集团只做表面上的改革,而实质性的改革是讳莫如深的。也就是说,他们是想“自保”而不是“自救”。

王安石变法:读史读到痛处,恨不能身临其处,与君共进退!

君子

清末的那些贵族在清廷垮台前还是比较有权势的,但垮台后,一无所有,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呢?我们很清楚,是他们自己,不珍惜自己的位置,那好,别的人也就不客气了。历史的大趋势是浩浩荡荡的,顺者存,逆者亡,根本没有什么盲区和误区。我们作为有责任感的国民,一直都是改革的坚定拥趸。

王安石变法:读史读到痛处,恨不能身临其处,与君共进退!

改革家

你说,个人应在乎荣辱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越是到紧要关头,越是显示出作为一个改革家的风度和本色。如果改革者能排除一切艰难险阻,抱着改革到底的决心,那他就是英雄,功臣,大英雄,大功臣。

改革者升华到改革家,必定不那么顺利,但是在这个升华的过程中,人的价值和意义已经彰显得楚楚动人了。

王安石变法:读史读到痛处,恨不能身临其处,与君共进退!

宋神宗的尴尬地位

请相信,你的伟大是因为你的执着;你的荣誉是因为你的无私。

在历史上,改革家的角色一经选择,就无退路。其实也不必后退,往前一步固然困难重重,但后退一步就是功败垂成。该怎么选择,明智的政治家是聪明的,我们也乐于把“聪明”这个头衔归功于你,如果你选择对,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