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你的孩子是否有「獨生子綜合症」?

近日,廣西柳州市學院路福鹿雅居小區內,一名年輕男子從9樓跳下身亡。民警現場調查獲悉,事發前,韋某與父親因為看電視換臺的問題發生爭執,韋某揚言跳樓並衝出家門。因為擔心韋某做出傻事,母親緊隨他出門,卻目睹了兒子從9樓樓道窗戶跳下的一幕。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你的孩子是否有“獨生子綜合症”?

我想大多數人無法理解韋某因看電視這樣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跳樓自殺的行為,何況已經是一個二十多歲的人。其實在父母眼裡韋某依然是一個孩子,從這起自殺事件可以看出韋某的心理還很不成熟,以至於僅僅因為父親在一件小事上沒有給自己讓步就用毀滅自己來懲罰父親。因為他知道在父母心中最重要的東西不是金錢不是房子而是他這個兒子的生命,把父母最重要的東西給毀滅了自然是對父母最重的懲罰,最大的報復。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

1月3日,鹽城13歲女孩因未完成作業被父母訓了幾句而跳樓自殺。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你的孩子是否有“獨生子綜合症”?

同樣在鹽城,時間只隔九天,1月12日,建湖九龍口鎮薔薇花園發生一起悲劇,13歲男孩從三樓跳下生命垂危,據說事發時父母在吵架導致悲劇發生。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你的孩子是否有“獨生子綜合症”?

而去年,還是鹽城,14歲女孩因母親教育了幾句覺得冤屈憤而跳樓自殺。事情是這樣的,老師給母親打電話說小女孩很可能早戀了,母親容不得女孩解釋就一通臭罵,其實女孩沒有早戀,只是有一個小男孩喜歡這個女孩,而女孩受不了冤屈竟以死證明。

來自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一項調查報告表明,中學生五人中就有一人考慮過自殺,其中初二、初三和高一的孩子自殺意念遠高於其它年級。在12個月的報告期內,孤獨報告率男女生分別是50.1%和56.9%,分別有64.6%和72.6%的男生和女生因學習壓力或成績問題感到不愉快,分別有37.1%和39.9%的男女生因某事而失眠,有17%的男女生連續兩週或更長時間感到非常傷心或絕望而停止日常活動。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你的孩子是否有“獨生子綜合症”?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的孩子怎麼了?為何如此不看重自己的生命?這就引出一個獨生子女時代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問題。

從1971年我國提出計劃生育到2017年國家放開二胎政策,這期間可以說是中國的獨生子女時代,雖然有的家庭是雙子三子或多子,但這三十多年依然打上了深深的獨生子女時代的烙印,並永載史冊。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你的孩子是否有“獨生子綜合症”?

獨生子女時代出生的孩子與計劃生育前的多子時代出生的孩子在個性和修養上有很明顯的區別,這一批孩子身上普遍打著這樣的印記:任性、嬌嫩、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叛逆。

物以稀為貴,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孩子稀少了自然就珍貴了。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大家子圍著一個孩子轉,儘量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漸漸養成這一代孩子普遍任性的性格。家務事捨不得讓孩子去做,父母成了孩子的全能保姆,有的孩子十幾歲都不會剝雞蛋皮。被一大家子圍在中心,自己也就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稍有不如意便發脾氣鬧情緒。習慣於獨佔,認為自己應該優先享受。而這樣一個任性自我的新新人類卻遭遇了中國應試教育,一個放一個管,正負離子相遇自然要電閃雷鳴。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你的孩子是否有“獨生子綜合症”?

所以家庭教育亟需回到正常軌道上來,而不是學前溺愛,學後高壓管制。從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變成把分數放在第一位了,父母們普遍認為抓分數就是為了孩子,從而忽略孩子的心理成長和素質教育問題。

有的父母在物質方面對孩子的要求百分百滿足,只在學習上不讓步,只要分數不達標就和孩子翻臉。而北大才子王猛寫給父母的萬言絕交信將這一矛盾演繹到了極致。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你的孩子是否有“獨生子綜合症”?

王猛的父母是很“文明”的,從來不打罵王猛,只是會經常性地找王猛談話!

王猛夜裡偷偷地哭,說父母“猙獰表情一次次燒灼我的視網膜和內心”,可見王猛父母的這種談話多麼的可怕。

所以消除孩子的“獨生子女症狀”,首先要消除父母們的“獨生子女父母症狀”。

1、多給孩子自由空間

計劃生育前,每個家庭有一大堆孩子,父母沒有精力去一對一管教,現在孩子少了,父母們把應對一大堆孩子的精力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這種集中往往從孕期就開始了。

有的孩子還在胎兒期時就被強制聽胎教音頻,父母們也不管當時胎兒是想睡覺呢還是想“聽課”。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甚至上大學,父母一路都給規劃好了,上什麼興趣班,學什麼專業,大多數家庭是父母來為孩子決定這些。

我鄰居的兒子,一個有主持人天分的帥氣陽光的小子,生生讓他媽媽逼去學會計,最終孩子因不感興趣而沒拿到畢業主證,因沒有具體的專業只能到處打工。

2、別把孩子當孩子

孩子一離開母體就是一個獨立於母體之外的人了,是另一個人,只是與父母有血緣關係,而大多母親把孩子當成一件自己的手工製品,總想把孩子塑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豈不知過度的管控會扼殺孩子的天性,有時會毀掉一個天才,如果貝多芬去學數學那麼世界將缺少一位偉大的音樂家。

孩子是“自己長大”的,父母只是在孩子成長的路上起一個呵護和引導的作用,且引導也不可過度,否則會引錯方向。

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要尊重孩子的選擇權,在強權父母管教下長大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和膽量,遇事拿不定主意,做事猶猶豫豫,從而錯過好多機會。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你的孩子是否有“獨生子綜合症”?

3、要記住你給孩子的只有愛,沒有其它

溺愛不等於愛,溺愛只是一個物質上的無底線滿足,不溺愛也不等於簡單粗暴的管教,做為父母只要盡到父母的責任就可,保證孩子的學習生活能正常進行,負責孩子的健康和安全,給孩子提供一個溫暖開明的成長氛圍。

寬鬆的環境中,孩子天分會充分發揮出來,別擔心孩子學壞,壞孩子都是因為父母身上就帶有這種壞品質,一個不誠實的孩子往往其父母也不誠實,一個喜歡佔小便宜的孩子往往其父母也喜歡佔小便宜,所以孩子學壞父母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愛就是陽光雨露,小草會茁壯成長。

4、正確定位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智商70%遺傳自父母,要想讓孩子考取清華大學,父母要想想自己有沒有考清華的腦子。要正確定位孩子,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是那塊“料”。

我的一位朋友在孩子上小學時就決定讓孩子學美術,為此付出很大的心血和金錢,最終孩子也沒能考上任何一家美院,現在在搞銷售。這就是典型的不知道孩子是那塊料,盲目規劃,誤了孩子。

一位來向我諮詢過的母親本身是一位教師,可以說她的孩子在學校是她的學生在家裡也是她的學生,她幾乎二十小時帶著她這個“學生”,孩子上幼兒園時她就給孩子報了好幾門興趣班,填鴨式的教學讓她孩子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成績優異,但她不知道這是一種假象,上高中後,她孩子的智力完成跟不上高中的課程,學習成績一直在下降,最終只考上一個專科院校。可見她對孩子的定位是錯的,並且導致孩子對自己的定位也是錯的,孩子直到現在都不能接受這個專科院校,逐漸陷入抑鬱,直到退學。

5、孩子永遠是優秀的

優秀的父母眼裡,孩子永遠是優秀的,不論孩子長大後做一個菜農,還是建築工人,只要是一個積極面對生活的人,都是優秀的。社會上有的人能量大,有的人能量小,能量大的能幹出一翻大事業,能量小的過小日子,但每個人都有一樣的尊嚴,只要是一個正能量的人,都一樣的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