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瑞姆 你努力合羣的樣子,真醜!

“我喜歡。”

“我喜歡。”

“我喜歡。”

“我也喜歡。”

............

“我不喜歡。”

最後這個四個字,很突兀,看起來也輕描淡寫簡簡單單,背後的故事,卻力拔千鈞。

德瑞姆 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醜!

· 01 ·

2016年,著名導演王家衛拍了一部電影,叫《擺渡人》,網上一片噓聲,很多人開玩笑說王導是不是缺錢,還是被原作者張嘉佳抓住了什麼把柄。

但王導似乎並沒有接受批評的意思,發微博為自己的電影打瘋狂Call,就一個意思——不管你們喜不喜歡,反正我喜歡。

德瑞姆 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醜!

這條微博引來了娛樂圈半壁江山的支持,一眾明星包括參與了電影的梁朝偉、陳奕迅、Angelababy、張榕容紛紛表示支持,陳坤、周迅、劉亦菲、李晨等其他明星也來聲援,帶著關鍵字【我也喜歡】到王導的微博底下打卡簽到。

德瑞姆 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醜!

但王傳君發了一條四字微博——【我不喜歡】,頗有一種眾人皆醒我獨醉的感覺。

德瑞姆 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醜!

有人支持他敢於表達自己,有人勸他謹言慎行,但可能更多人是忽然驚醒,王傳君,那個關穀神奇,怎麼都沒什麼消息了。

直到今年,他帶著一部《我不是藥神》如天神降臨,與眾主創一起為大家奉獻了一場酣暢淋漓的饕餮盛宴。

他在片中飾演了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名叫呂守益,他為了展現白血病人的狀態,通過每天跳繩8000下,半個月減重20斤,將角色刻畫的入木三分,獲得了包括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

德瑞姆 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醜!

這也不是他第一次作出這樣“不合群”的事情了。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他之前的《愛情公寓》系列,他飾演的關穀神奇承包了我們許多的笑點。

但是,當《愛情公寓五》的劇組再次邀請他參演時,他拒絕了。

很多網友表示很傷心,“這樣會毀了我們的關谷的”。

結果王傳君霸氣的回覆了一句“關我屁事。”

德瑞姆 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醜!

他就是這樣,在自我的世界裡,一點點的實現自己成為一名演員的初衷。

無論是《愛情公寓1》後選擇去日本深造,還是選擇冷門的片子來錘鍊自己的演技,王傳君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你以為你在合群,其實你是在浪費青春。

德瑞姆 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醜!

· 02 ·

王傳君的那句“我不喜歡”,就像我們平常遇到的,大領導在公司的微信群裡,說了一個大家都不太認可的決定,其他所有人都在鼓掌叫好,而你卻冷漠的說一句“我不認可。”

試問,有多少人有這樣的魄力呢?

父母經常教育我們,“要合群啊,要和同事、領導搞好關係啊”,卻從沒有告訴我們該如何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

老師會經常說“為什麼別人都這樣,就你比別人特殊”這種話,卻從未告訴我們,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德瑞姆 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醜!

所以,我們就變成了這樣:

明明週末想去圖書館學習,室友卻都在看劇打遊戲。為了自己不被孤立,只好追隨他們的生活作息;

明明想將下班時間用來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卻為了合群去喝酒應酬,生怕被同事排擠;

明明不愛看綜藝節目,但身邊的閨蜜都在追《創造101》,為了有共同的話題,不得不也誇起了王菊、罵起了楊超越;

明明一個人活得比誰都要精彩,卻害怕被周圍人稱為“剩女”,只好答應相親,一次又一次地妥協,不斷的與不同的人嘗試著戀愛。

你被周圍的人牽著鼻子走,卻毫無察覺,以為這就是正常的生活。

殊不知,你已經離自己的初心越來越遠。

殊不知,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醜!

德瑞姆 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醜!

· 03 ·

心理學裡有一個經典的“羊群效應”,又稱作“從眾效應”。

在研究從眾現象的實驗中,最為經典的莫過於“阿希實驗”。

1952年,美國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設計實施了一個實驗,來研究人們會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響,而違心地進行明顯錯誤的判斷。

阿希要大家做一個非常容易的判斷---比較線段的長度。

他拿出一張畫有一條豎線的卡片,然後讓大家比較這條線和另一張卡片上的3條線中的哪一條線等長。

判斷共進行了18次。事實上這些線條的長短差異很明顯,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確判斷的。

然而,在兩次正常判斷之後,5個假被試者(即所謂的“托兒”)故意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個錯誤答案。

於是許多真被試開始迷惑了,他是堅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還是說出一個和其它人一樣、但自己心裡認為不正確的答案呢?

從總體結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斷是從眾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從眾的判斷,而在正常的情況下,人們判斷錯的可能性還不到1%。

當然,還有24%的人一直沒有從眾,他們按照自己的正確判斷來回答。

德瑞姆 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醜!

所以,一個人在一個集體中待久了,合群慣了,就會逐漸喪失自己的判斷,淪為集體意志的奴隸。

但正如毛姆說的那樣:“就算有五萬人主張某件蠢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就變成對的。”

德瑞姆 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醜!

· 04 ·

有人說,極度的合群就是極度的平庸,在許多知名企業家中,這一點也得到很好的展現:

比爾蓋茨、巴菲特都從小比較內向,喜歡獨處;

喬布斯在少年時,經常頂撞老師而被趕出教室,性格孤僻,沒有朋友,常被別人看做是“怪物”;

馬雲從小對別人的話三思而後行,連媽媽的話也可能置之不理;

而扎克伯格他大二從哈佛大學輟學,此後一門心思搞Facebook網站,幾乎沒有什麼朋友。

試想這樣一群優秀的人,如果他們屈從於主流的思潮,屈服於身邊人的觀點,做著言不由衷的事,他們還會這麼成功嗎?

德瑞姆 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醜!

內心不堅定的人,跟隨主流風潮,往往可能取得一時成功,結果還是要走向衰敗,一蹶不振。

羅永浩說:“有思想的人到哪兒都不合群。”

所以,有時候當你不那麼合群時,你並不用為之黯然神傷,也不用害怕融不到別人的圈子裡。

因為優秀的人也有他們的圈子,可能只是他的圈子裡沒有你。

那你呢?還要做一個合群的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