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瑞姆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刷抖音!

“我像一顆海草、海草、海草,隨風飄搖。。。。。。”

魔幻的音樂再搭配俏皮的舞蹈,讓這首海草舞風靡全國,無數人競相模仿,也讓從不關注這些的我知道了抖音,這個市面上最火的軟件。

我嘗試著下載了下來,根本停不下來,刷著刷著時間就匆匆過去,一晃眼就快三個小時。回想起來,沒有一點收穫和意義,離開手機屏幕的我,竟感到些許空虛和寂寞。

而層次越低的人,就越喜歡刷抖音,就越喜歡在這些快餐信息的海洋裡遨遊,直到迷失。

德瑞姆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刷抖音!

· 01 ·

前兩天,年僅17歲的抖音紅人溫婉被封號了,網友議論紛紛。她之前憑著一段“GucciGucci,PradaPrada”舞蹈,狂漲粉絲三百萬,一躍成為抖音上最紅的偶像。

德瑞姆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刷抖音!

但隨之曝光的整容、炫富、私生活混亂、被包養等行為,平臺考慮到她的網紅效應造成的惡劣影響,將其封殺,目前在抖音上已經搜不到她及她的作品。

封,真的是應該的。

長期處與宣揚物慾的環境裡,道德底線不斷被刷新,這影響的是千千萬萬許多價值觀還未成熟的孩子們,很容易讓她們覺得靠被包養而達到財富自由是一種很合理的方式。

就像一名那些為溫婉找理由的評論裡說的那樣:

“我靠自己的本事傍上的大款,改變的生活。”

“學好數理化,不如當個網紅認爸爸。”

這樣歪曲的惡俗的三觀比如宣揚物慾、色情、自虐、獵奇等等,在抖音裡比比皆是。

德瑞姆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刷抖音!

而這些的負面能量不僅僅會影響那些三觀尚未成熟且沒有是非辨別能力的孩子,對那些自制力不強的成年人也影響力驚人。

他們誤以為抖音上那些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們擁有的,就是真實的生活,誤以為世界的本來面目就是這樣的。

一個個歡快的視頻,會不斷刺激我們的大腦,讓我們成年人都不經意地模仿。

就在前段時間,網上頻繁曝出因模仿抖音視頻而導致的惡性事件:

武漢某爸爸失手導致寶貝女兒脊髓受損,人生的花骨朵還沒生長好就被摧殘了;

陝西西安一名8歲的男童因模仿抖音上“膠帶粘門”的整人視頻,導致6歲的弟弟絆倒摔傷,渾身上下沾滿鮮血,場景極讓人心驚;

長沙某高校大二女學生挑戰高難度動作,不慎被“甩飛”摔傷。經醫生檢查,確診為右踝關節骨折,後期考慮要進行手術治療。

這樣的事情不是第一起,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起。

那年輕的你,還在沉迷抖音嗎?

· 02 ·

“及時行樂”是很多年輕人的人生準則。而在抖音上,它帶來的滿足感太容易獲得,你很容易就真正掉進“及時行樂”的黑洞裡。

每一款類似抖音的APP,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運營團隊。他們有著專業的消費者行為學和消費心理學作支撐,用盡最前沿的科技和最詳盡的數據,通過聲、光、交互、反饋等各種途徑,在各種心理學、行為經濟學、認知神經科學等理論指導下,精心打造而成。

唯一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創造一個虛擬空間,來消磨你的時間。

短時間的不斷刺激讓我們的閥值不斷提高,我們開始忘記沒時間學習、看書,提升。

《自控力》一書裡講,“當一個人的大腦長期被這種“高刺激閾值”包圍,習慣了輕而易舉能獲得大量愉悅感,他們就會慢慢對這種愉悅感脫敏。”

久而久之,一般強度的愉悅感已經滿足不了我們了,他們還會需要更高強度、更持續、更深入的刺激。

相對而言,愉悅感更少、付出更高的行為——比如學習,閱讀,思考,自然也就沒有人願意去做。

而一旦你習慣了這種“唾手可得”的滿足感,就不願再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比如在高度自律的狀態下完成作業、思考問題。

有人會抱僥倖心理:

不就是上短視頻看個笑話嗎?不至於吧!又不是打遊戲。要知道,抖音們的產品經理設計了一系列的機制,目的只有一個:搶佔你的時間,讓你沉迷,讓你上癮。

沒想到你躲過了英雄聯盟,避開了王者榮耀,卻倒在了抖音上。

無論是手遊,還是類似於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目的都是為了殺死你的時間,讓你不斷沉迷,不斷上癮。

德瑞姆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刷抖音!

德瑞姆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刷抖音!

· 03 ·

我們平時也許為不抽菸不喝酒而慶幸,沒有染上煙癮和酒癮。殊不知這些以算法推薦為內核的手機軟件,可能比煙癮酒癮更加恐怖。

經常刷抖音、刷微博停不下來,其實是因為它用各種刺激,可以讓你大腦中的多巴胺激增,出現“行為上癮”。

行為上癮跟物質上癮(比如酒精、尼古丁上癮等)的生理機制是相似的,他們都是刺激大腦中的同一個區域出現的結果。

著名心理學家、普林斯頓大學博士亞當·阿爾特(Adam Alter)關於行為上癮的著作《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一書中,他列舉了六項行為上癮的構成要素,分別是:

1.誘人的目標;

2.無法抵擋且無法預知的積極反饋;

3.漸進改善的感覺;

4.越來越困難的任務;

5.需要解決卻暫未解決的緊張感

6.強大的社會聯繫;

抖音作為目前風頭正勁的產品,已經滿足了上面的這些要素,給用戶帶來不同程度、無法擺脫的獎賞和刺激,讓一些人“行為上癮”。

被稱為“設計倫理學家”的特里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認為:“人們手機上癮,問題並不出在人缺乏意志力上,而是因為在應用的背後,有很多人在努力工作,目的就是“破壞你的自律”。”

上癮的定義是相對消極的,上文提到的心理學博士亞當·阿爾特認為:

只有當一種行為此刻帶來的獎勵最終因為其破壞性後果而抵消,才叫行為上癮。

也就是說,如果刷抖音確實給自己帶來了歡樂,時間被它所佔用並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那不算行為上癮。但這並不代表,後果不嚴重,我們就應該乖乖地交出自己的注意力和時間。

德瑞姆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刷抖音!

· 04 ·

人的本性就是這樣的,先是追求溫飽,衣食無憂、感官上舒適了,那就必然要尋求更高的滿足感,比如成就感,比如自我實現。

如果你仍然沉迷在低層次的揮霍,其實只是在自我麻痺,時間長了,其中隱形的焦慮會讓人很痛苦的。

德瑞姆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刷抖音!

我們都是視覺動物,人生來就會聽、會看,而讀寫技能,卻需要經過多年教育才能掌握。

而抖音正在讓我們失去專注力和思考力,無法長時間地集中精神讀書和寫字,缺少對某個問題深入持久的瞭解和思考,“專注”狀態正變得越來越難得。這是每一個抖音上癮人的通病。

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裡面曾說:“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取代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而我們正在愛上這些使我們喪失思考能力的工業技術。”

一個人真正有層次的人,不會把時間浪費在這些15秒的短視頻裡。他們追求的,是星辰和大海。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