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首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最高检这样作答!

历史首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最高检这样作答!

10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的报告和人民检察院加强对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10月25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的报告和人民检察院加强对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两高”专项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在历史上是首次。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执行难”、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问题进行专题询问,集历史首次、热点问题于一身,引发媒体聚焦。

历史首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最高检这样作答!

“长时间以来,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监督方面明显存在短板。检察机关如何采取有针对性举措,在民事检察上实现更好作为?”高友东委员的问题很直接。

张军回答时首先感谢全国人大常委会长期以来对检察工作的高度重视。他说,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汇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专门听取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法律监督情况报告,将极大促进检察机关全面、协调、充分地落实检察职能。

“高友东委员的这个问题,非常符合检察机关的工作实际,同时也把我们的短板、弱项揭示出来了。”张军说,为把宪法、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充分、平衡、有力落实到位,检察机关准备从转观念、抓办案、重效果、强队伍等方面入手,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更高期盼。

➤“首先,转观念。”张军说,“重刑轻民”观念必须改变,“以人民为中心”就要体现在全面监督上。最高检提出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把共同的法治事业落实到位。

➤第二,抓办案。履行对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法律监督的职责,关键是办案。离开办案,法律监督就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无法落地。要加大办案力度,提高办案效率。

➤第三,重效果。要更加注重办案质量,重在对社会的引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判断。要把典型案件、倾向性的问题抓住、抓准,彰显效果。

➤第四,强队伍。要补齐能力短板,充实民事检察人员。力量不足就要借助“外脑”,从智慧借助发力。同时,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狠抓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检。检察队伍出现问题,一个都嫌多!

历史首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最高检这样作答!

“虚假诉讼妨碍司法秩序、损害司法公信,破坏社会诚信,严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检察机关如何加大监督力度,解决这个问题?”于志刚委员问。

“检察机关准备从强化线索发现、把握案件规律特点、加强执法司法协作、注重案例指导等方面入手,会同有关部门一起来治理这个绝不该有的社会现象。”张军回答。

“只要是假的,总会有蛛丝马迹。”张军说,要抽丝剥茧、通过办案总结虚假诉讼案件的特征,努力做到“魔高九尺、道高一丈”。加强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社会中介组织、协会的协作配合。加强案例指导,提升监督能力。

历史首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最高检这样作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