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题材被画了千年,作为一个画种,也是经典

作为一种题材被画了千年,作为一个画种,也是经典

传唐 杨升 画山水卷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本幅所用绢地甚粗,山石的造型与院藏传张僧繇〈雪山红树图〉相似,都作对称的圆弧形或古拙的锥形。兼用勾勒与青绿重设色法,树石、屋宇格式化,富于装饰性。卷后题跋将此归为唐代画家杨昇的「抹(没)骨法」的表现。在晚明以前画史记载中,唐代画家杨昇与南朝梁画家张僧繇一样,都是擅长人物或肖像的画家,直到晚明才出现「没骨山水」的记载,为晚明画家对早期山水的揣摩之作。

杨升

杨升,不知何许人也。开元中为史馆画真,有《明皇》与《肃宗》像,深得王者气度。后世模仿多矣,画明皇者,不知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但止于秀目长须之态而已。又恐览者不能辨,则制衣服冠巾以别之,此众人所能者,不足道也。升以写照专门,又当时亲见奇表,宜乎传之甚精。郭若虚《见闻志》谓:“升尝作《禄山像》,今亡矣。宜若不足取。”诚使其人尚在,众必脔食而粪弃,虽有遗像亦唾秽不顾,升独为之者,岂非着戒于往昔欤?今御府所藏四:唐明皇真一,唐肃宗真一,望贤宫图一,髙士图一。(《宣和画谱》)

杨升的作品已失传,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杨升《画山水》和《翠岫飞泉》和古今名家《仿唐杨升峒关蒲雪图》作品可窥其一斑。

作为一种题材被画了千年,作为一个画种,也是经典

唐 杨升 蓬莱飞雪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一种题材被画了千年,作为一个画种,也是经典

传唐 杨升 翠岫飞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石渠宝笈录为唐画实为宋以后摹本

作为一种题材被画了千年,作为一个画种,也是经典

杨升 秋山红树图轴

弗利尔美术馆 伪 明人画

作为一种题材被画了千年,作为一个画种,也是经典

张大千/峒关蒲雪图 乙酉(1945年)作 设色纸本 镜片 钤印:张大千、寂笑斋 94×46.5cm

唐代画家杨昇创作[峒关蒲雪图],明董其昌曾数次临之,至近现代吴湖帆、张大千、陆俨少等也曾多次绘之。董其昌仿峒关蒲雪图

1945年抗战胜利张大千取消原赴新疆考察石窟的计划,11月份从四川乘飞机抵北平,寓居颐和园养云轩,翌年三月返回重庆。张大千一生三入北平,三次都居住在颐和园。此幅[峒关蒲雪图]就是张大千1945年冬季于北平养云轩所创作。1941年-1943年三年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临摹为他绘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他精研古典,其传统山水的技法更臻于成熟,尤其是对于“没骨山水”的临习,拓展了他的技法空间,此幅山水即以“没骨法”为之。

作为一种题材被画了千年,作为一个画种,也是经典

董其昌仿峒关蒲雪图

作为一种题材被画了千年,作为一个画种,也是经典

董其昌仿峒关蒲雪图

祁昆 仿杨升峒关蒲雪图

祁昆(1894—1940),字景西,号井西居士,北京人。祁昆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一位难得的青绿山水画家。郑振铎说他“最长于青绿山水画,尤能摹似古代名作。在许多被忽视的真正的属于劳动人民的‘画匠’们里,他是可以代表的”。《松声云影》题记谓“拟仇实父笔意”,仇实父即明代的仇英,亦是一位出身于工匠的画家,他善作青绿山水,笔法细腻严谨,设色秾丽,为“明四家”之一。祁昆此画确深得仇英遗意,以工整细致之笔写文人怡情山林之趣,但又较仇英画风浓重,抑或与他生于北方有关。吴湖帆作为20世纪初著名的画家,他学识深厚,绘画风格清逸明丽,所绘山水秀丽丰腴、清隽雅逸;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大胆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破格创新,流派自由,并形成了一股艺术潮流。吴湖帆13岁学画,初从"四王"、董其昌入手,继而上探五代、两宋以及元明诸家。

作为一种题材被画了千年,作为一个画种,也是经典

吴湖帆 唐杨升峒关蒲雪图

他一面悉心观摩家藏历代名迹,一面遍游名山大川,把师古人和师造化结合起来,从而在艺术上形成缜丽丰腴、清隽明润的独特风格。他把传统山水的青绿、水墨、浅绛几种画风相互调和,创造出一种把水墨烘染与青绿设色熔铸一体的新古典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书法,融米芾与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于一炉,并结合自己的意趣,自成一格,具有个性特色,从而成为沪上最享盛名的一位书画家、鉴赏家。

作为一种题材被画了千年,作为一个画种,也是经典

陆俨少 峒关蒲雪图

吾师陆俨少先生这幅1956年为“子谷道兄,素英夫人”而作的“峒关蒲雪图”便是刘勰《文心雕龙》中出上述此语的艺术引证。其高雅、其浪漫、其澹泊、其诗情、其婉约、其大雅、其大美、其真宰,最是前无古人,亦恐后无来者!

陆俨少先生的这帧“峒关蒲雪图”之样式是流传有序的,历代大师中有唐之杨升,明之董其昌,近现代有张大千、吴湖帆等。陆俨少大师在他创作的“峒关蒲雪图”上题跋云:“张僧繇、杨升创为没骨法,名迹久湮,已无传世。予以意为之,仿佛往哲相去或不甚远耳。”这是陆俨少大师艺术自信的再传,也是创造的“以意为之”,更是自强的与“往哲相去不甚远耳。”......陆俨少这个艺术文化自信、自强,亦与往哲大师并肩之。“峒关蒲雪图”,正是山水没骨法之画传统、传承、而传薪的艺术大嶂!亦当是时代的画学沿习传统开合、冷暖、传神等美学之哲理篇章!

作为一种题材被画了千年,作为一个画种,也是经典

清 陈子清 字季腴,号玉壶 香山(今广东中山)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操履狷洁,工诗,善山水 。

家贫卖画自给,萧闲简远,翛然物外。著证真画斋诗。《香山县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