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硕士辞职隐居深山制作小提琴,2年做了10把琴,积蓄够花3年


2012年的夏天,山东省青岛市崂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来了位年轻人,他租了一间僻静小院,潜心制作小提琴。

年轻人叫吕俊超,是位70后,来自莱西。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学硕士毕业,在读研究生时迷恋上了小提琴的制作,2012年夏天,经过长时间思考,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开始为梦想而活着。

小吕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和钻研制作小提琴的技巧,到2014年6月份,也已经做完了9把琴,第10把琴的骨架也已经完工,只是还没有上漆、调试。对于这10把琴,吕小提表示最满意的是第10把,当他做完拿给老师看的时候,老师告诉他就要“成功”了,老师的肯定让他非常开心,不过他也明白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少年时代的吕俊超心中有一个梦想,13岁时第一次听小提琴名曲,他就被“音乐皇后”的美妙音色所倾倒,立志要成为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可是,家庭条件有限,他也像很多人一样放弃了梦想,刻苦学习考上名校,读完研究生找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但过了而立之年,梦想又渐渐清晰起来,当不成演奏家,可以制作一流小提琴。

在上大学期间,他花300多元买了一把最廉价的小提琴,还买了一本小提琴的入门书籍学习,虽然经过自学能拉一些简单的曲子,但是因为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吕俊超最终放弃了成为小提琴演奏家的梦想,不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找到了一条“曲线”圆梦的办法。

读研究生的时候,一名同学有一天跑来告诉他发现了一个制作小提琴的琴行,小吕立即跑到琴行参观,并且很快喜欢上了这一工艺。当他央求资深制琴师胡增援收他为徒时,却被胡增援婉言拒绝。

“制作小提琴不是两三年就能见到收益的,我是一名退休老人,生活有保障,他一个年轻人,我担心他不能专心干这一行,最后一事无成,还耽误了事业的发展。”胡师傅对记者说。拜师不成,小吕没有因此消沉,只要有时间他就去胡师傅的工作室学习,并且利用业余时间试着自己制琴。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已经迷上了这门手艺,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小提琴,最后到了无法正常工作的地步。2012年夏天,经过长时间思考,他最终辞去了工作,带着积蓄走入了大河东社区,租住了一个僻静的小院。“市区太嘈杂,我就是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集中精力学习和研究小提琴的制作工艺。”

一个电饼铛、一张床、一个衣厨,这就是吕俊超全部的生活用品,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小提琴上。对于零基础的他来说,在没有师傅指导的情况下,摸索小提琴的制作工艺非常艰难。“


一个木匠将两块木料‘接缝’并不是难事,但是我没有任何基础,全靠反复试验,慢慢总结经验,开始的时候一天要干十五六个小时。”

小提琴由曲面组成,制作误差不能超过0.1毫米的曲面对于老木匠都是难题,更别说一个新手了。但是吕俊超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反复试验找窍门。虽然在生活上很节俭,但是在购买工具时,吕小提很大方。在采访中他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刚买的平底刨,淘宝价也达到了1000多元,是国际专业制琴师普遍认可的品牌。

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他制作出了第一把小提琴,虽然自己都觉得小提琴样子很难看,但他还是拿着小提琴去找胡增援指导。胡增援给他提了很多建议。随后他又开始制作第二把小提琴。吕俊超刻苦钻研的精神最终感动了胡增援,并收他为徒,教他制琴的技巧。


在选择当制琴师前,他就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几年工作他积攒下一些积蓄,这笔钱还能支撑他两三年的生活开销。“如果这笔钱花完了,我制作的琴还没有卖出去,那么我还可以翻译英文的影视作品,以此来维持生活。”吕俊超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对于吕俊超,资深制琴师胡增援认为他很刻苦,而且悟性很高,小提琴的外形也基本达到了他的要求,但距离对外销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如果卖琴也会有人要,维持日常生活没有问题,但我希望他能有更高的追求。”胡增援说。

胡增援现在为专业小提琴演奏家定制小提琴,每把琴的售价在10万元左右,他希望吕俊超也能走上这条“私人定制”的高端路,吕俊超也很理解老师的严格和苦心,他也表示不急着卖琴,先专心跟老师学习。“如果单纯挣钱,我可以靠着自己的手艺去做仿古家具,一个月收入也能达到两三万元,但那不是我的理想。”


选择偏僻山村,为梦想打拼。吕俊超表示 “不管现在的琴价值多少钱,我都不会卖,直到我做的琴得到老师的认可,才会考虑这些问题。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有一名中国人用我做的琴在国际大赛上夺得冠军。” 本组故事拍摄于2014年 6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