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薌齋 大成拳

王薌齋 大成拳

王老說試力是大成拳訓練程序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

試力是個過程,其目的是摸索,研究放人、打人、控制人,重點在於探索動作內涵,試力深層次的攻防意義。

發力、試力是不可複製的,每做一次都不一樣。今年做和明年做不一樣。對手來勢不一樣,做的也不一樣,這也是王老反對固定招法的原因。

每做一次不是簡單重複,是探索前一次的不足。所謂“拳打萬遍自然熟”,只是入門階段的要求,以後則要觀察、對比、揣摩老師和別人的做法,不斷完善自己。

試力是需要細雕慢琢的,越慢越好,最慢就是站樁。所謂“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

此法非王老獨創,王老是一個倡導者,更是一個集大成者。練是從慢到快,而從大成拳研究角度來說,則是從快到慢,從電光火石的發力瞬間,還原到最起始的動作狀態,如同利用現代手段的回放、慢影、定格,系統而科學。王老在八十年前即已開始的訓練方法,是何等的偉大而超前。

大成拳練的不僅是打人,而更重要的是智慧的提升。正如宗教是一個尋求智慧的過程。它帶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徵;大成拳對於民族文化,也是一個藉助、充實、提高的過程,因此要藉助精神和意念,長期以智慧修煉,其非無意識而是下意識;所謂“拳拳服膺”在心。達至隨心所欲,則是智慧的體現。

放鬆是發力的基礎。所謂養生與技擊的區別,在“舒適得力”四字的顛倒互用。舒適為通達連通,得力在合理、平衡,有一觸即發的狀態。形體調整養生不苛刻,但技擊嚴格。如身體無恙,應儘快進入得力狀態。

試力、摩擦步(腿部試力)是大成拳獨創。

姚師雲:在不違背原則原理的情況下,什麼都可以做。大成拳訓練就是在王老拳學思想指導下的站樁、試力、走步等七步功法。何謂大成拳的原則原理:即是發掘人體的本能潛力,反對一招一式的拘泥招法。

站樁可以摹仿,試力不可摹仿。有上肢試力,下肢試力,整體試力,活步試力。

各門各派中最精華的部分,皆可在意拳中體現出來,它是調動人體先天的潛能,通過特有的訓練方法,找回進化過程中丟失的生命能力和運動能力。

什麼是大成拳?目前大成拳界表現得五花八門,莫衷一是。如果大成拳就是如現在我們見到的這個樣子,四十多年前可能就不會練了。真實大成拳如王薌齋當年所表現出來的:一觸即發,連續爆炸,“周身無點不彈簧”,如同電擊一般(歐洲拳擊冠軍英格語)。

而以一拳一腳的招法訓練,則顯然和意拳的原則原理相去甚遠。因此如果不瞭解研究王薌齋,就無法清楚的把握大成拳的主脈,那麼什麼是大成拳主脈呢,拳界有云明末清初,是中國武術發展的一個轉折和高峰,此時出現了新的拳種:太極、形意,以及後來的八卦,其理論完備,有道可教,有法可循,注重實效,因此很快就成為當時的優秀拳種。然也有失於片面不足。

如形意的三體式,講究三星、三尖、三合(內外三合)、三圓等,有其具體要求,但技術線條顯得較粗,在細節上把握不夠準確,也有失之“片面之力”之嫌。

王老集各家所長,將各家的不傳之功總結,提煉,融合,採取“棄者棄,立者立”,提綱攜領,具體而微,形成完整訓練體系,這就是大成拳獨特的七步基本功法。

七步功法又有多個層次,每一層次皆成一個系統、體系。不必站樁站到很上乘層次了才能練試力。實際站到一定程度即可直接進入到相應層次的試力、走步等功法。

站樁,尤其是試力,不是擺個姿勢去傻站、憨練,這是一個系統的研究、摸索的體認過程。

試力原則是怎麼好用怎麼練,練的是:

1、 整勁,即聽使喚,靈活的均整之力;

2、 強化主要點(幾個重大關節),輸入重要的概念:“二爭力”,這是要使所有的勁力都不失之片面的前提。

大成拳強調“帥”的作用,即頭部,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腰、胯、腿,各大關節是將軍,肌肉、毛髮是士兵。如同訓練有素的軍隊,排出的陣法前後左右都照顧得到,齊整劃一,聽從指揮。

大成拳的力可蓄、可發、可變,每個大的關節皆應形成六面力相互照應,這時才有資格和能力再談混元力。

“爭力”的作用是:

1、維持自我平衡,

2、增大武術功力,

3、增強渾圓爆發力,

勁力的一個主要來源來自腰胯部位,有“前膝後胯相爭相合”,以及所謂“胯部鬧鬼”等說法,掖胯是發力的重要要求,多練習伏虎樁可以強化掖胯狀態,加強腰胯力量。

王薌齋 大成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