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爲俄羅斯農場帶來「新生」

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市的阿爾圖沒想到,2年前瀕臨破產、發不起工資的農場,如今“蝶變”成現代化的大農場,原來開的小拖拉機變成先進的大農機,並且工資增長了兩三倍。這一變化歸功於中俄跨境農業合作。

27歲的阿爾圖是哈巴羅夫斯克市謝爾蓋耶夫卡農場的農機手,以前他在農場使用的農機比較破舊、馬力小。“有的倉庫房頂都沒有,工資都快發不起了,接近破產。”阿爾圖說。

去年3月,哈爾濱東金集團和哈巴洛夫斯克邊疆區簽訂農業合作開發協議,收購了謝爾蓋耶夫卡農場。該集團投資改善農場基礎設施,購進大批先進農機,擴大耕地規模,在留用農場原有職工基礎上,又培養了一批新員工,謝爾蓋耶夫卡農場由此迎來“新生”。

正值俄羅斯遠東秋收之際,記者來到謝爾蓋耶夫卡農場場部,一輛龐然大物格外顯眼。據農場負責人劉興海介紹,這是世界先進的免耕播種機,420馬力,寬幅達18米,每小時播種225畝。院落裡還停放著其他型號的大型農機。

在謝爾蓋耶夫卡農場的大豆收割現場,記者看到四輛大型收割機正在收穫,邊上兩臺大型整地機在深翻,地頭停著4輛接糧車。阿爾圖駕駛著其中一輛收割機,正來回穿梭。車身上還有一個接收信號的裝置,這是衛星定位自動導航系統、智能數據監控和傳輸系統。

中國企業為俄羅斯農場帶來“新生”

新建的中俄界江首個糧食專用碼頭啟用。新華社記者張玥攝

記者登上收割機駕駛室,收穫大豆的產量、水分、畝產量等信息,在一個儀器表上都有顯示。不一會,收割機“吃飽”了,停在地頭,伸開“長臂”,將機艙內的大豆裝滿接糧車。

阿爾圖說,這臺收割機380馬力,而原來駕駛的農機馬力才90。“駕駛著現代化大農機感覺就是不一樣,經過培訓後我才學會駕駛的。”

農忙的時候,儘管工作量比以前有所增加,但阿爾圖表示,“還可以接受,雖然比以前累點,但工資掙的多了,以前一個月2萬多盧布,現在5萬多盧布”。像阿爾圖一樣的俄籍職工,謝爾蓋耶夫卡農場有10多名。

謝爾蓋耶夫卡農場的“蝶變”,只是中俄農業合作互利共贏的一個縮影。俄羅斯遠東地區地廣人稀,肥沃的土地有著廣闊的開發潛力。近年來,中俄農業合作穩步發展,成為雙邊貿易大的增長點。

黑龍江省地處中俄邊境,地緣優勢明顯,對俄跨境農業合作發展迅速。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部門瞭解到,去年該省對俄農業合作種植面積達870萬畝,在俄從事農業開發的企業超過200家。黑龍江省對俄農業合作已形成從種植、養殖,到加工、倉儲物流、批發的全產業鏈發展態勢。

中國企業為俄羅斯農場帶來“新生”

10月18日,首批1000噸俄羅斯進口非轉基因大豆抵達撫遠港。新華社記者張玥攝

據瞭解,今年哈爾濱東金集團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種植了45萬畝耕地,包括了謝爾蓋耶夫卡農場在內的3個農場,其中80%種植大豆,預計大豆產量在8萬噸左右,回運至中國的預計有2萬噸。

哈爾濱東金集團董事長張大君說,集團將陸續在俄羅斯投入7億元人民幣,擴大在俄羅斯的種植、養殖規模,提高農業生產加工能力。同時,還將加快建設港口、物流、倉儲基地,並且為俄遠東地區農業種植戶提供農機作業及糧食倉儲物流服務,與俄當地農業科研院所開展種植業及人才培訓合作。


中國企業為俄羅斯農場帶來“新生”

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謝爾蓋耶夫卡農場45萬畝大豆迎來豐收,大型機械正在進行收割。新華社記者張玥攝

黑龍江當代中俄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宋魁說,中國有廣大的市場,俄羅斯有豐富的農業資源,雙方優勢互補,互利雙贏。尤其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東北振興戰略和俄羅斯遠東開發戰略不謀而合,為中俄農業合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農業基金總經理傑尼斯·柯伊科夫說,中俄農業合作不僅改善了當地的農副產品供應,還增加了就業、稅收,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有很好的農業資源,中國有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與經驗,相信中俄農業合作會取得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