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潛行的未來離我們還有多遠?

從2015年,HTC Vive等一眾設備掀起了虛擬現實的VR風潮,到3年後的今天,增強現實的AR功能已經成為了旗艦手機的標配,現代科技的發展一直在給我們展示著曾經科幻如今成真的美好現實。

虛擬潛行的未來離我們還有多遠?

1999年的電影《黑客帝國》讓虛擬化的空想世界成為當時引發熱議的話題,2012年以VR遊戲為主題的動漫《刀劍神域》也曾風靡一時,它們都無一例外地描述了一種完全脫離現實存在的虛擬世界。無論是殘缺的身體還是痛苦的絕症,通過沉浸式的VR設備接入到虛擬世界後都可以擁有相對完美的另一個自己。這種進入到潛意識“做夢”的體驗有一個很酷的別稱——虛擬潛行。

虛擬潛行的未來離我們還有多遠?

虛擬潛行,一種簡單的解釋就是對我們的大腦釋放不同程度的電刺激,讓大腦把接收到刺激誤以為是真實的,從而產生現實中沒有的體驗。與我們睡覺做夢不同的是,大多數的夢境我們不能自由控制,而潛行要做的就是可控的夢境,一個我們可以自己決定時間和空間的虛擬世界。

計算機從發明到現在只用了70多年,手機則是在40多年間從“大磚塊”變成了現在的“薄玻璃”,那麼從VR眼鏡到虛擬潛行會需要多久呢?

虛擬潛行的未來離我們還有多遠?

我原本以為現代科技的發展應該會讓未來來得更快,但簡單查閱了一些資料後,我發現這項涉及腦科學的技術沒那麼簡單。儘管目前的各種測量儀器是越來越精準,但我們的大腦始終是個無法靠數據就能解讀的器官。通過詳細的監測統計,我們知道了腦部某些區域對應的功能和作用,但它們是怎麼形成這樣的功能和作用的,裡面的機制依然是個未解之謎。不解決這個難題,我們也就不能給大腦提供合適的電刺激,也因此無法讓大腦產生相應的體驗。

虛擬潛行的未來離我們還有多遠?

既然直接影響大腦行不通,那我們退一步,是不是可以創造一個足夠真實的環境“欺騙”大腦呢?現在的VR眼鏡其實已經幫我們做到了“欺騙”視覺,一款叫Virtuix Omni VR的設備能在一定程度上強化觸覺,一些5D影院能在播放影片的同時模擬運動和氣味,但除此之外,我們的其他感官和身體仍然在VR之外。比如痛覺的怎麼虛擬,“痛”的程度如何控制,味覺怎麼體現,如何製造飢渴或者飽腹感……目前我們的科技對於這些都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

虛擬潛行的未來離我們還有多遠?

我曾在舊文 中提到過“腦機”的概念。實際上能夠直接向大腦傳輸“數據”的腦機就是虛擬潛行的前提。當我們能夠直接用大腦,而不是驅動身體,去完成物體的控制時(比如用腦控制聯網的電子設備),虛擬潛行才有可能不再是天方夜譚。而現在,我們只能亟待腦科學的研究突破以及計算機資源的迭代發展,當它們分別從內解密腦機制、從外滿足腦感官,內外兼攻之下,虛擬潛行才可能更快地到來。

寫到這,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當虛擬潛行成為一種隨處可見的技術時,我們會只滿足於使用它嗎?


這裡是頭條號「密斯特黃的科技日觀」,觀察世間動向,體驗百態人生。科技未來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變化,我想現在肯定很難猜到。面對未知,我們只能且行且思辨,歡迎留言參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