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先驱任薰:54岁失明,留下斑斓似锦的世界

每天读幅经典(之二)


海派先驱任薰:54岁失明,留下斑斓似锦的世界

任薰 灵芝长寿图 细部


一只老龟在地上肆意爬行,海藻一样的绿毛以背脊中心为圆点四面发散,这让他像是顶着一盆绿植。如果细看他那从容的步态和自信的眼神,便觉得他也像一位带头盔的拿破仑麾下的将军,浑身被一种骄傲的感觉所包围。他的视线被另一只躺在地上的小龟所吸引,那小龟四肢乱颤,将头埋向一边,似要用扭捏的四肢来遮挡绿毛老龟炯炯的、带着丝挑逗的目光,在这场确认眼神的过程中,它显得羞怯而丑萌。

这幅清代中晚期的《灵芝长寿图》,用灵芝和乌龟来寓意吉祥的祝福。在那个时代,这样类似的构图、意境以及审美趣味的画作,并不罕见,甚至显得陈腐,缺乏新意。在传统主流的美学语境中,很多人认为这类趣味因为太接地气而显得不那么高级。在此前数百年来,中国画坛中形成的主流审美观点,都是由孤芳自赏的文人们所统治,他们不会这么去迎合市民的口味,也不会为了市场的需求,而不断炮制、彼此模仿这样的作品,因为在生计上他们自有朝廷的俸禄,而在创作更追求一种远离现实的精神世界。但如果仔细看看画作者任薰创作的这两只龟,你的看法也许就没有必要局限于某些固定的美术评论中。能将这两只龟画的如此生动传神,便足以代表了作者长期积累的绘画功底,以及对刻画对象的仔细观察。


海派先驱任薰:54岁失明,留下斑斓似锦的世界

任薰 灵芝长寿图


海派先驱任薰:54岁失明,留下斑斓似锦的世界

任薰 荷塘鸳鸯图



相比四王、四僧、八怪等等清朝的画家们来说,晚期的“海上四任”,相对名气没有那么大,在当代拍卖市场上,他们作品的价格也一直不高。但这并不代表,就可以认定他们的作品缺少艺术价值。

“海上四任”的代表人物任薰(1835年-1893年),字阜长,又字舜琴,浙江萧山人。他是另一位画家任熊的弟弟,他们父亲早亡,任薰从小跟随任熊学。他们俩有一位共同学生任颐,同治三年(1864年)任薰曾带着任颐同至宁波卖画,与浙东名士万个亭、陈朵峰、谢廉始等有过交往。同治五年,任薰与海上众多名家广有交游,与其胞兄任熊的生前挚友,早期海上名家范湖居士周闲合作,曾为吴昌硕画像,周闲填浣溪沙词一首。

同治七年(1868年)任薰到苏州,寓居吴门(古时苏州的称谓,在明朝吴门画派便是最为兴盛的画派之一)近二十年。在此期间,有记载称任薰参与设计过苏州怡园。在怡园初建前,他被推荐作设计图。

在兄长任熊去世后,任薰负责抚养教育其子任预,他对待任预的教学颇为严格,必须每天要完成规定的画稿,否则就不给饭吃。最终,任预最后也成为一代名家,与父、叔和任颐并称“海上四任”。“海上四任”们的这些创作和交流活动为清末民初的“海派”出现,奠定了基础。

(下图请横屏欣赏)


海派先驱任薰:54岁失明,留下斑斓似锦的世界


海派先驱任薰:54岁失明,留下斑斓似锦的世界


海派先驱任薰:54岁失明,留下斑斓似锦的世界


海派先驱任薰:54岁失明,留下斑斓似锦的世界


海派先驱任薰:54岁失明,留下斑斓似锦的世界

海派先驱任薰:54岁失明,留下斑斓似锦的世界

(以上为:任薰《花鸟图》长卷纸本设色 纵27.2厘米横486.4厘米 苏州博物馆藏)


尤其是任薰,可以称做是任颐、任预的老师,在绘画领域是一位全能高手。他不仅擅长花鸟,其人物画更具特色。任薰的人物画,与文人画不同,而是为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谋生所绘。他绘制的大量神仙、佛像、帝王、仕女、文士图像,这些画中的人物都带有很强的世俗性,但并不流于程式,而是更加贴近生活现实,充满了诙谐与趣味。比如他描绘现实生活场景的《江沽流民图》册,就画了一群无家可归的乞食者,作者对这些人倾注无限同情,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状。

任薰40岁以后的作品,博采众长,从华喦、八大山人、陈淳、恽寿平等前辈学习。在人物画方面,任薰在技法贡献了一定的创新。他的人物线条,采用自创的铁线双勾法,由钉头鼠尾描演化而来,细劲而有弹性,并具一定装饰性。尤其晚年人物衣褶,运笔如同书法中行草,似有行云流水之感。在把握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往往别出心匠,充分运用夸张的方式,将人物性格、神态表现得传神。

任薰的花鸟画构图新颖别致,色彩斑斓斑斓似锦。上文欣赏的这幅花鸟长卷就将数十种花卉集于一卷之中,以巧妙的布局将不同时节的花卉、禽鸟有机协调在一起。采用了多种技法,以点染勾擦、渲染等手法画出羽毛之丰美,体态之健秀。整体作品在结构上比较严谨,很重视疏密虚实的主从关系,平淡中能出奇,宁静中能生动。


海派先驱任薰:54岁失明,留下斑斓似锦的世界

合锦图 纵25.8厘米横26.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他擅长使用重彩着色,这些花鸟画最使人惊叹的是那艳丽的颜色,这些颜色浓淡结合,也从艳丽中透出几份古朴。

作为“海上画派”的奠基人,命运并未善待这位画家,约光绪十四年(1888年),任薰双目失明返回故里,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七月卒于萧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