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远怀人谈写作:我和我的《三十六骑》


念远怀人谈写作:我和我的《三十六骑》

这是一部让人看了还想看的小说,也是一个有故事有经历,有阅历的作者带给我们的礼物。他把他的故事分享给我们听,他说他爱读书,爱写作。年近四十的他那饱经风霜的脸庞,额头上丝丝缕缕的白发让我心生感伤。

他在自己的写作道路上日日熬夜,他在成就自己,但也在消耗自己。今华发已生,愿余生定是鲜花与掌声。

三十六骑创作类型及过程

三十六骑严格意义来说,这是一个类型文学。他有点儿像历史小说有点儿像武侠小说,有人把它归类为文化探秘小说。小说写的是东汉的时候班超出使西域的一段传奇故事。

本书写作总数接近五十万字,小说属于类型文学,带有一定的商业气息,并不是纯文学。虽然我有很强的纯文学的爱好和阅读的爱好,但是这个小说是一个我少年的梦想的尝试,因为我少年的阅读主要是武侠小说。

三十六骑,这个小说的构思过程相当漫长了。因为我一直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也一直关注西域文史,自然而然关注到班超出使西域的过程,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影响。他出使西域远比我们现在课本理解的要大,我觉得是在卫青和霍去病之上。

当时看书时发现这个班固与班超是同一年生出生,我觉得很好奇?他们是亲兄弟,且同一年出生,怎么可能呢?只有两个可能,他们是双胞胎或者他们是不同的母亲。当时有这么一个发现的时候我就觉得很有意思,就产生了为他们写小说的想法。

后来我一直做媒体工作,没有提起笔写,直到两年前开始写小说创作的时候就把这个构思起来。在构思过程中,我先写大纲,大纲差不多写了半年,改了好多次。然后我写完大纲定下大纲的时候,开始写作发现比较快,我一年就写完差不多五十万字。

我在写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情节是会自己生长,人物也会自己跳出大纲,这时候就要修改大纲。而且我觉得在写作当中出现的情节自己生长和人物自己生长是一个让人高兴的事情,所以完全不用在乎。

简书未来发展方向

我在简书待了这一年也觉得,看得到简书的变化。简书刚开始他是作为一个写作平台,那慢慢的他还想变成一个阅读平台,慢慢的我们现在能看见他们非常重视类型文学,要不然你们也看不到我了。

因为的确简书对我们有很多的偏爱和帮助,推广比较厉害,能看得出来,他们在用这种方式来,让写作者变现。

因为前面有一次跟刘建老师,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编辑聊天,他也就说了一些这个出版的状况。他说现在的写作呢,虽然是写散文的最多,但是散文那是很难出版的,凡是小说,然后对小说的题材也会有一定的要求。短篇小说稍微难一些,所以一般的就长篇。长篇当中有一种类型文学,可能将会是一个很大的趋势。

小说中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差异很大,长篇小说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的经营,如何的布局。如果是类型销售的话悬疑就是如何做悬念,如果要是科幻的话就是你如何做一个世界观,然后是让小说有科技和科技含量。总的来说,长篇小说重在布局。

我个人的心得,因为我不是一个严格的小说家,大家要是看了我的文字能看出来我的语言特点。我的文字受传统文学的影响很大,对语言的要求比较高。因为我不是一个严格意义的一个写作者,我认为自己更像是一个阅读者。

如果我要是一个写作者的话,我不会在这把年纪才开始写第一部小说,因为我在前面有漫长的时间都是在阅读。我迷恋阅读。所以在我的这个宗旨里面,我认为我的写作就是阅读的延长。因为阅读了足够多的东西,然后我在写的时候才能写出好作品。有人说,你写的第一部小说,好像似模似样啊,那其实是早就在阅读中练习了很多年。

玄幻小说写作

玄幻小说最难的就是世界观,或者说类型小说最难的就是如何搭建世界观。一个小说只靠情节,未必能成为一个足够动人,或者说足够伟大的小说。但是一个成熟的世界观架构就能够。这样的小说它是开放型的,能够让很多人继续写同人,写续集。他会变成一个更大的,一个有延续性的东西。

比如像中国的玄幻小说,最大的一批就是西游记跟封神演义。这种类型的,拍电影可以拍无数,别人续写也能写出来不一样的。搭建一个世界观,这些神的功能,武功,仙术的功能都会很完整。

小说的世界观其实针对类型不同也各不一样,科幻有科幻的世界观,玄幻有玄幻的世界观。三十六计是有点玄幻色彩。但这个世界观不是一个纯粹的不是修仙的那个体系,他更像中国古代神话的信仰体系。我一直对中国神话很有兴趣,我搭建的这个小说的世界观有点玄幻的色彩,几乎全部跟中国神话山海经,还有老子里面的一些说法相关。

我觉得西方几个比较成功的类型文学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比如:权力的游戏,魔界,包括哈利波特,他们其实都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世界观,搭建了一个在我们现实世界之外的并行的,特别完整的一个架构的世界。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一样,他就会搭建的世界观就会有不同的偏好。而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比较熟悉和爱好,所以我更爱写和中国历史相关的东西。比如有的作者理工科背景,那么他对这个科技,社会未来发展更有想法。比如说:以后的人工智能会把世界改变成什么样子,机器世界会让世界变成什么样子。

关于写小说弃坑这个问题

写小说弃坑这个我觉得倒无所谓,因为你之所以弃坑,是因为你觉得你延续不下去,延续未必符合你的本意。其实我有一个小说写到了九万多字弃坑了,弃了就弃了,也许我多少年后或者几年后会把它拾起来。

如何避免弃坑,我觉得应该搭建大纲。有一个大纲好处就是可能能够免于你弃坑。因为如果你过于依靠,让情节自己生长,人物自己生长的话就很可能到后来圆不住,你就弃坑了。大纲越完整你的框架越完整,你可能弃坑的可能性越低,但是他的缺点也是在写的多没有灵活度了,很多鲜活的意想不到的东西,可能也会丧失。

我说下我写三十六计的大纲的经验。我做大纲做了半年,那是因为我整个大纲写了四万多字。就相当于我的原著的实际作品的十分之一,做的非常细。虽然写的过程中不停的也有跳出去,跑到大纲之外,然后再自己再写回来。但是在写大纲的过程中,虽然很痛苦,但是对他这个小说最终完结帮助很大。

但我觉得这么细的这么长的大纲的这个经验,我并不想推广。因为他的确优缺点都很明显,我现在在构思下一部小说,我就不准备再在用这样的方式。

我听说过那种写网络小说的那些作者,他们的大纲就做得很细,那是因为他们是那种每天都有自己的写作任务,因为有很多人追更,然他们每天都要完成必须一定的资料。他们是没有办法,因为用这种方法才能够管住自己。但是我觉得在简书上的写作的节奏和气氛不需要像起点那样的感觉,那个有优点,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啊,注水严重,然后我甚至会觉得会让写作者失去写作的乐趣。

大纲里面包含两个组成部分,一是人设二是情节线。其实人设的重要性完全跟情节线一样重要。我在某种类型的小说里看到人设更重要。就是你把人物设定好,各种类型她的性格,她的样子等,他的比重和写大纲的比重都甚至比情节线还要长。所以大家不要误解大纲,只有情节线大纲里面有一半的分量是人设。

你在人物设定的时候,其实他在里面是有一些技巧可言的。这个我是希望大家稍微阅读一点儿编剧的技巧,比如为啥要有人物弧光。每个人物要区分开他的性格特点。比如说一个团队它的组成往往会有一些传统的一些经验,比如说生旦净末丑。

最近最火的一个电影叫做《我不是药神》,他们里面有一个卖假药的小分队,这个小分队就五个人。他们五个人就是一个经典的生旦净末丑的组合,所以这里面是有模式类型可追寻的。

比如西游记啊,四个人如果再加上白龙马也是一个经典的五人小组,也是一个生旦净末丑的搭配。

人物真的不是随便安排的,而且有一些那种非虚构故事,都需要有这样的安排。举个例子:《我不是药神》男主的原型,他本身是一个白血病的病人。但是他改成了不是,为什么改成了不是?只有它改成了不是,这种卖药的进入到这个世界,他才有一个旁观感。还有因为他有了一个背叛,最后再重新回去,这里面就有一个拯救的那种成长的历程。这样会让这个人物起伏更多,情节更精彩且发人深省。

这就是为了戏剧性做的一些改动,但作者改的很成功。因为这样看的话观众更能够代入进去,大部分的观众是没有得病的病人,可以通过这些手法让观众跟着这个一块儿进去感同身受。

所以写作是要有想象力的,想象力其实都是通过阅读来的。因为很多的场景,并不是凭空得来。一部分来自于神话带给我的灵感,还有阅读包括看电影,各种各样的方式带给我的灵感。

写作的练习能够保证你的下线,但阅读的练习或者说广泛的阅读和积累能保证你的上线。因为阅读能磨练你的鉴赏力鉴赏力,这才是你能够达到的一个上线的可能。

我觉得想象出不一样的东西,是能够让人兴奋的东西也能够让这个自己兴奋起来。这也是我写作的乐趣之一。

写小说情节写不下去怎么办

写小说情节走不下去,要不要添加人物?我个人的经验是觉得,能不添加人物就不要添加人物。因为在一个长篇小说里,过多的让人记不住的人物事迹都都是旁枝末节,重点的还是如何塑造你的主要的那些人物,让他们跳出来。实在没有办法创造一两个小人物也行,但是我觉得这不是最好的方法,属于下策。

关于散文写作

我觉得散文写作是一个很必要的一种训练,它是一种平常心的一种训练,而且我觉得散文是可以写出不太有缺点的文章。但是长篇小说是永远是一种遗憾的题材不可能写出完美的。你永远会有遗憾啊,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种是一种遗憾的选择。

因为我们很少散文是虚构的,因为大家觉得在散文里的写作基本就是一种。他在写一种真实的情绪。只有小说故事,它是存在的虚构。只有小说才考究你的想象力,你们很难说一个人的散文,很有想象力。

我可推荐一部电影,杜琪峰的电影叫《非常突然》,他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他用了所有的套路的模式来。是一种预设和暗示,但是呢,所有的结果都是反的。整个的电影都是用这种方式的技巧来玩儿,是个很有意思的电影。

感觉里面任何一个细节都在你的意料之外,一直走到最后。我们写小说可以构思不一样的东西,但它有它要有它的合理性。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才是真正的不一样。如果你要是没必要的乱想,就比如说你做这个悬疑小说的构思作悬念,然后你不停的在改规则,靠改规则的方式改变了里面的情节,读者根本无法跟进去,因为读者是希望在这个规则都一样的,他能够享受到推理的这种。经验和推理的这种感觉。然后最后推理不出来,你说出答案的时候,他觉得,原来是合理的那这才算是成功的不一样。

我觉得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写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实验就是不要怕失败。不可能一写就能写好,我觉得肯定是在很多失败的作品当中才能够成长起来。因为以前也有一个大诗人留下的作品非常少,那个人就问他说你以前的那些诗有吗,能不能拿出来发表,然后她非常得意的说,你们已经看不见他了,我已经把他毁掉了。

任何一个作品,他都有他理想的读者。也就是说,一本小说只能打动一部分读者,另一部分打动不了。所以你只要打动,你能够打动的就很好了。所以写小说时,你应该能知道小说的受众以及哪些人能被你的作品打动。如果大家是做过企业的或者是做过这个服务业的都知道受众,然而作为一个作者,也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意识和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