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問答:爲什麼要實行農村土地的三權分置?農產品價格波動大?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簡稱為“三農問題”。

乍一聽,似乎十分簡單。然而每個簡單的詞語背後都包含了一大串彼此相關又不盡相同的難題。下面,選取幾個方面逐一為大家解答。

為什麼要實行農村土地的三權分置?

這還要從改革開放說起。改革開放之初,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所有權”歸集體,“承包經營權”歸農戶,在當年充分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有效地解決了溫飽問題。

而土地的“三權分置”,指的是“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也就是把原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的“承包經營權”,明確拆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

三農問答:為什麼要實行農村土地的三權分置?農產品價格波動大?

這樣一來,農民同時享有土地的承包權和經營權,既可以自己種地,獲得經營收入;也可以轉讓出去,獲得地租收入,同時保留承包權,即保留收回經營權的權利。

三權分置的土地制度安排,不僅有利於保障農民的系列權益,還有利於形成農業規模效益、充分發揮農業結構效應,是最適於我國情況的選擇。

當前農業發展中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當前農業發展中最大的挑戰,用三農問題專家柯炳生的話來概括就是:如何用越來越少的土地、越來越少的水資源、越來越少並且越來越貴的勞動力,生產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農產品。

三農問答:為什麼要實行農村土地的三權分置?農產品價格波動大?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民的吃飯需求已經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的階段。越來越多的城鎮化人口和新出生人口的出現,也會將這個需求的缺口不斷擴大

與此同時,我國耕地面積減少、食品安全、糧食安全、農村勞動力缺失、環境汙染等諸多問題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為什麼農產品價格波動大?

農業是個高風險、低利潤的行業,農民們主要靠天吃飯。自然災害、病蟲害等因素很容易造成農作物的減產或增收,直接影響市場上的農產品供給量,嚴重者形成供需失衡,最終影響農產品價格。隨著農產品進口數量的增長,國際市場以及進口產品成本也會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產生較大影響。

三農問答:為什麼要實行農村土地的三權分置?農產品價格波動大?

其次,我國農戶經營分散、總體素質有限,存在小農意識、從眾心理,信息不對稱、決策失誤等都會造成生產端和銷售端的脫節,直接影響農產品價格。比如某年的生薑種植收益很高,農戶種姜的積極性高漲,大家都開始大面積種植,結果產量激增,生薑價格不漲反跌。

針對這一問題,需要推動農業的規模化生產,以及政府和市場的雙重調控也需要媒體的理性對待,切不可“過度反應”或“煽風點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