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论文“404”被南京大学调查的网红教授,挑战了科研的底线

南京大学39岁美女教授一不小心成了网红,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等入选者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因为怕以前的一稿多投和抄袭造假被发现,想办法撤掉了早年发表的论文,并称自己以前的文章“都是垃圾”,“不能代表我的水平”,终于,遭到了南京大学的调查。

因论文“404”被南京大学调查的网红教授,挑战了科研的底线

一个否定自己历史的人是没有文化的,更不配当一名大学老师。一名学者的进步从来都不是一步登天的,需要时间的磨砺,水平的精进,实力的提升。从来没有人要求一个博士生或者硕士生做出经天纬地结果,或者说,学术科研这条路刚开始的时候做一些水平不是很高的科研是非常正常的。我想梁教授肯定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她为什么要说自己的过去是垃圾呢?

因论文“404”被南京大学调查的网红教授,挑战了科研的底线

其一:她的历史是经不起推敲的。根据报道,该教授所谓的垃圾论文至少有15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甚至,2002年发表的论文《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及其比较》,是厦门大学陈振明2001年的论文《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及其比较》的缩减版,只有极少数句子有说法上的差别。刚开始科研的时候做些水平低的研究不是垃圾,抄袭别人,或者一稿多投,才是学术的垃圾,这种垃圾,是需要作者负责的。

因论文“404”被南京大学调查的网红教授,挑战了科研的底线

其二:这些所谓的垃圾成是梁教授的原罪。今年梁教授才39岁,可谓年轻有为。39岁的教授发表100多篇文章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不可思议,梁教授做到了。因为这么多杰出成果,他成了了苏州大学硕士、南京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按照时间推测,她的学位与这些垃圾成果是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的。或者说,没有梁教授所谓的垃圾,她成不了硕士、博士、博士后。后来的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等,与这些垃圾有没有关系,或者只有梁教授知道。大家可以理解梁教授初始科研的粗糙,但不会原谅造假的原罪。

因论文“404”被南京大学调查的网红教授,挑战了科研的底线

其三:现在的评价体系需要完善。从梁教授后来的科研表现可以看到,她的科研能力还是很强的,可是,为了博士毕业、评教授,戴帽子,必须有很多论文来支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100多篇需要调查的论文。在各学校都存在着为了凑数量赶时间的现象,然后就出现了一大堆科研垃圾,但是,这些垃圾和梁教授的垃圾并不一定是一回事。南京大学近年来发展缓慢,和这些评价体系有很大关系,前有物理学院两名院士候选人的内讧,今有一大堆同事对梁教授的批评。这,对南京大学的发展不力,应该反思,反思科研评价体系,改善评职称过程中急功近利的思想,改正固有的顽疾。

因论文“404”被南京大学调查的网红教授,挑战了科研的底线

南京大学已经开始调查梁教授的事情,结果出来之前,她还是教授,出来之后还是吗?拭目以待。这名教授挑战了科研的底线,希望,南京大学不会挑战底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