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享单车的危机

这样的公司前景应不很明朗——毕竟它不像阿里巴巴那样“财大气粗”。

中国共享单车的危机

近两年在中国大陆,共享单车公司受到广泛关注,但现在看来,其兴盛或如昙花一现。最近据媒体报导,小黄车ofo公司正在“生死线”上挣扎,而这其实并不奇怪。这一行业本来发展潜力、盈利空间有限,一时间竟然有多家公司涌现,而这从特定角度揭示了目前中国人的创业思路较为狭窄,且缺乏真正的创新思维,跟风从众却较流行。

浙江杭州、山西太原等城市的公共自行车,比中国大陆的共享单车出现早,经营模式其实也更合理。有桩的公共自行车对用户来说,尽管还车不够方便,但却有助于减少车辆丢失,且便于维修,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乱停乱放、私加车锁等现象出现——用户都知道,只要自行车未在停车桩内还车成功就处于计时(收费)阶段。这样看来,有桩公共自行车能在相当程度上减少“街头废钢”这类城市垃圾的出现。

而海量的无桩共享单车,由于乱停乱放、维修困难等,其中相当部分会在不长时间内转为巨量的城市垃圾,而这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不仅仅是共享单车公司的损失。这类商业模式存在严重问题的公司,阿里巴巴等还用巨额资金介入,说明后者在股市“圈钱”后对于选择投资项目不够深思熟虑。而广大投资者不仅应对共享单车公司前景看空,对阿里巴巴、美团网等介入共享单车行业的公司也应谨慎看待。

中国共享单车的危机

而关于小黄车ofo的最新消息不仅包括用户大量流失,还有就是合作商家不断与之分手(彼此间可能还会出现法律纠纷)。潜在投资者们,则对ofo兴趣不大——它或许只有倒闭这一条路了。

最后要指出的是,共享单车之所以会在中国大陆出现并风行一时,原因之一是在众多城市,公共自行车未发展起来。而公共自行车之所以未得到发展,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重视不够,投入较少,导致公共自行车租车、还车很不方便,进而导致使用率很低。在太原这种公共自行车运营较为成熟的城市,共享单车发展空间很小;而在北京这样公共自行车既少又形同摆设的城市,共享单车发展空间则相对较大,乃至有多家共享单车公司先后介入竞争。不过从长远来看,地方政府的“惰政”在给共享单车行业的兴起带来机会之余,最终造成的恐怕是地方上难以处理的共享单车“垃圾场”。

中国共享单车的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