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特色小鎮做砸忽視的3個要素

人是群居動物,人都害怕孤單,群體生活是人的天性,脫離社會的養老小鎮帶給老人的是孤獨的痛苦。中國人傳統的家庭觀念強,脫離家庭的養老只是短期旅遊而非長期養老,割裂老年人與家庭的紐帶造成的精神苦痛遠勝於肉體的病痛。如果說養老院有一道有形的牆,那麼老人脫離社會和家庭的孤獨感是一道無形的牆。在養老小鎮的規劃之初,所有要素應該圍繞營造社會和家庭氛圍展開,而非僅圍繞老人的醫療康養需求展開。

養老特色小鎮做砸忽視的3個要素

一、養老小鎮規劃中往往忽視家庭的親情的溫暖

再美的環境也填補不了老人孤獨的內心。現在的養老小鎮重視環境、醫療等要素的營造,往往忽視了親情要素的植入。而家庭成員給予老人的親情與交通距離的遠近有密切關係。要做到親情要素的植入必須在選址上讓老人養老既“離家”又不“離家”。

老齡化程度在分佈上具有大城市更高的特點,在區域上與經濟發展成正比關係,最好在長三角、京津、珠三角地區,以以北上廣一線城市為圓心,通勤半徑2小時左右的距離,可以週末當天往返的距離讓家庭成員前往小鎮與老人團聚,享受親情的溫暖。

選址要在長三角、京津、珠三角地區以及各個省會城市周邊通勤半徑2小時左右的距離有大量的地點具有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具備理想的養老小鎮開發條件。例如京津周邊的延慶、北戴河、承德等地;長三角有崇明、海鹽、安吉、德清等地;

二、養老小鎮規劃中忽視鄰里之情

中國向來有 " 遠親不如近鄰 " 的說法,對於兒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來說,鄰里間的關心和情誼就更加重要。這種互幫互助式的養老模式,不但可以解決養老的成本問題,又可以讓老年人體味到友情和親情,不再寂寞和孤獨。

所以在建築規劃上要避免現在的獨門獨戶或者走廊兩邊就是各個房間的模式,這樣缺少鄰里之間交流的空間只能讓鄰里之情變得冷漠。解決方法可以借鑑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庫門的特色,打開鄰居之間的牆,一個居住單元中有幾戶老人居住,推開房門有鄰里之間互動的院子弄堂,可以下棋聊天互相串門拉拉家常裡短,讓老年人體味到友情和親情。

三、養老小鎮得規劃中忽視老人社會歸屬感

除了打開鄰居之間的牆,養老小鎮還應當打開養老小鎮和社會之間的 " 牆 "。老年人的孤獨感,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和社會的脫節。有些老年人會因為不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而感到失落、無用和自責。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及年輕人,這樣他們覺得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了。養老小鎮可以為老年人創造一些非常簡單的工作的機會,就算是無償的義務工作,也會讓老年人體會到自身的價值,並由此感到由衷的快樂,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養老小鎮應該是社會和家庭的延伸,讓老人覺得自己不是被安排來到了一個無聊的地方,而是一個多姿多彩,和外面的世界一樣的多功能社區,這裡不僅有優美的山水環境、新鮮的空氣,也有有社會和家庭的氛圍,在這裡讓老年人擁有更多的自主性,不會有一種被約束、被捆綁的感覺。其實,和諧社會的本質不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身的和諧嗎?當我們去打造一份匠心之作的時候,迴歸對人本質的探索與思考才是我們所有初心的開始與歸宿。

養老特色小鎮做砸忽視的3個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