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增多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凡经历了妊娠、分娩这一特殊生理过程的女性,盆底的肌肉、血管、神经、骨骼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尤其是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的女性问题更为凸显。

高龄老人患子宫脱垂 专家出手除“难言之隐”

80岁的刘奶奶1年前发现阴道脱出一拳头大小肿物,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近2月来更是出现大小便困难症状,眼看老人的身体被病痛折磨、每况愈下,老人的子女到处为其求医问药,但由于老人80岁高龄,又伴有支气管扩张、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多家医院告知其手术及麻醉风险大,治疗需谨慎。

前不久,刘奶奶家人带领老人慕名来到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入院后,普妇盆底科沈宇飞主任医师经细致查体,耐心问诊,进一步确诊刘奶奶为子宫脱垂3度、阴道前后壁脱垂3度、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伴慢性支气管炎。在全面评估老人的病情后,告知其彻底解决子宫脱垂的方法只有手术,如不手术,将逐步影响老人的泌尿、消化系统等多脏器功能。

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增多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沈宇飞医疗团队手术中(图文无关)

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增多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沈宇飞医疗团队手术中(图文无关)

既要降低手术风险,又要解决老人的实际问题,这对科室来说也是一个难题,沈主任多次组织科内小组进行讨论和思考,并与麻醉科共同沟通商讨手术方案。最终决定采用最适合老人的手术方式——全盆底重建术。经周密准备,手术顺利进行,在麻醉科、手术室的密切配合下,医疗团队于全麻下精准施术,彻底解决了刘奶奶的痛苦。

姑侄三人“组队”看病 病因竟是“社交癌”

今年52岁的周大妈,乐观开朗,现在退休在家,子女不在身边,平时没有什么特别爱好,就是喜欢跟家人旅旅游,或者晚上和周围的姐妹们在小区跳跳广场舞。但是最近半年,大家却发现周大妈很少来跳舞了。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大家都很奇怪,就去问周大妈,她却支支吾吾不愿说。

原来,最近半年,周大妈发现只要是咳嗽或大声打喷嚏都会有小便溢出,散步时只要走得快一点也会有小便流下来,裤子经常湿淋淋的,更别提跳舞了。此外,每次跟家人一同出去旅游,她都要跟自己的姐姐和姑妈“抢”厕所,一问才知道原来她们也有类似的情况。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带她们三人来到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周大妈姑侄三人均属于重度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增多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健康宣教及出院前检查(图文无关)

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增多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健康宣教及出院前检查(图文无关)

沈主任介绍,尿失禁是一种不能由意志控制的漏尿现象,其发病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会给患者带来社交活动和个人卫生方面的困扰,让患者羞于走向社会,因而又被称为“社交癌”。由于周女士三人对尿失禁没有足够重视,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需住院手术方可改善病情。最终,沈主任带领医疗团队,为周女士三人成功实施TVT-O尿道中段悬吊术。通过一周的康复,姑侄三人现已顺利出院,漏尿现象明显好转,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盆底功能障碍人群增多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门诊每天都能接诊不少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其中不乏年轻产妇。”沈主任说,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不再是中老年女性的“专利”,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二胎”妈妈也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盆底疼痛”等问题。据统计,截止今年9月,医院普妇盆底科门诊量已超去年全年门诊总量;共开展盆底手术200余例,同比增长30%。

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增多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盆 底 肌 训 练

盆底肌训练优点——

通过自主的、反复的盆底肌肉群收缩和舒张,增强支持尿道、膀胱、子宫直肠的盆底肌张力,增加尿道阻力。

适应人群——

  1. 长期留置尿管
  2. 压力性尿失禁
  3. 阴道前后壁膨隆

“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加强盆底功能训练、及早发现治疗是关键。”沈主任强调,广大女性可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慢性腹压增高类疾病(如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或进行盆底肌训练来锻炼盆底功能。对于无法掌握盆底肌训练,无法坚持自行盆底功能锻炼的女性,可以到医院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加强盆底功能,预防肌萎缩,减少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情况的发生,或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出现疑似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时,应及时去医院确诊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