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物」血染潴龙河的冀中军区第9分区30大队大队长刘亦珂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河北人物」血染潴龙河的冀中军区第9分区30大队大队长刘亦珂

刘亦珂画像

血染潴龙河的冀中军区第9分区30大队

大队长刘亦珂

刘亦珂(1913—1939.8.6),原名刘常和,安新县北冯村人。在本村完小读书时,由于受到本族兄弟、共产党员刘亦瑜的影响、教育,思想进步。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任(丘)高(阳)安(新)中心县委委员。1931年完小毕业后,党组织派他和王文波在本村开设一个小杂货辅作为掩护,秘密进行党的工作。他经常印写宣传品,分送各地党组织,并把传单上的“红军好”和“穷人难”等歌曲教给穷人唱。1932年夏,地主在雇短工收麦时,故意压低工价,刘亦珂和党组织研究后决定组织穷人们罢市。最后地主被迫提高工价,罢市取得了胜利。1933年秋后,刘亦珂和宋文庄、刘亦瑜、王家骥等人组织北冯、百尺、小关、青塔一带的熬盐户和穷苦人成立硝盐工会,开展对官盐店、盐警局的斗争。1934年12月,刘亦珂和王家骥、刘亦瑜、宋文庄等人领导北冯、南冯、同口、三义村、韩堡、曲提、韩村等7个村庄的农民为解决缺粮而大闹县衙门的斗争,并取得胜利。1935年,刘亦珂任中共河北省委交通员。他经常扮作商人、农民,带着党的机密文件与情报到各地传送。1935年春,他被派到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不久,在上海被捕,因查无实据被释放。出狱后,回到原籍继续领导农民开展革命斗争。利用冬日和农闲季节,明着组织乡间游艺,如跑竹马、耍狮子,暗里组织民众武装,成立“少林会”。“少林会”里明着练习武功,暗中则学习射击和修造枪支等。他从党员中挑选骨干,组织起小股秘密武装;同时利用“少林会”为掩护,发展党组织,为开展武装斗争打下了良好地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亦珂协助孟庆山开办游击战争训练班,培养抗战骨干。和阎钧、王工学等组织安新县抗日政府,并任安新人民自卫团团长。1937年9月,率安新自卫团开赴臧家庄、膳马庙一带抗击日军,歼敌50多人,首战告捷。河北游击军建立后,刘亦珂任第3师师长。1938年5月,任冀中军区第9分区30大队大队长,在安新、雄县、新城、河间、肃宁等地抗击日军。1939年4月,率部参加了贺龙指挥的齐会战斗。8月6日,刘亦坷奉命率部向驻守在高阳县旧城镇的日伪军进攻。夜12点发起总攻,他亲率第4营从正面攻击,第1、2、3营从左右后三面包剿,把800多日伪军包围在中间。清晨,敌军溃败,弃城而逃。追击途中,为将逃跑之敌截住,刘亦珂率人找来船只,准备渡过潴龙河。在船上,他大声招呼大家:“同志们,快点,抄近道堵住敌人!”不料,从高阳城赶来支援的日军此时已到了河边,他们看到船上我军队伍,架上机枪疯狂扫射。刘亦珂此时也发现了敌人,命令道:“掉转船头,撤退!”话未说完,几颗子弹打中他前胸,鲜血染红了小船,溶入清清的潴龙河。刘亦珂说:“赶快撤退,以后再收拾他们!”说罢,停止了呼吸,年仅26岁。

「河北人物」血染潴龙河的冀中军区第9分区30大队大队长刘亦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