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自研澎湃晶片只是曇花一現,後面我們怎麼就聽不到它的動靜了

確實,小米的芯片——澎湃芯片,只推出了S1,搭載在小米5C上。之前都傳出過準備要出S2的,但是一直都沒有推出,一直只有各種傳聞。S1是小米的第一款自研芯片,有試水的成為,發熱量大、性能一般般,功能控制一般般。但是考慮是第一款,大家還是理解的。大家期待S2會有麒麟960的表現,但是一直都沒有。

小米自研澎湃芯片只是曇花一現,後面我們怎麼就聽不到它的動靜了

小米上市的時候公佈了財報,可以知道營銷費用竟然比科研費用還高,研發費用不多;同時,小米準備上市了,需要集中資金,儘可能保持盈利和利潤,讓股票在市場上更加好看;

同時,芯片的研發費用太巨大了,而且耗時太差,短時間看不到希望。我是希望小米繼續研發的,因為這有利於增強我國在芯片行業的話語權。小米當初做手機依賴飢餓營銷起家的,一路高歌猛進做到今年上市。中途在 2015 年的時候,小米也開始做了一個澎湃芯片。

小米自研澎湃芯片只是曇花一現,後面我們怎麼就聽不到它的動靜了

小米發佈澎湃處理器的目的,就是為了證明自己在技術方面的研發能力,在繼小米MIX系列的創新之後,小米也有技術儲備實力。但是處理器想要商用,沒個七八年的沉澱不太可能。即便是強如華為,當初將海思處理器的定位放到了戰略高度,整整燒了十年的錢以及寧願損失市場也要全系華為手機壓上去親身造市場,最終才成就今天的地位。

小米自研澎湃芯片只是曇花一現,後面我們怎麼就聽不到它的動靜了

而小米相比華為在技術儲備上不能比,在投入資金上不能比,在推廣決心上不能比,所以當初只算是一個市場宣傳方面的佈局而已。另外,唯一搭載這顆澎湃S1處理器的小米5C在市場的表現上又不盡如人意,而小米當初又面臨著急切準備上市的目標。

小米自研澎湃芯片只是曇花一現,後面我們怎麼就聽不到它的動靜了

而且芯片的研發是需要時間和技術積累的。一款好的芯片,並不是說想研發就能研發出來的。而小米研發出來的這款,毫無疑問是非常普通的芯片,只是名字比較好聽,澎湃芯片。而用了這款澎湃芯片的手機出貨量也是很少,所以後來澎湃芯片就銷聲匿跡,成為了傳說了。

當初小米為什麼從大眾青睞熟知再到現在上市呢,初期考的就是飢餓營銷,但是再後來,智能手機迅速崛起之後,小米就加磅物聯網了。如今的小米,卻已經不再依靠智能手機才能存活。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小米很多的智能東西已經走形很多的家庭。

小米自研澎湃芯片只是曇花一現,後面我們怎麼就聽不到它的動靜了

從小米充電寶到小米插座小米路由小米攝像頭,從小米電視到小米音箱小米淨化器等等,小米瞄準的是未來的智能家居和物聯網時代,並且小米在這些方面的佈局已經非常完善了。所以,芯片研發需要時間,需要技術。即使是使用ARM的公版架構,自研芯片也並不簡單,不是招一幫技術人員,花上一點錢就可以搞定。

國外曾有專業文章介紹:28nm工藝製程下設計開發芯片,要投入5130萬美元;16nm工藝製程下,設計開發費用接近翻倍,需要1億美元;7nm工藝製程下,設計開發的費用飆升到2.97億美元;5nm工藝製程下,設計開發的費用又飆升到5.42億美元。基本上,芯片製程工藝前進一代,相應的芯片設計開發費用翻倍。澎湃S1處理器採用28nm製程工藝,這就意味著雷軍至少為它花了5130萬美元。

小米自研澎湃芯片只是曇花一現,後面我們怎麼就聽不到它的動靜了

不過現在小米上市成功,後期再次沉下心來推動澎湃的研發也不是沒有可能。相比於其它手機品牌來說,我個人還是很看好小米的研發前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