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捏—面—人!”

兒時的記憶中,巷子裡常常傳來這樣的吆喝聲,伴隨著好聽的撥浪鼓,孩子們從四面八方聚過來,圍著麵塑藝人,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那時候的捏麵人挑擔提盒,走街串巷,雖深受群眾喜愛,卻只是被看成一種小玩意兒,難登大雅之堂。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如今,麵塑藝術作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重視,小玩意兒也走入了藝術殿堂。

真敢拉人物採訪系列

左氏麵塑第五代傳人——左安勝


距離臨沂市區大約70公里的沂南,有一處紅石寨,自山門而入,踏著石板臺階上去第一個拐角右手邊,“左氏麵塑坊”的招牌赫然眼前,這裡就是左師傅的工作室。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屋子不太大,裡面擺滿了左師傅的麵塑作品,遊客人來人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招牌讓人難以忽視。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每天早上8點,左師傅會乘坐班車來到工作室,開始一天的創作。

進門左手邊有一張簡單的桌子,這就是左師傅的工作臺。桌子上放著麵糰和製作麵塑需要的工具,每天除了回答遊客的詢問,其他時間就是安靜的忙著手中的麵塑。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房間正中央有張大桌子,擺滿十二生肖和各種卡通麵人,這是最受小朋友喜愛的地方,一波遊客進來,保證立時圍滿了小朋友,在眾多面人中尋找自己最喜歡的哪一個,然後心滿意足的抱走。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這就是左氏麵塑坊裡每天上演的生活日常,有對藝術追求的左師傅,有活潑好奇的遊客,充滿歡笑與傳承。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出生在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張莊鎮左家峪子村的左師傅今年已經48歲了,而麵塑則陪伴了左師傅48年。

作為左氏麵塑第五代傳人,左師傅從小就受到爺爺和父親的影響,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自己創作。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16歲的時候,左師傅參加工作進入沂南縣國營化肥廠上班,空閒時間依然放不下面塑手藝,只要有時間就在家裡創作。

一個人想要做什麼,全世界都會為他讓路。心之所向,必嚮往之,他所靠近的,也會慢慢向他招手。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2013年,左師傅萌生創辦工作室的想法,到2015年下決心正式辭去工作,左師傅這個決定,猶豫了3年時間。

一邊是穩定的鐵飯碗,一邊是朝不保夕的小買賣,在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不管是他的家人還是左師傅自己,都沒有足夠的自信保證哪一個選擇是對的。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但就是在這三年中,發生了一件事情,或許是讓左師傅下定決心的原因。

2014年,左氏麵塑成為臨沂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此,只是在家做的小玩意成為大家的認可的藝術。

左師傅說:我做工作室是因為我喜歡,也是因為我要把它傳承下去,如今會的人越來也少,總不能讓這門手藝在自己手上失傳。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我們對面塑的製作充滿好奇,左師傅馬上為我們展示了一番。

桌子上擺著早已調製好的各色麵糰,左師傅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僅僅幾分鐘,一個可愛的大公雞就出現在我們眼前。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不似與我們家裡那種一干掉就會裂口的麵糰,一個好的麵塑作品不黴、不裂、不變形、不褪色,有的甚至能保存上百年。

這些麵糰都有講究的配方,包括麵糰的軟硬都是靠麵塑藝人多年的經驗拿捏的,做了無數遍,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左師傅的創作內容,主要分為沂蒙抗戰故事、歷史人物、金陵十二釵、西遊記、十二生肖,每一件都栩栩如生。

左師傅說:認真才能做對,用心才能做好。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每一個作品在開始之前,一定要先想好,結合歷史、年齡、場景、性格,以此來推斷整個人物的性格和狀態。如果沒有提前想好,肯定無法做出合格的作品。

想要做好麵塑,還需要學習很多技能,木工、彩繪……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左師傅說:在很多人眼裡自己可能就是個捏麵人的,但是為了捏好一個麵人,要學習掌握的東西可真不是一個麵糰那麼簡單。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談及這麼多年的麵塑生活,我們想知道最讓左師傅難忘的事情。左師傅想了半天才表示,要說最是難忘的恐怕就是突破瓶頸時候的那種欣喜的感覺了。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想把麵糰捏出形狀容易,為它賦予靈性卻不容易,每到瓶頸,怎麼也捏不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

說不出哪裡不好,卻總是感覺不對,於是一遍遍的做,反反覆覆的揣摩,不知道會過多久,但終於會有一天豁然開朗。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這或許是一種能讓人上癮的感覺吧,但是敢拉君也深知,一項手藝的瓶頸期從來不是出現一次的,如同螺旋上升的狀態,隨時都可能出現瓶頸。

正式因為這一次次的瓶頸,一次次的突破,才有了今天左師傅栩栩如生的手藝,在這背後,不知要經歷多少孤寂的鑽研。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愛上面塑可能是一分鐘的事,但守護非遺藝術,卻是一生的事。

這些年來,傳承與創新是左師傅的重要工作,為此,左師傅曾去山藝參加培訓,提升自我,2014年,左師傅參加全國比賽,現場製作沂蒙母親,並獲得全國二等獎的好成績。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同時被聘為當地學校的客座教授,為孩子們宣傳麵塑藝術。

我們去採訪左師傅的時候,工作室裡還坐著一個小夥子。那是左師傅的兒子,今年15歲,左氏麵塑第六代傳人。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看到我們略顯靦腆的小夥子在拿起麵糰的一瞬間表情變得專注起來,製作過程一絲不苟,左師傅在一旁,對兒子的作品進行著指導和點評。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從兩代人的互動中,我們看到了麵塑藝術的傳承,相信未來,這位小夥子肯定與他的父親一樣,將麵塑藝術繼續發揚下去,讓更多的人喜歡。


傳承百年麵塑手藝!這個臨沂人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麵塑,指尖上游走的藝術,帶著對自然天地的敬畏,保留著千百年的文化藝術精髓,承載人間煙火風土人情,為人們生活增添無數情味,值得我們去守護。

像左師傅這樣的民間藝術家,正是著眼於藝術的精髓,傳承傳統藝術,才讓那些非遺物質的美好,在人間撒播,而不至於在時尚潮流的沖刷下慢慢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