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知道第五篇—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准备?

行前知道第五篇—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准备?

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乡,突然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心理难免会有落差。

这是考验,也是成长。

所以,为了能让大家可以更好的适应国外的生活,提醒各位小伙伴要尽早开始心理铺垫,为之后远离亲朋好友,“孤军奋战”的留学生活做好准备。

可能,出国前后你会出现以下的焦虑症状:

1.目标不明确,对未来充满恐惧

2.刚到国外孤寂感十足,交际圈变小

3.磨不开面子开口和人交流,强烈的思乡情绪

4.学习很难,跟不上

5.饮食、习俗不习惯

对于每一个留学生家庭来讲,送孩子出国读书,都是家里的大事件。通常情况下,学习和考试上的准备是首当其冲的,学生们在物质上的准备也比较充分,但心理上的准备却容易被忽视。

什么样的心理状况才具备出国的条件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具备这样三个基本的心理品质:

一、稳定的。尽情绪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紧张等负性情绪,但不会持续长久。

二、能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不因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三、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理解他人,能与他人和平相处。

行前知道第五篇—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准备?

" 除了学会地道的表达方式,自律、在陌生环境中能耐得住寂寞,享受独处时光是非常重要的。"资深专家表示,和自己相处是一种能力。在陌生环境中,身边没有家人、朋友的陪伴,这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充分利用宝贵的留学时间,提升自己的前提。

中国留学生大多比较含蓄,在主观表达方面偏弱,上课不发言,给他人一种"人云亦云"的感觉,这样的行为可能会阻碍学生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建议留学生们在这方面需要扬长避短,克服心里障碍,勇于表达,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参与社团活动、交流项目,广交朋友,多培养一些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习惯。即便遭遇否定或挫折,也要学会在失败中学习,快速恢复状态,重新开始并坚持下去。专家称,相比在国内学习,出国留学其实只是换了一个人生的赛道,最终到达的目标并无差异。无论在哪里学习,都要保持平常心、认真和坚韧的学习及生活态度。

出国,是一次巨大的和熟悉环境分离的过程,也是一次新的融入,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负性情绪:失落、难过、挫败等,如果你在国内可以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并可以在人际互动中获得力量和支持,那么,你就具备了出国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