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新闻的省委书记”出书!今日中央文史馆员撰文祝贺

【编辑/张喜斌 统筹/刘姝蓉】今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汇集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同志近50年工作足迹和理论智慧的原创作品《徐光春文集》,共5卷300余万字,历经一年半的精心编辑,由红旗出版社最新出版,10月28日在中原大地郑州隆重首发,同时举办了专家座谈会。

据悉,徐光春曾担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巡视组组长等职。在河南任职期间,其曾多次借助媒体力量为河南“正名”。


“最懂新闻的省委书记”出书!今日中央文史馆员撰文祝贺


出版座谈会前,徐光春与新老“光明人”合影

5卷300万字《徐光春文集》首发

据了解,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出席并讲话,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国家广电总局原副局长胡占凡、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慎明,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翟惠生、中宣部副秘书长赵奇、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赵德润、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吴潜涛等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与会。

徐光春同志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委原书记。编辑出版本套丛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最懂新闻的省委书记”出书!今日中央文史馆员撰文祝贺


《徐光春文集》收录作者1991年9月至2018年8月的文章、讲话、报告共355篇,分为理论学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治省理政五卷,扑面而来的是改革开放大潮的气息,可以看到历史发展足迹,是光春同志一生工作过的领域里的学习体会,体现了这六个特点: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时代性、创新性和权威性。

与会专家围绕《徐光春文集》进行了热烈深入的研讨,对该书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学者们表示,这一文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理论深邃、见识独特、经验宝贵,全面反映了作者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深厚扎实的实践基础、重要岗位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

徐光春同志向河南大学、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河南省农家书屋等单位代表赠送了《徐光春文集》。

《徐光春文集》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红旗出版社承办。


“最懂新闻的省委书记”出书!今日中央文史馆员撰文祝贺


座谈会现场

徐光春曾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等职

公开资料显示:徐光春,1944年11月生,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高级记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顾问,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名誉院长。

曾先后担任新华社安徽分社党组书记兼副社长,上海分社、北京分社党组书记兼社长,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总编辑;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机关党委书记,分管新闻出版、机关党委工作;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兼局长。

2004年起,徐光春担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2010年起,徐光春担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巡视组组长。

此外,徐光春还是党的十五大新闻发言人,十五届中纪委委员,党的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徐光春是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者、新闻理论与实践专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发表大量论文,编辑出版《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理论文库:徐光春自选集》《新闻纵横谈》《文化的力量》《河南五年间》等16部著作。


“最懂新闻的省委书记”出书!今日中央文史馆员撰文祝贺


2016年4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赵德润为徐光春颁轩辕奖

2016年4月,在第十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上,著名考古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长李伯谦先生和河南省委原书记、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席顾问徐光春先生被授予轩辕奖。

徐光春曾多次为河南正名发声

2015年7月,光明网曾发文《徐光春:坚信文化的力量》。文章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力量所在。”在不久前河南大学的一场报告中,已逾古稀之年的河南省委原书记、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依然像以往一样强调要用先进文化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962年读高中二年级时,徐光春就受聘担任《杭州日报》特约记者,后来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他先后担任新华社记者、安徽分社副社长、上海分社社长、北京分社社长,光明日报总编辑,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

“文化不仅仅是听听戏、唱唱歌、看看表演而已。”在徐光春看来,文化是作为一种精神的力量,文化是支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或许与他在过去40多年一直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有关,尽管面临着从中宣部副部长到省委书记角色的转换,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对河南的文化积淀报以持续的关注。

“中原文化上海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世界传统武术节”“中原文化宝岛行”“中原文化港澳行”等一系列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活动相继展开。徐光春对河南文化的营销并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传统模式,并非仅仅将关注点全部放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招商上,而是更在于通过对河南文化的营销建设“文化河南”,复兴中原文化。因为在他看来,“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离不开中原文化的复兴”。

2006年10月,在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河南省委正式提出了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两个跨越”的重大决策。文化产业不仅要发展成为河南的支柱产业,文化强省也上升为指导河南未来发展的两个最高战略之一。

然而,文化强省建设对于当时的河南来说,并非只是发展文化产业、文化强省的问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河南是全国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丑化河南人从偏见上升为地域歧视。

为改善和提升河南形象,徐光春充分借助媒体力量宣传“优秀河南人”为河南正名,更重要的是借助“古老而新生的河南”“优秀河南人”推动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充分发挥出河南的文化优势,通过对河南文化的营销,彻底改变河南的外部形象,由此被坊间誉为“最懂新闻的省委书记”。

“作为中华文明的‘根文化’所在地,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就是要重塑河南的精神观念,复兴中原文化,重新成为中华文明的引领者。”不管是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还是在“中原文化上海行”等大型活动中,徐光春都会将“新河南”的理念作为重点进行阐述。“河南一定能够建设成为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

“农民工书记”,全国率先取消农业税,为河南正名……时至今日,中原形象焕然一新,提起徐光春当年的种种事迹,河南各界仍是津津乐道。

离开河南省委书记岗位5年多的徐光春,依然在为文化事业贡献力量。到大学校园、图书馆作报告,出版著作,他依然忙碌。徐光春告诉记者,他讲得最多的,还是文化,从“一部中国史,半部河南史”到“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再到“文化的力量”,他始终坚信“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闻链接:充满家国情怀的《徐光春文集》

为祝贺《徐光春文集》的出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赵德润还专门撰文《充满家国情怀的》。文章全文如下——

我衷心祝贺《徐光春文集》的出版!这部充满家国情怀文集的出版,是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一件盛事,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党的高级干部中,并非所有人都有著作出版;领导干部的著作,并非所有人都是亲自动手,且具备这样的思想理论水平。真正能放到书架上,可以当教科书和重要史料阅读的只是少数。《徐光春文集》就是这样的著作。

我和光春同志有些渊源。我们同时在新华社工作过;又先后在光明日报工作;他在中宣部担任主管新闻宣传的副部长期间,我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他从国家广电总局局长调任河南省委书记,河南又是我曾经工作了十八年的第二故乡。

光春同志文集《理论学术》《新闻岀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治省理政》五卷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思想文化战线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原大省河南重要的历史变迁。一篇篇文章生动地说明,作者是个有信仰、有作为、有担当、有情怀的领导干部。

在担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期间,光春同志以政治家办报的格局和开拓创新精神,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报道。在全国的报纸中光明日报首先告别铅与火,实现了激光照排;最早建立了电脑采编工作平台。这些改革都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

2004年12月,他去河南赴任我到机场送行,我谈起值夜班时把一篇新华社短新闻《上海的先民是河南人》安排到一版,他听了很感兴趣,让我抓紧发给他,当时如何认识和对待河南人正是一个热点话题。他十分看重河南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历史地位,作出“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论断。他在大力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提出要把文化大省建设成文化强省。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他的任内实现了由河南省和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主办,使这一盛典成为全世界华人认祖归宗的盛大节日。

从省委书记岗位退下来之后,光春同志除继续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还担任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席顾问,协助许嘉璐副委员长主持研究会工作。在他的主持下,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和拜祖大典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认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光春同志有多篇论著阐述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他说:“我们不能忘了两个‘老祖宗’:一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炎黄,另一是中国共产党的老祖宗马恩。忘了炎黄老祖宗,我们就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忘了马恩老祖宗,我们就不知道要往哪里去。不忘老祖宗就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结合起来。”

黄帝文化国际论坛设立了研究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高奖—轩辕文化奖,光春同志以杰出的贡献获此殊荣。颁奖词说: “他曾经驰骋于党的新闻宣传战线四十余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留下大量新闻佳作,发表上千幅摄影图片,笔耕不辍记录时代足印。他在中部崛起战略关键时期,主政中原大省河南,力推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建设,靠发展赢得尊重。著写《一部河南史 半部中国史》,让河南挺起精神的脊梁。他始终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力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出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席顾问,推动创立中华黄帝故里建设促进会,让黄帝精神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

光春同志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广大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他退掉北京的房子,选择生活在河南。我认为,这需要有两个认可:一是他对河南这块土地和人民的认可,二是河南干部群众对他的认可。实践证明,这两个认可名副其实。生活在中原这块热土,始终与人民打成一片,他将永葆共产党人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