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牛小切士兵的餐桌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在日本历史上,武士占据着绝对重要的角色,自保元之乱和平治之乱后,日本进入“武者之世”,直至明治维新的几百年时间里,政权一直掌握在武士的手中。不过,虽然武士阶层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已影响到日本后世的方方面面,至今提到武士仍是日本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对武士的研究更是深入细致,除了权利斗争等之外,连吃穿住行也包罗在内。在此,笔者想聊聊武士之中等级相对较高的旗本与下级武士的日常饮食。所谓旗本,简单来说是江户时代德川将军直属的家臣团中的一个武士等级,定居江户,主要在幕府工作,护城护将军。另外,旗本中领地石高特别高的称为“大身旗本”,他们的饮食生活与大名相接近,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

旗本的早餐:两菜一汤

据说任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御伽众(陪将军闲聊的一种闲职,钱多事少)的大名们每日带便当登上江户城,到饭点时就在城中名为萩之间的房间吃饭。某天,一名御伽众带的便当中有鲑鱼块,引得其他御伽众羡慕不已。先不去考究此事的真假,但此事反映了江户初期武士的饮食其实相当简朴,将军、大名尚且如此,一般武士的饮食生活更是单调朴素。而且,在这一时期,武士也好,平民也好,一直延续着战国时代的习惯,每日进食两餐,即早餐和晚餐。习惯了一日三餐的现代人可能会表示同情:古人经常饿得难受吧。其实不然,当时一个成人一日领取的粮食有5合(1合约等于0.18升),比现代人的饭量大,一餐吃下较多米饭的话,应该不会感到饥饿。根据记录,武士们的早餐在上午8时左右,晚饭在下午2时左右。早餐与现代人无异,晚餐则提前许多,很多现代人在这个点也只是吃了中餐而已。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 引得御伽众羡慕不已的鲑鱼块。

从元禄时代(1688~1704)之后,随着作为照明用途的菜籽油的普及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繁荣,普通武士的饮食生活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首先,两餐变为三餐;其次,菜品内容也丰富起来;最后,主食从糙米改为精制白米,吃上了以前看来非常珍贵的应季食物。说起白米,将军和大名等上层武士早在宽文年间(1661~1673)已开始食用,据说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光喜吃白米饭,最后患上了脚气病。另外,元禄年间还有一个突出的特色,越来越多的武士在外下馆子解决吃饭问题。专门的饭馆和外卖店最先出现在京都和大阪,这个风潮逐渐扩散到江户,之后,这些为武士和普通市民提供便利的餐馆越开越多,到了江户末期的文化文政年间(1804~1830),单是江户城就达到6000家左右。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 繁华热闹的江户街头。

不过,随时为将军、大名战斗是武士的使命,这一点即使在和平时期也没有改变。将军和大名们担心过于富足的生活会使武士丧失应有的战斗力,于是经常下达节俭令,以振作武士之精神,不过有时是因为幕府或各藩财政紧逼才下达此令。宽文三年(1663)的节俭令规定:“旗本节日宴席规格以五菜两汤为宜。”宽文八年(1668)备前藩(今冈山县)的池田光政对家臣下达的节俭令更为严格,其中规定宴客时:“家老为三菜两汤,外加一下酒菜;千石以上三菜一汤外加一下酒菜;五百石以上为两菜一汤外加一下酒菜,此外,取消拼盘、后段(餐后甜点)”。其他藩也基本如此。请客时的菜单都如此简单,个人平时的饮食更加朴素,不过,视经济状况多少有些差异。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 旗本的一餐。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 比旗本低一等级的御家人的住宅。以现在的角度来看,可算是豪宅了,看院子的空间,足以种植果蔬。

2000石以上的旗本一般住大房子,有大院子,有许多这一等级的旗本在自家院子开菜园,蔬菜瓜果什么的可以自给自足,其中有些还自行制作味噌。那么,旗本的一日三餐吃些什么呢?早餐有白米饭、味噌汤、主菜、副菜及腌菜,主菜为鱼类,有水煮鲣鱼或烤鰤鱼,副菜一般是豆腐或蒟蒻等;晚餐有时配有酒,三菜一汤,有新鲜的刺身等;在自家吃午饭的时候,多是咸鲑鱼或腌菜加茶泡饭。通常在自家吃饭时,家族成员每人有一个称为“膳”的单人餐桌,桌上放置各人的饭菜,虽然也是围坐在一起吃,不过,父子、夫妻之间会拉开一定的距离,以示一家之主的权威。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 从上图来看,即使是大身旗本也并非餐餐大鱼大肉,不过质与量怎么也强过下级武士,而且从菜谱来看,都是些吃了不容易发胖、健康的食物。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 古代日本与现代不同,就餐时每人一膳。虽然全家没有围坐在一张餐桌上,但也是在一起吃饭。通常妻子吃饭的位置需要与丈夫稍微拉开距离。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 日本人称为“膳”的单人餐桌。餐具的摆放也有一定的规定。

追求美食的下级武士

在元禄年间,虽有许多条条框框限制着武士,但他们可以自由去做一些喜欢的事情,至于做什么视自身才能而定。有人热衷于兴趣,有人勤于职守,总之,石高100石上下的下级武士在这方面的倾向尤为强烈。

尾张名古屋藩有一个名为朝日文左卫门(1674~1718年)的年收100石的畳奉行。畳奉行是江户幕府的一种职称,管理江户城内房间和各官厅的榻榻米,同时也负责制作榻榻米和更换榻榻米的席面等。他生活拮据却一门心思追求美食,并将自己追求的过程详细的记录下来,即《鹦鹉笼中记》。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 现代出版的《鹦鹉笼中记》中较古老的一套。此书是研究元禄时期下级武士生活极有价值的名书,除了饮食生活,还记录了不少关于武士的风流韵事。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 文左卫门属于一个特例,一般下级武士的三餐令人吃惊的朴素。旗本级武士一日两餐有味噌汤,在当时味噌算是高档品,下级武士一日吃一次味噌汤就算是好的了。

文左卫门在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之余去追求自己的爱好,从《鹦鹉笼中记》一书来看,其倾向追求“食材”,料理视到手的食材而定。他还非常爱喝酒,也因为饮酒过度,在正值壮年的45岁就死了。而他的父亲定右卫门气定神闲的活至81岁。

在此列举部分《鹦鹉笼中记》中文左卫门记录的料理名。

1、鱼圆=将鱼肉捣碎揉成圆形的鱼丸。

2、海鲜汤=用白萝卜或牛蒡、豆腐、鲍鱼、鱼圆等炖成汤,以味噌调味。

3、鸭杂碎汤=禽类内脏煮的汤,主要使用鸭内脏。

4、烤鳗鱼=将鳗鱼的鱼中骨剔除,串起来烧熟。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 文左门卫自己下厨做的料理之一。

在当时还说还真是奢侈的食物。此外,文左卫门还记录了夜班食用的便当食谱:有干萝卜叶(或茎)汤;炖菜有煮白罗卜、牛蒡、豆腐、蒟蒻、红薯;两条烤鲻鱼(整条烤);凉拌蚬贝;腌菜;酒等,他经常与一起值夜班的同事一起吃吃喝喝。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都是他自己亲手下厨制作的。当时大多数下级武士对下厨嗤之以鼻,在他们的观念中那是女人的活。许多单身武士并不在家自己煮饭吃,或者利用“贿屋”(当时的一种外卖快餐店),或者利用“振卖”(挑着饭菜大街小巷叫卖的小商贩)、“菜屋”(一种专业炖菜饭馆)解决三餐。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 江户时代的“振卖”。

总的来说,大多数下级武士经济状况不佳,常常需要缩衣节食。不过,中下级武士穷是穷,但他们住的房子较其他阶级的平民要大得多,连年收30石的下级武士也能住在100平左右带院子的房子里,因此大多数中下级武士也和旗本一样,在自家院里种菜,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早上通常吃泡饭加腌菜,中午吃汤泡饭加腌菜,晚上吃茶泡饭加腌菜,上级武士才有豆腐、炖菜、(价格便宜的)鱼吃。


武士奇葩的饮食禁忌

在武士社会,上至将军下至下级武士有许多麻烦的饮食禁忌,他们在大多数场合下能够遵守,但凡事都有例外,有少数武士也敢挑战这些禁忌,这其中的故事相当有趣。

1、武士讨厌金枪鱼

以前,日本人不称金枪鱼为“マグロ”而称为“シビ”。据江户时代初期的《庆长见闻集》一书记载,“误把シビ的叫卖声听成了“死日”,自以为不吉利。”对于以战斗作为生存意义的武士而言,“死”是最让他们忌讳的文字。

不过,江户中期以后,金枪鱼的称呼以“マグロ”为主,再加上酱酒的普及,武士们也没有了这个禁忌,和平民一样大快朵颐。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 同一种鱼因为不同的名称而避讳,虽然极不自由,但武士更看重的是一个好的兆头。

2、不吃窝斑鰶

窝斑鰶是一种体长15厘米左右的海鱼,在日本,对此鱼的不同生长阶级有不同的称呼,其中长到7~10厘米时称为“コハダ”,最终阶段称为“コノシロ”。在江户时代,以“コハダ”制作的“コハダ寿司”在花柳界人气极高,不过,不论是“コハダ”还是“コノシロ”,武士们一律拒绝。“コノシロ”与“この城”同音,“この城”又指自己所属藩的城堡,在武士看来,怎么能吃自己的城堡呢?因此,对于这种鱼,他们的内心是抗拒的。另外,日本人还称这种鱼为“腹切鱼”,是那些被命切腹的武士最后吃到的食物。照这样来看,这种鱼的名字还真是不吉利。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 窝斑鰶的幼鱼做成的握寿司,这可是高级寿司。

3、危险的诱惑——河豚

保护主公是武士的本分,为此他们要战斗到底,甚至牺牲生命。这样的武士若是因为吃了河豚而送命,那将是莫大的耻辱。可是,河豚太美味,“想吃,又不舍”(《毛吹草》),因为河豚含有剧毒。话虽如此,仍有人敌不过河豚的美味,大胆涉险。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样的川柳(江户中期之后流行的没有终助词的口头短诗):大名的不足是河豚的美味。按规定,大名禁止吃河豚,若因为吃河豚被毒死,名下藩将有废除之险。此外,明知有毒仍冒险去品尝美味就如同通奸,于是,又诞生了这样的川柳:河豚的美味等同于通奸。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 河豚含有剧毒,一旦中毒极有可能身亡,但其肉质鲜美,仍让许多人冒险一试。武士的身份越高,越容易买到河豚,但高级武士却被明令禁止吃河豚,真是讽刺呀。

4、武士喜欢“刺身”的原因

日本料理尤为重视食材的天然味道,将鲜鱼肉切成适宜进食大小的“刺身”就是最佳象征。“刺身”其实是武士用语,他们忌讳“切”,所以改用“刺”。有些地方还称为“作身”或“御作”,不管哪一种都不会使用“切”。在古书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除了上面的例子,还称作“差身”、“差味”、“指身”、“打身”等等。

到了江户后期,江户的城下町出现了“刺身屋”,用金枪鱼和鲣鱼等作为食材,深受市民的欢迎,武士们也经常到“刺身屋”消费。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