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招商引资精准发力

本报讯(记者李铭)“通化作为中国医药城,市场很大,前景很好,市委、市政府对我们整个项目的推进一直非常关心和支持,投资环境让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所以我很有信心,一定可以在通化把企业做起来。”温州华南印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思锐对通化市“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十分满意。

年初以来,通化市委、市政府变“冬闲”为“冬忙”,主动研究招商引资新形势,立足实际,抢抓机遇,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坚持招商引资数量、质量并进,招商、安商并重,精准、集约并举,充分发挥好招商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一季度,该市实现集中签约53个项目,总投资669.6亿元,迎来“十三五”开局之年“开门红”。签约项目中,既有医药、食品、旅游等通化市传统优势项目,也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等重点发展的产业项目,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引领性和实干性,对通化市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推动绿色转型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行高层推动,掀起招商热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强调和部署招商引资工作,以“台资企业吉林行”和“世界500强企业走进吉林”为工作主线,在谋划项目、项目包装、宣传推介等方面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亲自与重要客商会见洽谈推进重点项目,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重点投资促进活动,率队赴北京、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进行叩门招商,在医药健康、金融投资、特色旅游开发、人参深加工、养生养老、健康服务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各县(市、区)党政领导聚焦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深入一线,亲自洽谈,积极组织具有本地特色的“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形成了以项目为中心、高层推动的浓厚氛围。

强化项目谋划,夯实工作基础。立足该市资源、生态、区位等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围绕大健康产业、资源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招商项目超前谋划、论证和储备,使招商项目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提升引资档次,促进转型升级。根据通化市产业发展定位,立足医药、食品、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加强与港澳台、日韩和欧美的广泛联系,加大境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以重大项目的突破带动引资总量、规模和档次的提升,争取更多外资项目落户山城。在做好域外招商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已落户企业的二次招商工作。通过加强与已落户企业的沟通洽谈,帮助其寻找合适的项目,全力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壮大规模。

加强项目跟踪,巩固引资成果。继续加大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区域的工作力度,采取专业招商、订单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活动招商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项目对接,力争洽谈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形成梯次推进、有序接替、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招商格局。

抓好平台建设,加大产业招商。根据通化市产业发展规划,引领各级开发区准确定位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促进各开发区错位发展。根据医药高新区产业发展需要,引导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和战略投资者落户医药高新区,推动医药高新区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相关产业和高端产品为链条、协作企业为依托的发展格局。投资50亿元的通化杭萧钢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投资15亿元的通化人参文化主题产业园建设项目、投资1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暨五道江江南沉陷区治理及60MW光伏电站建设项目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的落户,不仅优化了该市引资结构,也标志着通化市招商引资、对外开放步入了绿色转型新阶段。

提高服务水平,确保达产达效。牢固树立“服务就是发展”的理念,以创新机制和完善制度为突破口。对引进的重点项目给予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打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营造尊重企业家、善待企业家、包容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使通化市成为招商引资的“环境洼地”、快捷高效的“服务高地”和聚才引凤的“项目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