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日」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應該怎麼做?

畢勝醫生門診信息

「卒中日」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应该怎么做?

門診時間:每週三 9:00—17:00

預約諮詢電話:010 - 5927 7060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在中國高發的腦血管疾病,以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為特點。大家的傳統觀念是,腦卒中是一種急性疾病,發病兇險,需要緊急送醫治療。但其實,腦卒中也是一種“慢性病”,為什麼這麼說呢?

2016年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卒中協會(AHA/ASA)首次在線發佈了“成人腦卒中康復指南”,該指南也於同年5月4日發表在《Stroke》雜誌上。筆者認為該指南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觀點是提出腦卒中是一種慢性病的觀點,“將腦卒中作為一種慢性病而非單純的急性事件來探索有效的治療模式”,這顛覆了我們傳統觀念。筆者曾於2017年12月邀請該指南制訂委員會主席Carolee Winstein教授,到北京演講,介紹該指南的制訂過程和主要內容。

「卒中日」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应该怎么做?

美國“成人腦卒中康復指南”制訂委員會主席Carolee Winstein教授2017年12月在北京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演講

實際上,即使在康復醫學非常發達的美國,很多腦卒中的倖存者難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動,有2/3腦卒中患者需要接受後續的康復治療,即使如此,發病4年後,還有超過30%的腦卒中倖存者在參與社會活動或完成社會角色方面有困難;在社區活動時,日常活動體力不足;腦卒中抑鬱症狀發生率高等問題。

「卒中日」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应该怎么做?

腦卒中在早期主要的醫療任務是穩定病情,進行集中的、多學科協作的綜合性治療。同時,在患者能夠耐受的情況下,儘早開始康復治療。

醫療方面進行合併症的管理,其中包括皮膚破損和攣縮的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尿、便失禁的治療;偏癱肩痛的預防和治療;腦卒中後中樞疼痛的治療;跌倒的預防;癲癇發作的預防;抑鬱、焦慮等情感抑鬱狀態的治療;腦卒中後骨質疏鬆症的預防和治療以及針對腦卒中再發的二級預防等。

腦卒中不但在早期有多方面臨床問題需要處理,在亞急性期到慢性期,會出現多樣、複雜的各種功能障礙,包括吞嚥困難、營養不良、認知障礙、交流障礙、失語症、構音障礙、言語失用、肢體失用、空間忽略、痙攣狀態、平衡問題和共濟失調、下肢移動困難、上肢日常生活活動困難、心肺功能受損、視覺障礙、聽力喪失等等。這一切都需要專業的康復團隊進行處理,才能使患者達到最佳的功能狀態。

「卒中日」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应该怎么做?

即使患者出院回到社區和家庭,並不意味著康復結束。家庭和看護者是腦卒中康復重要的組成部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適當的娛樂休閒活動、有氧鍛鍊、增強心肺功能、降低腦卒中復發風險是社區康復的重點;具備條件的患者經過職業再培訓和評估,爭取重返工作崗位。

腦卒中患者的一些功能障礙會持續存在,因此腦卒中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慢性病。腦卒中康復需要團隊的持續和協調一致性的努力,包括內科醫生、康復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心理學家、營養學家及社會工作者;同時還應包括患者、家人和朋友以及看護者。團隊成員充分溝通協調,才能挖掘出腦卒中患者最大的潛能,使之真正的迴歸社會。

醫生簡介

「卒中日」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应该怎么做?

畢勝醫生

畢勝醫生1987年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獲醫學學士學位,是軍醫進修學院康復醫學與理療學碩士,首都醫學大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博士,香港理工大學康復科學博士。曾擔任解放軍總醫院康復醫學中心主任,目前擔任國家康復醫院名譽院長、北京康復醫學會副會長兼康復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首屆疼痛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畢醫生從事康復醫學臨床工作20餘年,接受過規範的現代康復醫學臨床與科研訓練,曾在美國多家頂尖的康復機構交流訪問學習。臨床專長為疑難頸肩腰腿痛的診治,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肩周炎等非手術治療;各類骨科術後康復方案的制定以及術後功能障礙和疼痛的處理;擅長超聲引導下精準注射治療,是國內這一領域的開拓者;此外,他還從事腦卒中、腦外傷、脊髓損傷和腦癱康復,複雜痙攣狀態的治療等。

掃碼登陸和睦家微店,

瞭解“卒中風險預測篩查套餐”詳情

「卒中日」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应该怎么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