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隆美爾建議在諾曼第登陸前將坦克布置在海灘,爲什麼未被採納?

還是搞不清楚


在盟軍海空火力打擊下,德軍裝甲師前出配置和靠後配置有啥本質區別?歷史上德軍以靠後配置為主,德棍們就覺得如果聽隆狐狸的前出部署就能如何如何?搞笑麼?坦克靠前配置,給盟軍艦炮火力送菜嗎?不論是在意大利還是在諾曼底,實戰研究證明在盟軍熾烈的艦炮火力下德國坦克就是送菜,諾曼底盟軍艦隊火力強度比薩勒諾和安齊奧強得多,憑什麼德棍就認為在意大利德軍沒做到的在諾曼底就能做到?

德軍在安齊奧見識了盟軍鋪天蓋地的艦炮火力,然而隆狐狸對此並無什麼認知



隆狐狸要求靠前配置無非是覺得裝甲師靠後配置不能在第一時間發動反擊,從後方向前運動會受到盟軍航空火力的嚴重干擾,不能及時發起反擊,問題你靠前配置不是把坦克往盟軍艦炮火力底下送?隆狐狸見識過盟軍航空兵的威力,可是他對盟軍海軍鋪天蓋地的艦炮火力毫無認知好不?其實對德軍來說,裝甲部隊前出配置和靠後配置在抗登陸階段沒有本質區別,非要說區別,靠後配置至少為縱深戰鬥保存了有生力量和裝甲突擊力。事實上,德軍前出配置的第21裝甲師曾經在登陸當天發起反擊,當天下午還曾試圖以裝甲兵力在劍灘和朱諾灘之間尚未封閉的結合部打進一個楔子,然而所有企圖都在接近灘頭時被盟軍海空支援火力粉碎,而盟軍登陸部隊在這兩處海灘連登陸帶打退德軍反擊傷亡損失合計也不過兩千人上下。

按照隆狐狸意見部署的第21裝甲師在D日當天下午試圖在英軍朱諾海灘和劍海灘兵力薄弱的結合部以裝甲力量打入一個楔子,該部一度接近海峽,然而卻被鋪天蓋地的盟軍艦炮火力打成狗


盟軍在諾曼底集結的艦隊規模足以把任何試圖灘頭反擊的德軍裝甲師打到懷疑人生


DDG的老船塢


事實上在隆美爾向希特勒提出這條建議時是採納了的,只不過後來在其他人的影響下又改變了主意,最終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即只給隆美爾一部分裝甲部隊部署在海岸附近,這給後來德軍抵抗盟軍在諾曼底的登陸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絕大多數的德軍裝甲兵將領都只擁有在東線同蘇軍的作戰經驗,而缺乏同英美軍隊的作戰經驗,所以他們對英美軍隊強大的空中優勢缺乏深刻的理解,仍舊處於二維的作戰思維。所以他們認為應該讓裝甲部隊佈置於遠離海岸線的地方,以避免遭到盟軍優勢的艦炮等重火力的打擊,待盟軍地面部隊深入腹地後,德軍以強大又集中的裝甲部隊對盟軍實施鉗形攻勢,一舉將其合圍殲滅。這是他們在東線同蘇軍無數次交鋒的經驗,如果英美軍隊不具有絕對的空中優勢的話,這種作戰方案確實是最好的方案。



但是隆美爾從北非作戰的經驗來看,德軍的這一計劃不可能成功,在後期的北非戰場,盟軍強大的空中打擊讓德軍任何大型的機械化部隊的集結和移動都相當困難,損失慘重。所在在西線戰場,德軍如此大規模的集中使用裝甲部隊是不切實際的,將會在盟軍的空中打擊下損失慘重,喪失突擊力。所以他強力要求將裝甲師普遍置於海岸線附近,在盟軍發起登陸的一開始就立刻投入前線,不可避免的這些師會在強大的盟軍艦炮火力下損失慘重,但是隻要他們能將盟軍登陸部隊趕下海,那麼就基本取得了抗登陸的勝利,盟軍不得不再等待幾個月的時間積蓄力量實施第二次登陸。



希特勒在這次爭議中猶豫不決,一方是他的愛將,也是唯一有大量同英美軍隊作戰經驗的隆美爾元帥,而另一方則是那些在東線身經百戰的將領,包括德軍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大將,甚至於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特也在最初反對隆美爾的建議,相信在當時的情況下,任何一個人都難以進行取捨。德軍在西線就指望這10個裝甲師的戰略機動部隊,一旦使用不當則西線必然失敗,而西線抗登陸的成功與否也關係到德國的命運,他們明白一旦第二戰場真的開闢成功,德國的失敗也就註定了。


小小狼王


這個描述是不正確的,隆美爾的方案被希特勒部分採納。不過在在盟軍登陸前夕,德軍高層對於裝甲兵力在盟軍登陸後的反擊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在何時投入作戰,確實是有分歧的。B集團軍群總司令埃爾溫.隆美爾元帥,西線德軍總司令馮.龍德施泰特元帥以及西線裝甲兵總司令蓋爾.馮.施韋彭堡將軍之間意見各不相同。時任裝甲兵總監的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在回憶錄中記述說,隆美爾堅持認為,必須在灘頭上擊潰盟軍登陸部隊,因此必須將所有機動性裝甲兵力緊貼於海岸防禦線分散設置,而古德里安,龍德施泰特和.施韋彭堡則堅持認為應當將其集中起來作為機動預備兵力設置在巴黎南北兩個方向上的密集叢林地帶,從而使得裝甲部隊避開盟軍優勢的艦炮火力和空中優勢,首先反制盟軍在夜間與黃昏時分的空降,

更糟糕的是,希特勒“分而治之”的權術把戲也讓這種情況雪上加霜,從而導致德軍10個裝甲師與裝甲擲彈兵師,完全分散在漫長的西線靠海沿岸地區中間,其中三個裝甲師,國防軍第2,第6,第116師和武裝黨衛軍第12裝甲擲彈兵師“阿道夫.希特勒青少年”師劃歸隆美爾直接指揮,其他一些裝甲師雖然名義上劃歸龍德施泰特本人,但也必須事先請示希特勒本人之後才能動用:武裝黨衛軍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在比利時,黨衛軍第十七“古茲·馮·伯利辛根”裝甲擲彈兵師位於圖爾,黨衛軍第二裝甲擲彈兵師“帝國”師和第9,,11裝甲師則被部署於法國南部,以防盟軍從地中海方面登陸,位於諾曼底附近的德軍裝甲兵力,只有第21裝甲師與武裝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青少年師,而在諾曼底灘頭防守的只有第352步兵師,第716步兵師,以及位於卡昂的第21裝甲師。平均每個西線德軍師要方位長達80公里的防線,而在諾曼底地區,每個步兵師的防守正面居然達到150公里。

古德里安抱怨說,隆美爾方案之所以得到了希特勒的支持,是因為納粹元首本人在一戰時的軍旅生涯使他對堅固壕溝防守作戰方式堅不可摧的青睞。當然,隆美爾的方案也沒有完全貫徹,他本來還想再調遣一個裝甲師抵達聖洛,但也沒有如願以償。在攻勢開始後,由於德軍最高總部遲遲不肯確定盟軍在諾曼底的攻勢到底是否是佯攻,所以並沒有在一開始宣佈動員後備的裝甲師,例如6月6日當天,龍德施泰特元帥就緊急要求動用巴黎西北的武裝黨衛軍第一裝甲軍向灘頭反攻,卻被約德爾拒絕。

然後由於戰術使用不當,分散趕往諾曼底前線的其他各德軍裝甲部隊在空襲中遭遇了嚴重的損失,抵達後又經常在白晝,於盟軍的艦炮和空中優勢火力下進行行動,最終導致了諾曼底戰局最終的結果


晴天有時下豬


西方空軍空襲地面目標的威力,只有和美英聯軍打了幾年交手仗的德軍非洲軍統帥隆美爾有清楚認識,他建設大西洋壁壘時也是想以裝甲車輛補充炮壘的不足,隆美爾知道了如果有足夠的炮火殺傷登陸的敵軍頭幾批次的攻擊,致命的殺傷力就會讓敵軍放棄灘頭陣地。重新再準備另外一個要一定時間的兩棲登陸戰。

但是希特勒大本營的軍官專家全部都是東線蘇德戰役中進入大本營的軍官,連他的頂頭上司倫德施太德將軍也反對把坦克,裝甲車部隊佈署在沿岸,只是想把有限的幾個裝甲師劃歸自己指揮。

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也反對隆美爾的主張,隆美爾在總部的人脈和口碑都不好。沒有人為他說話。盟軍的欺騙戰略還騙過了希特勒,希特勒一直以為加萊海峽是盟軍登陸戰役重點,黨衛軍裝甲師太多都集結於此,距離真正的登陸場太遠,這之後發生的裝甲師7月大轟炸說明了隆美爾是有點遠見的,但是登陸之日當天希特勒深夜吃了強力安眠藥,副官拿到了奧馬哈,劍灘等地區的德軍告急電報,由於裝甲師的調動要希特勒的批准,隆美爾又坐汽車去了別處,最後能打垮盟軍登陸戰的24小時就這麼樣被破解了。

遲到的黨衛軍裝甲師也是隻能拖延時間,搞出一些象卡波基村戰鬥的火花,而不能扭轉西歐的戰局了!


user4210272105487


這點隆美爾將軍是肯定對的。隆將軍已清楚地預計到了一旦美英發起登陸戰,他們會以何種形式進行,因為隆將軍對美英的一套戰法比較熟悉,在非洲的戰事中有過切身體會,主要就是空軍將決定戰役的進程。沒有制空權的一方將徹底地被動挨打,可惜這點當時絕大多數德軍高級將領並沒有經驗或感受並不深,他們往往還是以傳統經驗和東線的經驗為基礎,雖然此時東線的蘇空軍也力量大增,並已經在戰場上逐漸增強對戰役的影響力,但當時這個影響力顯然還未真正在那些高級將領的腦子中形成。


探測衛星A


隆美爾也是世界名將,難道他連這個也不知道,他的想法還是決戰在攤頭,這本沒有錯,當時盟軍的海空打擊確實很猛烈,隆美爾把坦克佈置在恰當的位置很關鍵,隱蔽點超出艦炮的射程外就行,最起碼還有一點希望,但是當盟軍登陸成功後,結局更悲慘,在撲向諾曼底途中就遭到盟軍空軍毀滅打擊,能到達前線的坦克少的可憐。


夜晚的暴雨


隆美爾認為把坦克部隊隱藏的佈置在海灘附近,如果盟軍步兵登陸,坦克部隊可以快速的出擊,而另一位將軍認為,把坦克部隊佈置在後方,哪裡緊張就派坦克部隊快速支援,結果證明,隆美爾是對的,因為德軍已經失去制空權,坦克部隊在支援的路上都遭受了盟軍飛機轟炸


蔣仕偉1997


當時的希特勒一直認為盟軍如果登陸歐洲一定會在“加萊地區”登陸,雖然諾曼底離加萊不遠,但就希特勒的極端獨裁思想下是不會同意隆美爾的主張的,後來雖然希特勒作出了一些讓步,但裝甲部隊的主力還是集中在加萊地區及其後方。


渝採風


都是馬後炮。坦克的優勢是機動作戰。部署在海灘就是固定火炮,和伊拉克在兩伊戰爭中的做法一樣。

況且盟軍掌握制空權,一頓狂轟濫炸,也剩不下幾輛坦克。

政務的做法應該是在距離海灘幾十公里的地方,比如聖洛等地,實施反突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