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启示录之太宗“遗产”:坏的一面容易学,好的一面学不会

唐朝有兴盛源于李世民,他在位期间,从谏如流,朝中人才济济,实现了贞观之治。然而这位古今少有的明君,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不好的遗产。

大唐启示录之太宗“遗产”:坏的一面容易学,好的一面学不会

1、 武力政变

李世民上台,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实现的。在这场政变中,李世民及其部属杀死了法定的皇位继承人李建成,并把他家中的男丁全部除掉了。然后,李世民逼近李渊退位,当上了唐朝第二任皇帝。

大唐启示录之太宗“遗产”:坏的一面容易学,好的一面学不会

这一举动给后世树立了不好的榜样,使唐朝宫廷中出现了大量的流血政变。像唐隆政变、神龙政变、甘露政变等,无不以大规模流血冲突为特征的。

2、 好用丹药

李世民的死因一直是个讳莫如深的问题,他死时年仅51岁,正当盛年。然而,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的晚年变得日益消沉,他沉迷于各类宗教思想中,幻想长生不老。他听信邪说,吞服了西域神棍进贡的丹药,当晚就一呼呜了。

大唐启示录之太宗“遗产”:坏的一面容易学,好的一面学不会

李世民的这一个悲剧却没有被后人视为教训,反而因为他一代明君的光环,这些邪术继续流行。后世的唐皇中,有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叫李忱,史称“小太宗”,在他的治下,唐朝出现了中兴之象。然而这位皇帝却步李世民的后尘,吞并丹药,最后在50岁是就中毒归天了。

大唐启示录之太宗“遗产”:坏的一面容易学,好的一面学不会

3、 重用外戚

唐太宗修建凌烟阁,把辅助自己功劳最大的人作画像列于其中。凌烟阁中排名第一位的不是别人,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此人虽然为唐太宗出过汗马功劳,但他的私心较重,目光短浅,总是把家族或者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他从不指出李世民的缺点,一心只维持李世民个人的利益。因为他的原因,东征辽东失利,而且选择了懦弱的李治作为太宗的继位人。

大唐启示录之太宗“遗产”:坏的一面容易学,好的一面学不会

外戚们由于太宗的重用而取得了神圣的光环,后世的玄宗李隆基也重用了宠妃杨玉环的兄弟杨国忠,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把大唐拖入了战争的泥淖。

大唐启示录之太宗“遗产”:坏的一面容易学,好的一面学不会

4、 好武扩边

唐太宗时,唐朝的军力十分强大,屡次对北地用兵,击败了突厥,收服了西域,还两次东征辽东。有句古话叫:国虽大,好战必亡。唐朝就是一个好战的国家,其起因就在于唐太宗是个好武之人。

大唐启示录之太宗“遗产”:坏的一面容易学,好的一面学不会

由于唐太宗时,国家新立,一切都是朝气蓬勃的,争立军功也成为了普通百姓的追求。然而在唐太宗之后,北方游牧民族的力量恢复起来,而唐朝又要守住占领的土地,使得北方的军力日益加大。而且由于游牧民族擅长游击作战,唐军不得不处处重兵设防,为了调度方便,北方军队的将领逐渐有了充分的军权与地方财政大权。此后,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严重腐蚀了中央的权威,最后导致唐朝的瓦解。

大唐启示录之太宗“遗产”:坏的一面容易学,好的一面学不会

此外,唐太宗从谏如流,知人善任的能力,也是具有独特性,难以监制。唐太宗的治国班底中有很多敢于直言的大臣。他们不仅对太宗施政的不妥之处提出批评,而且对他的私生活的不当之处也要指责。比如,唐太宗要修造一座宫殿,魏征就把这事与民间有天灾之事联系在一起,让李世民取消了宫殿的修建;唐太宗要纳一个女子为妃,给她的册封典礼都准备好了,却有大臣发现该女子曾经有过婚约,虽然婚约被临时解除了,但也会给人以强抢民女的嫌疑。于是该大臣对唐太宗直言劝阻,也获得了太宗的认可。

大唐启示录之太宗“遗产”:坏的一面容易学,好的一面学不会

可以说,李世民的为君之路是异常难走的,一有放纵就有大臣来督促,加上李世民确有成为一代明君的志向,这才使他从谏如流,知人善任。这样的志向与毅力,后世的帝王绝难学会!按今天的话讲,李世民还是用人治的方式来治理国家,盛世难以持久。

大唐启示录之太宗“遗产”:坏的一面容易学,好的一面学不会

以上正反两个方面,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李世民虽然英明无比,但他的政治遗产对唐朝后世是有不良影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