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沒有規則的孩子不陽光

  在美國,研究者研究了很多不同的養育方式,以及不同養育方式培養出孩子的結果。曾經在很多家長中流行的自由養育方式,在中國的一些家長中也很流行。但是如果只有很愛孩子、鼓勵孩子、讚美孩子,而疏於為孩子設立規則,尤其是那些對孩子發展非常重要的規則,那孩子也不會陽光開朗。

  在只有愛而沒有規則的情況下,孩子很難學會凡事必須盡力,並且很難非常刻苦地去學會一些必要的能力。因此,一旦他們離開家庭,面對複雜世界的挑戰,他們就很難感到足夠的自信。

  養育一個陽光快樂又能幹的孩子,是所有家長的願望。但是這並不容易,尤其在學業繁重,家長和整個社會都變得很焦慮的環境下,孩子們很容易因為來自學業的壓力和家長的壓力,變得負擔重重。

  我相信,聰明並且快樂的孩子不僅是那種能夠出色地完成學校學業的孩子,還包括那些儘管並不出色,但凡事能夠努力的孩子。如果孩子們凡事只要努力,即便做得不是最好,也能夠從家長那裡得到足夠的支持,而不是從家長那裡獲得壓力,那他一定會是一個陽光健康的學生。

  壓力重重的孩子很難陽光

  每個國家的父母都有采用積極養育方式育兒的,也有采用傳統的權威家長方式養育孩子的。在我的認知中,中國的傳統教育以儒家思想為基礎,更強調遵守道德規範和紀律,對父母和長輩要尊重和順從,要不斷努力。

  而且,傳統的中國文化對個人的關注比較少,更多的是關注整個家族和社會群體。其實中國式育兒中的積極方面,現在在西方社會也受到重視。

  在中國出生中國長大的90後獨生子女,那時大多數中國家長的教育方式不是以打罵為主,就是對孩子過分溺愛。有不少朋友都告訴過我,他們甚至唸了高中還捱打,對父母的感情主要是懼怕。也有些同學在父母的百般呵護、包辦下得過且過,對自己的未來毫無計劃……

  但是有的父母相對比較開明,沒有讓她從小就去上各種補習班,而是和她建立起了“亦師亦友的關係,這是她一生中最溫暖而寶貴的資源。”

這是中國積極養育的例子。

  在美國那些學術水平比較高的學校裡,孩子們的學業也很沉重,父母也常常因為孩子們的學業負擔而非常焦慮。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孩子和家長,他們為了和別人保持同樣的學業進展,而不得不揹負大量的課業負擔,而且還要承受周圍人對自己高期望所帶來的壓力。但是,在這種壓力重重下生活的孩子,或者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不僅會不夠陽光自信,還會更叛逆。

  積極的養育方式讓孩子陽光

  要培養陽光的孩子,需要幫助孩子形成他們的內在發展動力,父母應該避免給他們更多的壓力,並且使他們的失敗感和自責最小化。其實,我認為這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價值並沒有什麼不一致。

  這需要父母更多的勇氣和願望,用自己的方式來養育孩子,而不被那些外在的壓力所左右。

  事實上,我並不認為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學業上將使得孩子成年後更有成就,也不能使他們變得更有學習和成功的慾望。調查也發現,太多的壓力會適得其反。在童年的時候給孩子一些自由的時間玩耍、想象、思考,或者發掘個人的興趣,對於他們的智能和情感發展來說,非常重要。

  沒有規則的孩子也不會陽光

  在美國,研究者研究了很多不同的養育方式,以及不同養育方式培養出孩子的結果。曾經在很多家長中流行的自由養育方式,在中國的一些家長中也很流行。但是如果只有很愛孩子、鼓勵孩子、讚美孩子,而疏於為孩子設立規則,尤其是那些對孩子發展非常重要的規則,那孩子也不會陽光開朗。

  在只有愛而沒有規則的情況下,孩子很難學會凡事必須盡力,並且很難非常刻苦地去學會一些必要的能力。因此,一旦他們離開家庭,面對複雜世界的挑戰,他們就很難感到足夠的自信。

諾貝爾獎得主:沒有規則的孩子不陽光

規則-紅色拼圖上的白色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