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古代还是「鹿鼎记中反清复明」的基地 你知道么?

武功山,古代还是「鹿鼎记中反清复明」的基地 你知道么?

武功山地处江西中部偏西,根盘八百里,自然景观雄奇险秀,宗教底蕴深不可测.秦汉二千二百多年来,武功山就一直流传很多传说和故事。

武功山,古代还是「鹿鼎记中反清复明」的基地 你知道么?

这些典故历史久远,且无祥细记载,使武功山更增添了一道神密色彩。最近,笔者对武功山流传“千人灶,万人床”之说查了一些资料,对武功山各时期的演变,周边历史环境进行了考究。

武功山,古代还是「鹿鼎记中反清复明」的基地 你知道么?

在大量的史实面前我不得不说,世人只知道武功山是道佛圣地。殊不知在神山仙境的背后,武功山还是明未清初时期的反清复明基地。

武功山,古代还是「鹿鼎记中反清复明」的基地 你知道么?

据资料记载,明未清初时,大量的流民湧入武功山,给武功山带来很大的不安定因素,这也是一股动乱之源。据考证,湧入的流民一是上武功山祈祷的“香客”。二是社会上无业的流浪人员。三是为逃避官府捉拿和追杀的人。

武功山,古代还是「鹿鼎记中反清复明」的基地 你知道么?

武功山流传“千人灶,万人床”之说的地方在白法庵,也就是从三天门至金顶途中的武功殿。虽然现在的武功殿几经易名和修复,其规模也很小,但从遗址四周的范围来看,古时的白法庵规模相当宏大。

武功山,古代还是「鹿鼎记中反清复明」的基地 你知道么?

据明朱世守撰写的《白法庵碑记》載,白法庵又名白云庵,是一个叫白云的禅师创建。禅师闽籍号白云,俗姓张名明星,幼时出家赣卅,后参禅河南伏牛山。

武功山,古代还是「鹿鼎记中反清复明」的基地 你知道么?

据《王辰隐之和尚塔铬》记载,“清时袁卅,大量流民烽烟避匿,人以桃源,官军进山搜查。崇岩邃谷,搜剔殆遍,绑缚禅师到府”。由此可见,明未清初时期,武功山就是一个很不安定的地方。

武功山,古代还是「鹿鼎记中反清复明」的基地 你知道么?

从历史来看,武功山一直就是个多事之山,这主要是地理位置、宗教影响、交通闭塞、以及周边事件的影响所至。历史上一些政治人物和英雄豪杰,“起事”后都要选择到武功山,因为在那里“天高皇帝远,此地为我大”,攻可退,败可守,藏在山上还可避官府继续追杀。

武功山,古代还是「鹿鼎记中反清复明」的基地 你知道么?

如梁朝的刘敬躬,隋未的林士弘起义,永新“顺天王”起义,赣卅的“夏三”起义等,他们一路打到安福,打到武功山下。还有元朝红巾军首领,白莲教主彭莹玉袁州起义,被哥老会“封王”的邓海山萍乡起义,还有史谷蟾避追杀躲藏图坪庵,抗清女英雄刘淑英建庵奉佛,吳三桂率抗清军到武功山等。

据史料记载,明未时期,朝庭腐败,边关残破,流民失所,民怨之极,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这时,边关的滿族也借机发难,明庭不但要对付边关滿族的侵犯,还要镇压农民起义。

長期的内忧外患,公元1644年终于被农民军所推翻。-直视明廷为敌的滿族,公元1633年称帝改国号为清,明灭亡后,清军打着为明复仇的旗号和农民军争夺天下,最终取代了明王朝的地位。

从此,清廷开始了野蛮的统治,使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在各地纷纷兴起的抗清运动中,白莲教、天地会是两支最主要的力量。据资料记载,白莲教起源于佛教的净土宗,是北宋至近代流传的民间宗教组织。天地会创于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因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志同道合为弟兄,故称天地会。天地会内称洪门,隐含明洪武年号之意,下分许多支派,如“小刀会”、“红钱会”、“三合会”、“哥老会”等。

白莲教、天地会在元、明、清五百多年间,打着“明王出世”、“弥勒降生”、“反清复明”等口号秘密结社,虽然在康熙、乾隆时期遭到血醒镇压,后转入地下,代代阴魂不散。

据有关资料显示,武功山流民中也有白莲教、天地会混入,且缝乱又生。公元1853年(咸丰三年)兴起的大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军首领邹恩隆率天地会数万人在泰和起义,一路打到安福。

清军罗广、文泽部英勇抵抗,使义军遭到重创,余部经武功山退至湖南。公元1855年(咸丰五年),广东、湖南两支天地会义军攻入安福,派李明友为监军,其任务就是领导农民造反加入太平军。

当时武功山有一个禅师名叫怀仁,见流民都参加太平军心存不滿,就从小路下山到袁卅,找到清军刘观察营,请求派兵剿灭义军。义军探子先发治人,禅师受到惩处。

之后,县城又一监生叫欧承,以重金收买清军刘长佑营。清军组成飞虎军奔袭武功山,太平军被迫与清军在武功山下的平桥交战大败。至冬、安福举人赵砚香,率县团练配合清军吉字营,在武功山下的钱山、洋溪、严田寻太平军激战。

县人王鸣盛率靖安军又从武功山北面进行包操,太平军见力量悬殊,主动撤出武功山。从此,武功山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事。从咸丰二年(1583年)开始,太平军在安福与清军交战十几次,败多胜少,如没有力量支持,是很难坚持五年之久的时间。聚集在武功山上的大批流民,就是这股力量的主流,并随着太平军的失败而消声灭迹。

据资料记载,为剿灭太平军,安福县衙花剿逆经费30多万银元,大米十多万担,用于团练的经费开支,更是不计其数。至清朝后期,受白莲教、天地会、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武功山下的安福县城,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秘密结社组织留下的历史痕迹。

据资料记载,至民国时期,安福县城还有各种政治性帮会组织近十个,如“一贯道”、“先天道”、“新建会”、“同善社”、“哥老会”等。这些帮会组织活动诡密,联络有暗号,吸收会员必两人以上介绍和担保。而且入会仪式在深夜无人时进行,四周布有警戒,新会员入会时要沐浴、更衣、理发、修甲等。坛上挂有“洪门四圣”,“三祖神象”、主持的人要宣读警言和迎神词。规定会徒守口如瓶,服从调遗。

这些秘密结社的活动形式,与白莲教、天地会秘密结社形式是一模一样,简直就是白莲教、天地会秘密结社活动的翻版。至安福解放前夕,全县还有“道会门”会徒500多人,全部被解放军和人民政府取缔。其中,“同善社”、“一贯道”首要分子被镇压。

武功山的道观、寺庙、庵堂、楼阁、亭塔,清后期损毁严重,主要原因是雷电起火、香客失火、年久失修、自然倒塌等。尽管有的道观、寺庵遭毁后有人募捐重修,但一直是建了毁、毁又建这样恶性循环。

民国时期,武功山匪患严重,僧尼都不敢在寺庵内栖身,纷纷下山迁往别地。尤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激进分子上山毁寺庵、庙堂城风。

三十年代中期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红军游击队以武功山为依托,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游击战争。国民党军队上山清剿,抓不到人就放火烧山、烧寺庵。使武功山的寺庙、庵堂遭到毀灭性破坏。直到1946年,武功山金顶的鹤峰寺再次由刘庚林、郁发武等人捐资重修。但到1951年,宜春的民兵上武功山剿匪,鹤峰寺又被剿匪的民兵焚毁。

从此,武功山除金顶鹤峰寺、武功殿在七十年代被捐资修复外,其余道庵遗址,至今还是一片废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