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時漫畫中國史2這麼有趣,怎會不愛?

看了一下時間仍然是花了兩個多小時把書讀完,估計我看書問題,做不到半個小時也或者半個小時是一種心理暗示,告訴我們看這本書花不了多少時間,這對於現在靜不下心又充滿焦慮的社會人來說是個很好的辦法。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2這麼有趣,怎會不愛?

這本書由於所說的內容主線上來說梳理得挺好的,只要是想大概瞭解一下歷史進度,至少在和朋友聊起歷史來不至於一臉懵逼的話,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

每個人讀史都有各自的態度,但對於某種帶有個人偏見或者為了迎合市場調侃的這類一定要保持一個謹慎度,對於本書在最後的“兩晉之魏晉奇葩說”一節所表達的歷史偏見,我是不太贊同的。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2這麼有趣,怎會不愛?

其實魏晉時期所產生的思想解放,是一個極其輝煌、燦爛的時代,如果說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有著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等一大批偉大的思想家開拓了中華文明的價值體系和意義體系,那麼魏晉時期就是繼百家爭鳴後的另一箇中華文明思想解放巔峰,在這個時代,人們開始從人與社會的相處進入到思考完善個人風骨、風韻和形象問題,即使到了現在,這個影響對我們依然巨大,歷史上很多人可能會根據政治上的混亂而錯誤解讀這一時期的思想,這是歷史上極大的不公,即使被譽為解放了千年黑暗歐洲的文藝復興也不一定能比得上這場盛會,那時候的賢者將詩歌求言外之意,音樂求弦外之音,繪畫求象外之趣,各類文藝形式之間互相溝通的這種自覺的美學追求,才會孕育出中國文明史上璀璨的唐宋文明。

至於竹林七賢,在本書中被黑得發亮,但其實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都是才華橫溢之人,因為政治矛盾尖銳,所以他們超然物外,不附權貴,追求自由,不同世人的趨炎附勢又有何錯誤?王羲之父子、陶淵明、謝家三傑、祖沖之、酈道元等,哪一個不是牛人,明星批量生產的年代。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2這麼有趣,怎會不愛?

另外對於民族融合的促進、南北經濟的發展以及封建階級細而廣的分化等等這些歷史意義,都是耳熟能詳的知識點了,所以說一句我國以後的政治、文化、思想的發展,都可以在魏晉南北朝時代找到源頭也是不為過的。

看完之後有幾點感慨總結的:

中華文明底蘊深厚,五千年的文化無數的風流人物,如果有興趣只要拿一個點出來研究也是十分有趣而充盈滿足的;

看歷史書可以看主線和梳理脈絡,但對於作者帶著個人色彩部分一定要謹慎和辨別,不能別人說是壞的就壞,人家說是好就好,讀史使人明智。讀史使人明智,所以這一步更是至關重要;

讀歷史未必不能以輕鬆的心態去閱讀,看到有很多書友在一些評論上說讀史要嚴肅一本正經等等,其實還是在於個人的把控,讀史只是個人成長的一部分,但要求一定邊讀邊查資料邊辯證,我會覺得很累,也堅持不下來,我還是會有間讀、精讀和經典讀的劃分,自行把控,我們都應該有適合各自的讀書風格;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2這麼有趣,怎會不愛?

看歷史書一定切忌對某一個作者進行崇拜心理,這樣真的會把你帶到山溝裡去,而且很多所謂語言所表達的未必就是作者真正所想,同時你也會發現很多經典的文學作者是不會提出自身觀點的,而是構建一個小型社會,讓每名讀者去領悟去感受,所謂的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過度的崇拜和過度的解讀作者思想都只是會讓自己中毒,有害而無益;

如果是一個想讀歷史但又不知道從何開始,甚至一看就暈的,我會建議其先看這類漫畫版的,對主線有個瞭解(作為一種過渡);然後再看歷史小說類(如明朝那些事兒、王守仁知行合一);再遞進一層去看一些大師的作品(如陳寅恪的魏晉南北朝演講錄、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到了最後再來看正史(如史記、資治通鑑、二十四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