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們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也肯定有過這樣的情緒:中國富人千千萬,唯獨沒有我。截至2016年,中國千萬富豪超過400萬人,億萬富豪15萬人,成為全球最大的高端財富群體。在富人中,存在這樣一類人,他們學歷很低,甚至小學都沒有畢業,憑藉自身的資源或者奮鬥擁有了令人羨慕的財富。而且,這類人在我們生活中已經越來越常見:有人因為拆遷一夜暴富,也有人因為吃苦耐勞,努力奮鬥獲得成功.....既然讀不讀書都能賺錢,還讀書幹嘛?為此,社會上掀起了一場“讀書無用論”的風潮。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
老同學每年聚會時,總會聊起自己的事業以及家庭,酒過三巡後,一個曾經的差生拍著班長的肩膀說:
你說讀書有什麼用,我高中都沒畢業現在照樣開跑車,我手下有三百多號人,隨便一個人的工資都比白領的高。
班長笑笑沒有反駁。
我想,這大概就是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不做無謂的爭辯,他說你是無用書生,但你不會說他是暴發戶。
讀書,使人進步
小編認為:社會開放且有活力,給我們提供了不讀書也能賺大錢的環境。但是把讀書功利化,即使如此,本身就是一種膚淺的理解,讀不讀書的差別巨大。
相比讀書之人,不讀書的人想要更進一步的時候往往會更加困難。那些不讀書而小有成就的人,他們無法看到因為讀書而獲得的更大成就。
比如一個廚師,他通過努力開了一家餐廳,然後生意不錯,又在附近開了兩家,再後來他想做出自己的品牌,並且想 做大做強,這個時候他就一定會感到力不從心,因為他除了炒菜一無所知,於是就只能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去 碰撞。
讀書能讓你走的更遠
不讀書,往往看問題的角度比較單一,而讀書,可以一個人的思考更有深度。
知乎有一位網友說,他以前考試的時候經常粗心大意,他爸爸就說,粗心大意致錯的題目可以不管,就好好看看哪些題目是自己不會的。但是他媽媽的觀點卻不一樣。他媽媽是個愛讀書的女人,他媽媽告訴他,那些因為知識點而錯的題目,不重要,因為你以後把知識點學好,並不難。那些因為粗心大意錯了的題目,才是重中之重,因為這是你性格上的缺陷,你平時做事粗心大意,考試自然會粗心大意。
讀書,會加深我們思考的深度
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不讀書缺少骨子裡流露的氣質。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日積月累,終成天壤之別。
閱讀更多 樂學致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