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的威風:與直系軍閥諸將交惡,急得曹錕也要甩手不干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八十一):矜高倨傲,無非客氣;降服得客氣下,而後正氣伸。

在北洋史上,吳佩孚在直係軍閥中屬於一柱穹天的存在,名望甚至遠高於掌門人曹錕。但是博得“一戰安湘、再戰定鄂、三戰克皖”的威名之後,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吳佩孚率領直軍大敗奉軍,張作霖都不得不祭出“奉軍中興”計劃打造“新奉軍”,群雄逐鹿的舞臺上,吳佩孚體會到獨孤求敗的寂寞,亦或是日漸膨脹的威風凜凜,因為在問及“軍閥”謂之為何時,吳曾直言“軍不成閥,何以成尊”。吳佩孚這種目中無人的威風,也不是僅限於自己,畢竟曹錕上演一場鬧劇賺得北洋總統,除了這位“曹三傻子”的慾望作祟,還有一群渴望“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部下在推波助瀾,曹錕曾對手下人發牢騷:“你們一定要捧我上臺,卻是叫我來活受罪。”

吳佩孚的威風:與直係軍閥諸將交惡,急得曹錕也要甩手不幹

曹錕

但是,隨著“兵不能裁,督不能廢,軍餉無法應付,財政無人無從整理”,北洋元老王士珍看得最為透徹,他曾意味深長地嘆息著說:“如果要害人,最好讓他當總統。”吳佩孚這位直係軍閥中的頭號大將,自然也看得透徹,於是洛陽練兵,養精蓄銳,厲兵秣馬,虎視眈眈。而曹錕的號令,別說無法行之於奉、皖以及西南各省,就是在直係軍閥地盤內,都有格格不入之勢,畢竟自視勞苦功高的各省“草頭王”,曹錕盡力拉攏已經疲於應對,還有一個威風八面的吳佩孚自命為“長子”,言外大有“父有年老,長子當掌”之意,可是眾家兄弟自然不喜歡這位“目無餘子”的大哥。

吳佩孚的威風:與直係軍閥諸將交惡,急得曹錕也要甩手不幹

吳佩孚

其中,以直係軍閥骨幹王承斌以及齊燮元,兩人結成的“反吳同盟”最為討厭吳佩孚。王承斌在曹錕坐上北洋頭把交椅的過程中曾不惜扮演“劫車奪印”的不光彩角色,才取得了直隸督軍的地位,不料駐防榆關的第十五師師長彭壽莘,駐防蘆臺的第九師師長的董政國,兩人都直接聽命於吳佩孚這位“吳大帥”,而不把王承斌這位“督理”放在眼裡。王承斌還曾對客人發牢騷:“老馬為主人效馳驅有年,現已不被信任,應當知難而退了。”還曾有言:“我是奉天人,就疑心我通奉,然而曹主和張作霖為兒女親家,豈不也是通奉?”

吳佩孚的威風:與直係軍閥諸將交惡,急得曹錕也要甩手不幹

王承斌

繼任馮國璋為江蘇督軍的齊燮元,雖然屬於舊直系的人馬,但是給曹錕報效過鉅額經費,但是在保薦陳調元為江西督軍的問題上,吳佩孚直言不妥,夾在中間的曹錕左右為難。吳佩孚曾計劃調陝軍胡景翼師進軍廣東,胡不願對南方作戰,遲遲不肯開拔,引起吳佩孚的不滿,在為吳佩孚祝壽時,曾有風聲“大帥將以通奉的罪名把你扣留起來”,嚇得胡景翼倉皇逃往天津,通電解釋誤會,吳佩自然又多了一位暗中懷恨的敵人。湖北督軍蕭耀南是吳佩孚的老部下,吳佩孚仍然不放心,派遣張聯棻前往“監軍”,蕭耀南曾愁眉苦臉地對張說:“馥馨大哥,我名義上是督軍,實際上你是我的大哥,一切事情你去做主好了,不必問我。”

吳佩孚的威風:與直係軍閥諸將交惡,急得曹錕也要甩手不幹

蕭耀南

最終,即使是蕭耀南升任“兩湖巡閱使”之後,吳佩孚仍然以“直魯豫巡閱使”而節制兩湖巡閱使。一道道命令連珠般發來,把湖北當作餉械的供給基地,有時供應稍遲,吳佩孚就大發雷霆,要把張福來調任湖北,嚇得蕭耀南親自前往洛陽謝罪,才得以保全職位,吳佩孚的威風可想而知。王承斌和齊燮元曾在民國十三年五月期間,先後提出辭職,想用“同盟罷工”的手段來扳倒吳佩孚,吳佩孚也以辭職相對,急得曹錕搓手跺腳地說:“好!要不幹,咱們大家都不幹!”所以在吳佩孚的威風之下,直係軍閥還不待外力進攻,本身已經貌合神離。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菜根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