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离开体制的人越来越多,2018,你的脚步迈向何方?

这两年,我身边离开体制,放弃铁饭碗的人越来越多了。

樊登有一次讲过一个笑话,以前说自己是央视主持人,别人觉得你比较牛逼;现在要说是从央视出来的主持人,别人才觉得你牛逼。我一个年龄较大的长辈,在当地做到了文化局局长,后来选择去一家基金公司请去当了总经理,负责一个影视项目。好不容易辛苦了大半辈子,坐上了局长的位子,说不要就不要了。
身边离开体制的人越来越多,2018,你的脚步迈向何方?

这个世界怎么了?而且,真的,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并不是因为在体制内混不下去了,反而大多数都是在体制内其实混得已经很不错了,仕途前途基本一片平坦光明;但是,他们觉得不够,他们有更大的野心。

比如我家乡一个朋友,年前从政府大院里出来,从宁波去了上海,做某大型房产企业的董事长助理。他选择出来,我们是很意外的,因为他已经混到了在我们看来一个非常不错的职位和级别,放弃成本确实很大。

今年过年的饭局上我问他:“兄弟,你怎么想的?”我说别闹了,你这离开的成本太大了,我如果是你,我估计就不走了。他喝了杯酒,表情严肃,长叹口气:“我知道,不走的话,每天小日子也能过得不错,也不是很累;但是——“我特别想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和极限在哪里。”“如果我混得好了,我就觉得没有辜负自己;如果我混得不好”,他停顿了下,”我也就认命了,知道自己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我就能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过稳定的日子,从此不再胡思乱想。”“玩这么大,你输得起么?”我问他。他笑笑:“赌不起,就不玩了,现在不还没结婚嘛,输了也没啥大不了的,至少我知道我不会饿死。”


身边离开体制的人越来越多,2018,你的脚步迈向何方?

很多离开了体制的人,要么就是有底气,要么就是有好心态,要么就是想得特别明白,人生一场游戏而已。所以他们不会后悔。

当然,我不是鼓吹让大家都放弃体制,都去市场上竞争。我身边有好些公务员朋友,智商情商之高,我知道他们如果离开体制,大概率可能性是混得比现在好,一定是企业高管或者优秀的创业者,至少财务上更自由些。而他们选择在了体制,选择了一条更保守的职场道路。你说他们选错了吗,也许吧,但是对于未知的选择,我们永远无法笃定,而且衡量成功的标准,也不是只有财务收入一条。

胡适说,人的最大痛苦就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野心。而高晓松说,人类都是高看自己。有时候,选择保守,未必不是睿智的决定。而且我相信,即使他们在体制内,也有离开体制的能力。我最受不了的,是很多人又蠢又懒还没本事,有幸端起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却天天在抱怨体制不行,瞎逼逼说平台配不上你的野心。相信我,他们吐槽再多,你真要他出来吧,他就不干了。因为他们对外面的世界,远不够真正热爱,也对目前的现状,还远不够真正厌恶。这种人,在体制内属于混不上去,到体制外生存肯定活不过一个月的loser。

我认为体制内和体制外,唯一的区别在于这个平台能否充分释放你的能力和潜力。体制外有没有风险,当然有,市场竞争激不激烈,当然激烈。但是,我相信,这些年的中国,正经历由互联网带来的新一轮“改革开放”。
身边离开体制的人越来越多,2018,你的脚步迈向何方?

必须承认,目前的互联网商业,对于真正优秀的人才,带来更有想象力的价值。传统的商业,个人的话语权太弱,组织和公司占据了渠道和流通资源,所以公司品牌越来越强,个人只能更多依赖组织和公司,才能成为既得利益者。但是互联网最牛逼的地方在于,打破一切中间化去中间,直接放大个人价值。所以,优秀的人更容易抓到互联网的红利,成为这个时代宠儿。

体制内是工资增长的线性模式,而体制外是类似股权的指数模式。“体制”一个词,已经从原来生活的保障,成为创新的束缚,稳定的风险,其实更大。当体制外的想象力更大,当留在体制内的成本更高,很多聪明人,都会开始用脚投票。

对于他们,生命的每一天,都忙碌着为自己活,哪有后悔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